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譚傳毅》漢光演習觀後感:陸海空軍還在各打各的?

從今年漢光演習可以看出,陸海空三軍各打各的,看不到整體聯合作戰的演練。(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從今年漢光演習可以看出,陸海空三軍各打各的,看不到整體聯合作戰的演練。

文/譚傳毅

從今年漢光演習可以看出,「戰力保存、整體防空、聯合制海、聯合國土防衛」是四個獨立的作戰進程,陸海空三軍各打各的,看不到整體聯合作戰的演練。

自國軍把軍團改為作戰區之後,按理講,不同軍種之間的互操作性要更強、不同層級的指管網路必須被打破、必須建構更快的作戰決策系統,但是獨立作戰進程所表現出來的並不是如此。

陸軍新建指管系統的效能仍然不彰

陸軍「寰網」戰管系統即將展開作戰測評。陸軍委託中科院研發「國軍地面部隊C4ISR系統」(寰網),結合中科院自力研製的自動化指管軟體與數位化戰鬥個裝,將在今年7至9月執行作戰測評。

但由於作戰區以下尚未建立自動化指管系統,極大的影響地面部隊指揮管制與聯合作戰效能。換句話說直到現在為止,三軍聯合作戰始終是個難以實現的目標,即使國軍建構了指管體系,其與次級體系之間的關係仍存在很大的問題。

例如傳統指管系統的結構對於其與次級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性不強,連作戰區與所屬部隊之間的聯繫都可能有問題,通信基本上靠「吼」,只有建立並有效使用資訊化指揮管制系統,才能發揮作戰部隊和武器裝備的聯合作戰效能。

未經整合的國軍指管系統

指揮管制系統是一個複雜的資訊系統,必須把指揮、管制、通信、情報和資訊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其所涉及因素極多、資訊交流複雜,指管系統設計過程就非常重要。雖然國軍聯合作戰喊了數十年,但受到外界因素介入以及固有思想落後因素影響,即以歷年漢光演習而言,演習課目都是破碎的片段沒有連貫性,實在看不出來大小總長的綜合性指揮藝術,更看不出完整的作戰模型。

相反的,如果國軍指管系統運作順利,漢光演習所表現出來的必然是個完整的三軍聯合作戰模型,而不是分割成幾天進行的演習。指管系統核心中的核心是以電腦為核心的技術,它必須與指揮官的結合,也就是大小總長(人)對於硬體裝備(機器)在指揮管制方面的結合,至少形成大總長、小總長、部隊三個平行指揮層級的結合。

由於歷年漢光演習都是孤立的區域性作戰,我們可以肯定的講,大小總長在指管方面的分工合作、小總長與所屬部隊的指揮流程與組成關係、作戰區與作戰區之間的橫向支援與指揮管制關係幾乎是不存在。

建立指管系統結構首先要確立的就是系統間的組成關係、流程和資訊介面的描述,完成體系結構設計。然而,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性不強,原因就在於國軍指管系統缺乏完整而一致性的體系結構,只能進行破碎切割式的演練。

必須明確指管系統的目地

任何軍事行動都必須定義,才會知道指管系統所需數據、使用兵力、用途、目地、潛在影響、預期達到目標程度。換句話說,指管系統必然有其邊界與限制,在演習的時候才會產生問題,接下來是問題解決,這個系統必須是個能夠學習並自我改善的有機體。

例如在演練「提升國土防衛能力,阻殲進犯敵軍」方面,各作戰區統合地面守備、打擊部隊、陸航、海、空軍支援兵火力、各類型後備部隊及地區民、物力等,遂行聯合反登陸作戰演練。

理想非常豐滿,但是作戰區的海空支援兵力如何支持作戰區?不是說好了艦隊要到特定地區疏泊、戰機要轉場或掩蔽嗎?戰時怎麼支援作戰區?三軍各打各的,怎麼聯合呢?陸軍在反登陸作戰對海面炮擊,怎麼沒有看到海空軍的角色?這些都是聯合作戰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也是在設計系統時必須考慮的重要變數。

如果是完善的指管系統,在指管中心裡面必然會有若干模型例如指揮官、資源流、情報與資訊、規則、能力、服務、規劃、組織結構、戰術、戰場、事件來源等模型,而且是以電腦和網路為主導的系統,這個系統才具有互聯互通的可操作性,大小總長才能在各自的指管中心之內盡可能地發揮指揮用兵藝術。

管理平行指揮系統

建構指揮管制系統之後,至少形成三個平行指管系統:大總長、小總長、部隊。現在問題是如何直接管理運用這三大平行指管系統。

首先是實際與模擬的互動,藉此指揮管制真實環境中特定的軍事行動與目標。其特色是以數據為驅動,經過計算、實驗和評估的模擬與實際互動,即時將決策選項回饋給現實中三條平行指管機制,進而提升指揮素養與軍隊的作戰能力。

其次,平行指管系統必須是個自動化系統。因為現代指揮官所要面對的敵人與環境越來越複雜,他不可能全般掌握狀況,而必須大量依賴電腦完成計算。儘管台灣戰場狹小,但是國軍所要面對的是全部的解放軍、加上五花八門的武器、還有各種歷史、經驗、技能、感知、期望、過程、使命等因素,絕非一個人就能掌握。平行指管系統(機器)必須高度自動化。

最後,平行指管系統必須是個「聰明」的機器,「人」做最後的批准。這個聰明的機器就是基於人工智慧的指管系統,由機器主導作戰決策(選項),不但可以解決人與人(大小總長)之間的爭執,而且能統一軍權並化解軍種本位主義。

有了聰明系統就能針對戰場情境,系統根據其所能掌握的三軍兵力,像矩陣系統一樣迅速規劃適合的兵力應對解放軍行動,使得大小總長能夠比解放軍更快而更有效的作出戰鬥決策,當對手在抵消我方一種情況時,更易受到另一種情況的攻擊而陷入多重困境之中。這樣才可能先於解放軍採取行動,不致於陷入被動。

例如共軍戰機經常出現在我西南與東南空域,聰明機器立即解算各種外部威脅因素以及內部可用兵力等因素,迅速推出多種備選方案。大總長可根據這些備選方案授權小總長指揮作戰,或者自己親自上陣也可以。

機器的自主性是智慧高低的表現,機器的自主性越高也越聰明。有很多模擬算法可以提升機器的自主性,機器學習得越多、自主性越高、也就越聰明。AI技術與自主系統融合到國軍指管體系是必須的,這將有利於大小總長先於對手作出戰鬥決策。

小結

如果國軍真的完成了C4ISR建設,期望明年漢光演習能夠看到一場基於自動化指管系統之下完整而連續的演習。至於聰明機器會不會取代人類,這就是多慮了,因為在軍事領域裡面,從來都是「人」主導戰爭進程,未來一定會出現更聰明、更不受機器制約的指揮官,他將展現人類特有的指揮藝術來領導部隊作戰。

例如在戰場上有時要示強、有時要示弱,何時示強、何時示弱,存在於指揮官一心。其它還有遠近、長短、前後、輕重、緩急、攻防、左右、死生等諸多軍事概念,機器要學習的還多著呢!

(作者譚傳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