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衡鍾/「911事件20周年與美中台戰略轉型」座談綜述
文/蕭衡鍾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暨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於9月11日上午在台北市福華大飯店舉辦「911事件20周年與美中台戰略轉型」座談暨《拜登新局與美中台戰略轉型》新書發表會,會議由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教授主持、多名專家學者共同與談。
主持人王崑義教授表示,今日的會議有三層意涵,第一就是911事件20周年,第二則為昨天拜登與習近平的通話,第三便是今天傳出了美國似乎有意把台北駐美國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的消息。
從拜習通話與最近立陶宛同意讓台灣設立「台灣代表處」,以致惹怒北京的情況來看,拜登看起來也不想貿然把美中衝突升高,所以先放軟(拜習通話)、再用台灣來使力(放出代表處更名),顯示出探詢北京的濃厚意味,如此也好對美國國內有所交代。
總的來看,美國在是否突破「一中」侷限上擺盪,加上今年3月美日「2+2」對話以來所展現的態勢,體現的是美中緊張導致的區域局勢失衡,對此,中國可能又會給美國出難題了,這自然也包括了對台灣施壓,如此勢必讓台海更加緊張。
第一位與談人是國立東華大學的施正鋒教授,施教授認為,國際格局的大局已經底定,美國的獨霸已經結束、必須面對中國的挑戰了,而目前美國最需要的就是安內攘外。
在對外層面,有像是氣候、伊朗與北韓等重要議題的挑戰,也面臨了諸如民主與人權上的理念挑戰,拜登展現出了高度的政治敏感度,既走類似川普那樣的務實路線,也有像是歐巴馬般的選擇性交往策略,表現出來的實際作為就是軟硬兼施,以及多邊外交等手段。
從言談上可以看出,在國際戰略上蘇利文懂得比拜登多,而拜登將會視美國國內民意來見風轉舵,是個永遠的主流派,像是阿富汗撤軍議題便是如此。拜習通話展現拜登的政治敏感度,因為長久接觸美中關係的拜登也知道「見面三分情」這句俗語,而且他也需要中國在多邊合作議題上的配合與協助,所以在諸多美中議題上,拜登的用字會比川普小心、見招拆招。
第二位與談人為健行科技大學、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的顏建發教授,顏教授認為,就拜登所提美中關係包含的合作、競爭與敵對三大面向來看,合作跟競爭是川普沒提過的,而在敵對這個面向,拜登所提則是更甚於川普;對此,中國的態度是,要談就三個面向一起談,不能只談其中之一(拜登所需要的合作面)。
就目前而言,反中與撤軍都是美國兩黨共識,在美國撤軍阿富汗以後,現在最為頭大的應該就是中國了,因為過去有美國駐軍與主導,自然由美國承受該付出的公共財等義務,但現在美軍撤出了,中國想要介入中東事務的成本將會大增,而其一帶一路建設實已讓中國面臨龐大的財政黑洞負擔。
對於中國來說,習近平將面臨黨權與民意、還有國際的多重挑戰,這是中國走向衰敗的開始,因為習近平現在的做法很危險,像是「共同富裕」的政策,會不會反而適得其反,就很值得後續關注。
第三位與談人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博士,他以近日發表於中時言論版中討論中國「共同富裕」的文章作為引言,同時認為今天的新書發表會有一個變數存在,那就是本書各篇文章於撰寫與出版編輯時,美國撤軍阿富的的事情還沒發生。
從目前爆出的撤軍情況來說,可以說對美國是非常難看的,而美國戰略轉移向中國,在後續也存在幾個問題,例如是否代表恐怖主義就此消失了呢、以後還會不會再爆出一次類似911事件般的恐怖攻擊呢?另外,美國的反恐資源能夠適合於制中嗎,或者反恐資源能夠全都用來制中嗎?這些都是令人存疑的。
就戰略上來說,美國有天將會聯俄制中,到時烏克蘭可能成為美國換取俄羅斯合作下的利益交換犧牲品,所以台灣也要自立自強,別依靠美國。
第四位與談人是國立聯合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的蕭衡鍾助理教授,第五位與談人則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秘書長張明睿博士。
蕭衡鍾認為,美國向來在地區衝突中部署各種軍事和非軍事力量以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與戰略利益,並有助於在影響力和領導權競爭中獲得優勢,像各項友台法案,以及軍售給台灣某些帶有攻擊性質的武器、拋出是否配合台灣的「逆登陸」作戰、放出是否將台灣納入其「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任務皆是如此,這也顯示在印太戰略下,台灣的地緣位置對於美國圍堵圈的重要性,不論是「重要夥伴」還是一顆「棋子」。
張明睿博士認為,就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模式內涵來看,表現出的是兩個面向,一個是以美國優先的霸權模式,另一個則在於多邊外交的安全合作上。在此基礎之上,美國對俄羅斯呈現的是對抗,而美國對中國呈現的是競爭、特別是在美中雙方的海權競爭,例如澳洲就是以美國利益來做為其利益的。
在美國撤軍阿富汗後,恐怖主義的發展、以及美國的一中政策是否轉向,都是值得關注的議題,但美國的戰略是戰略調整,還是戰略收縮,抑或是戰略移轉,其實目前仍然需要再做觀察,因為美國以對抗、競爭與合作來應對中國,但同樣的,中國也會用這三大面向來應對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