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周忠菲】歐拜體制與拜登的台灣牌
文/周忠菲(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至今,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仍撲朔迷離。一邊是戰略清晰,宣稱將集中力量,遏制中國崛起,包括公開利用美國與歐日的關係。一邊繼續推行戰術模糊,在一個中國政策上時軟時硬,此外,對台灣牌的運用有所調整,體現出歐拜體制的特徵。
一、歐拜體制與美國內外戰略
拜登政府沒有明言,但實際推行的是歐拜體制。即以歐巴馬政府時期民主黨的內外戰略和政策取向為基礎,加上「拜登團隊」的色彩。提出歐拜體制的初衷,原來是準備堅決推行去川普化的戰略原則,全盤、徹底地否定川普的內外戰略和執行的政策。如拜登執政第五天,眾議院就將指控川普「煽動叛亂」的彈劾案提交參議院。
此外,根據歐巴馬時期的經驗,推出歐拜體制的治國理念。用重新回到美國傳統政治生態的許諾,抵銷川普對世界和美國社會的影響。其他成分是整頓國內經濟與社會秩序,領導抗疫,族群問題等。
4月28日拜登在美國參眾兩院發表的首次總統演說顯示,歐拜體制主張的全球戰略方針是:「依託兩約,控制兩洋,佔據兩洲,遏制中俄兩國,實現美國對全球的領導」。核心是北約和美日安保條約。具有強烈的冷戰色彩,具有強化西方民主價值觀的傾向。從執行看,拜登政府在全球事務上以「返約」取代「退約」,基本扭轉了川普「去條約化」的影響。地區政策上,在拉美和中東擯棄了川普的政策,修復了歐美關係,在亞洲,淡化川普的印太戰略。此外,逐步釋放重回歐巴馬時期「重返亞洲」和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政策信號,以對華戰略和打「台灣牌」為重點。
二、中美裂痕繼續加大
拜登就職後,曾傳遞對中美關係原有框架具有「比較系統性理解」的信號,如在雙邊經貿關係上「重視貿易執法而不是中斷中美貿易協定」,軍事上對美國重返亞太採取「低調行事」姿態,政治上宣佈不會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等。
經川普執政末期中美夏威夷對話,拜登上台後今年三月阿拉斯加中美對話,以及今年7月的天津對話,中美關係顯示出大門沒有關上,兩國緊張關係未見緩和,中美關係裂痕繼續加大的態勢。中美關係的局部失序,失控,成為一種可能。拜登政府在涉藏,涉疆、涉台、人權等問題上抨擊中國,也出現「水漲船高」的現象。拜登未進入白宮之前,對華政策給人以「廣闊想像空間」的前景,蒙上一層厚厚的霧障。
三、拜登與「台灣牌」
整體看,拜登政府仍然不希望出現世界整體減壓的態勢。在全球層次,美國戰略方向是遏制中俄,製造局勢動盪,以平衡美國「每況愈下」的態勢。地區安全方面,美國主要瞄準亞洲。台灣在亞太地區安全格局中,「稍以加工」,即可成為地區引爆點的「價值」,加上還具有「亞洲民主的燈塔」、「地區生產鏈樞紐」等高附加值。就更加為美國所重視。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對此都有清晰的認識。美國國會通過的一系列涉台法案,就是表達這種共同政治願意的工具。
因此,在打台灣牌方面,拜登政府與川普政府必然有高度的重合。不過,拜登政府在對台政策上還需要突出歐拜體制的特徵,需要形成與川普的區隔,完全照抄,搞山寨版,是「自毀形象」。
民進黨當局的高調反應,不足為怪。其舉措不但配合美國的軍事威懾,還主動「添磚加瓦」,除了表示願為美國「製造地區突破口」、扮演為美國扮演「火中取栗」的角色外,還將「依美謀獨」與「反中」、「抗中」、「反共」舉措連為一體,暗示可能推行將兩岸關係與維護台海和平「脫鉤」的政策。民進黨的舉措是否「畫蛇添足」,結果是否會導致台灣越來越被動,對歐拜體制而言,那是「籌碼評估」的小案例,不會直接影響美國對台政策的決定。
四、拜登台灣牌「初現端倪」
川普時期,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介入不斷加深。如在行政層次採取措施,在一個中國政策上搖擺,美艦艇多次穿行台灣海峽、大幅提升美台軍事合作水準,擴大武器售台與軍演規模等。從軍事方面加強美台關係,是川普對台政策的主導趨勢。
拜登入主白宮後,保持了美台關係進一步向軍事領域延伸的趨勢,如東海問題、南海問題、海峽衝突與「中國威脅」等。百日新政後,拜登政府台灣牌開始「初現端倪」。背景是拜登的日子「更加不好過」,除了疫情下美國內外矛盾的繼續尖銳化,川普主義的捲土重來,美國中期選舉前的政治空氣,黑雲壓城。
這種情況下,美國對台灣牌的運用出現了調整。典型例證,一是拜登政府首次向台灣出售價值7.5億美元,具備攻防能力的40門先進火炮。二是國務院緊接著放出信號:將於今年12月9日至10日,邀請國際多元「民主領袖舉行視訊峰會」。會議三大議題分別是「對抗威權政體」、「打擊貪腐」以及「促進人權」。台灣有望受邀參加。
歸納起來,兩個舉措體現出拜登台灣牌的特徵:
其一,「弱起式」。川普政府上任後不到半年,即2017年6月首次通過對台軍售,共計14.2億美元。拜登政府在上任8個月後,才正式宣佈此筆對台軍售。而今年4月以來,拜登政府曾釋放在對台灣出售武器方面「顧忌中方強烈反應」 的信號。川普政府4年任內共對台軍售12次,打破了過去美國總統任內對台軍售的紀錄。「弱起式」的操作手段,是拜登政府對美國政治鬥爭尖銳性的利用,也是在「打圓場」,體現出」對中美關係複雜化反應」的一面。
其二,延伸性。以前段時間推出「軍機+疫苗」,「運輸機+官方郵件」等激起民進黨「台獨」幻想的舉措為基礎,拜登政府一方面以強化盟友關係,出售具有進攻性武器為誘餌,拉台灣加入美國戰車,一方面顯示「歐拜體制」在「打擊中國方面」的延伸性、柔韌性、和所謂「準確性」。美國媒體的口徑是:年底世界民主峰會獲邀名單尚未公佈。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今年3月曾允諾,屆時將邀請台灣方面參加云云。主要目的,是向中國發出「熱戰+冷戰」的混合威脅。
五、結語
拜登曾經就自己的政治抱負說過很牛的話:應付中國,我們需要好牌,可惜共和黨沒有這樣的好牌。現實卻是,登政府沒有徹底否定川普的對華政策,尤其在台灣問題上。對拜登政府而言,對華政策與對台政策這兩個國際事務,日程輕重不同,但又彼此相連。加上中國的持續發展已經不可遏止,維護地區和平的影響力上升,可以設想,中美擁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台灣問題將呈現不同的發展事態。
拜登政府台灣牌的「初現端倪」,引發聯想。也許,結果不會像原來設想的那麼如願。更為重要的是,歐拜體制與台灣牌之間,將表現為何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