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蕭衡鍾》美國不可能是台海安全的操盤手

設若將台灣納入美軍陸戰隊「遠征前進基地」之一部分,代表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將在台灣長駐,如此一來,就如同民進黨想要落實「法理台獨」那樣,勢必踩到中國在兩岸關係與美中台關係上的底線與紅線

文/蕭衡鍾

國際資深投資策略師羅契(David Roche)在7月5日指出,儘管中國目前將重點放在科技領域的自給自足,特別是針對半導體產業方面,但高階晶片生產僅佔全球的5%左右,要趕上國際上的行業領導者還需數年時間。

考量到中國的監管打擊及美中地緣政治競爭,羅契認為風險實在太大,並不建議投資人持有大陸的科技股,他表示有許多問題與政治有關,或與技術可用性有關,就他個人而言,目前他是不想在投資組合中承擔這些風險的。

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已佔據一席之地,生產全球70%的高階晶片,因此羅契認為就本質上來看,台灣是中國大陸與美國的「金蛋」(golden egg),因為「台灣的一大資產,在於生產高階晶片的研發及技術能力」。

所以他建議可以在2至3年內投資台灣,但由於美國已失去在該領域的領導地位,這使得台灣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特別是在美中之間的科技戰以及地緣政治競爭之中。

羅契強調,台灣在地緣政治上處於弱勢位置,特別是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習近平再次強調要實現大陸與台灣的「完全統一」,而兩岸各界對於這其中的解讀,既存在著眾說紛紜的統一時間表安排,也有大陸極有可能不排除以武力來統一台灣的說法。

羅契甚至直言,預計習近平在未來5年「絕對會」對台灣採取行動,但他也認為在2到3年內是不太可能的,這樣的「大局」,正是他建議可以在2至3年內投資台灣晶片等高科技產業的外部環境因素。從這可以看出台灣在地緣上的特殊性,包括在地緣位置、地緣戰略、地緣政治經濟層面,都是夾在美中勢力的拉鋸之中。

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

中國在2013年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像過去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的一來一往那樣,向東突破第一島鏈朝西太平洋與美國較勁,而是用反向思考、以迂迴前進的方式,一方面籠絡對大陸更友好的鄰國,另一方面削弱與美國較友好的其他國家,以維持和美國的競合關係。

換言之,就是透過貿易、投資、金融等交流合作,加強推動與相關國家經濟融合,建立新的區域安全體系,來突破美國的戰略圍堵。在全球地緣政治經濟實力消長的過程中,中國展現出了高度的企圖心,積極做個「負責任的大國」,參與並試圖改變過去由美國所主導的全球治理結構。

故中國一方面向西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國家戰略,向外輸出產能,藉經貿手段增加沿線國家對大陸的依賴性;並以經濟發展政治,增加其國際影響力以突破圍堵困境。另一方面則向東以軍機及軍艦的遠海長航訓練常態化,來尋求突破第一島鏈;在東海、台海、南海宣示主權的同時,也在測試美國與日本的底線。

至於台海方面,解放軍以1996年台海危機的經驗為基礎,重點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不對稱作戰模式,設定西太平洋海域為作戰場域,以飛彈為主要攻擊武器,而攻擊對象則選定航母為主的大型海上目標及美軍關島基地,藉此嚇阻或延遲美軍介入台海問題的意願與能力。

反介入(A2)的用意,是指遲滯台灣友軍進入戰區的部署,或導致台灣友軍無法依其所設想的安排來展開行動,旨在影響台灣友軍向戰區運動的能力。而區域拒止(AD)則是在於阻礙台灣友軍在解放軍不能或不會制止進入的區域內,採取軍事行動的能力,旨在影響戰區內的機動能力。

因此,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就是那種既可以挑戰並威脅美國及其盟軍部隊趕赴戰場,並於戰場上有效從事作戰的能力。關鍵之處在於,此種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對美國及遠征作戰所產生的影響。

雖然就軍事戰術來說,反介入/區域拒止並非新的想法,畢竟希望拒止敵方進出及機動能力,是戰爭永恆的規律;但在美軍介入台海聲浪甚囂塵上的此時,反介入/區域拒止仍有其一定的作用。例如2014年解放軍海、空軍及二砲部隊(即現在的火箭軍)所舉行的「聯合行動-2014A」實兵演習,便已在驗證其A2/AD能力。

戰略圍堵下美國軍事介入台海的作戰思維

美國為了避免戰爭帶入本土,以全球戰略及前沿部署的方式,協同地區盟友或戰略夥伴共同圍堵,以遏制區域軍事對抗。在為了能快速反應地區武裝衝突,以遍布全球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預置小規模部隊,並依賴海、空方式發展高機動、高彈跳等模式,迅速做出軍事反應。

美軍為了能在目標時間內趕到戰場有效殲敵,主要以超強火力及高速行軍的海空部隊為骨幹,且由航空母艦群加強全球巡弋,發展中繼站,點線串聯,作為攻擊跳板與補給之需。在地緣戰略上,則是藉由島鏈圍堵方式,組成「弧形軍事基地圈」來緊密盟友與自己的海外領地。

因此,為了能有效在亞太區域獲得更大反應空間,與有效再次控制東海、台海與南海,除了擴大關島海空基地規模外,便是確保第一島鏈的盟友與戰略夥伴,有能力在第一時間,防止解放軍的軍事溢出西太平洋地區,以便讓美軍可以有足夠的時間馳援或介入。

在此戰略設想下,美國在全球的軍事戰略多以境外部署為主,藉由海空機動與多領域作戰等力量來形塑戰場,並以威懾嚇阻來掌握主動及主宰戰場,其具體介入作戰之構想便是海空整體戰,以聯合盟友部隊、整合兵力,充分掌握及塑造美軍進入「反介入∕區域拒止」環境作戰的所需要件,以期執行同時或接續的戰力投射行動。

海空整體戰的構想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要確保美軍在全球領域的行動自由,亦即美國近來頻頻主張的「自由航行」權。可以發現,現在美軍已經很少提及「無害通過」的字眼了,而是以「自由航行」來稱呼,試圖將台海與南海問題導向國際化的意圖非常明確。

而海空整體戰構想在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挑戰的辦法,在於發展網狀化、整合式、能縱深攻擊的武力,需要在所有相互依賴的領域上(包含空、海、陸、太空及網際空間)採取跨域作戰,以瓦解、摧毀、挫敗解放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來提供聯合及聯盟友軍部隊最大程度的作戰優勢。

美國為了因應往後與中國在印太地區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大增,並做提前部署,規劃讓美軍海軍陸戰隊轉型為具「遠程精準打擊能力」的分散型小部隊,以利於執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任務,甚至美台軍方還傳出了,讓台灣及周邊島嶼可以擔任美軍陸戰隊「遠征前進基地作戰」任務重要角色的觀點。

這項規劃預計在美中衝突與台海戰事發生初期以台灣的港口和島嶼提供給美軍部署機動飛彈發射車,以便於在島與島間機動作戰,美軍陸戰隊更可透過兩棲突擊艦、駁船與浮動平台等途徑,將「遠征前進基地」擴充為陸路加海路的據點網絡,加強部隊向外突擊與相互支援的能力。

但只能說,希望此舉不會有實現的一天。因為將美軍陸戰隊「遠征前進基地」設置在台灣及邊島嶼的舉動,代表美軍要部署特種作戰部隊在台灣長駐了,如此一來,就如同民進黨想要落實「法理台獨」那樣,勢必踩到中國在兩岸關係與美中台關係上的底線與紅線。

因此當這項規劃落實的那一天,似乎便是台海的開戰時刻了,因其形同公然破壞台海兩岸的和平與發展。蔡英文與民進黨政府,實在不宜一味如此「聯美抗中」下去。

(作者蕭衡鍾/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北京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博士,本文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專稿,授權《優傳媒》與《洞傳媒》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