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黃惠華》習近平「革命美學」 能撐起這個世界?

中拱百年慶典

/黃惠華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百年共產慶典發表演說表示,共產黨執政的中國,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不僅站起來,富起來,還強起來了。在習近平執政下,會繼續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中國人民享受著繁榮,習近平也會得到了永恆的權力。

未來是中國的世界

習近平透過這個百年黨慶要告訴大家,在他執政下,會繼續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代表未來是「中國的世界」。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之後,並沒有因此走向民主化發展,而是選擇走自己的路線,試圖取代全球化。中國現在是用經濟發展來控制的國際社會,這是一門技術,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利用一帶一路,置入一種新形式控制世界的模式,像是各國使用華為5G系統,只要用了中國的網路設施,進入「中國世界」模式裡,就會被中國政府所約束,等同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置入其他國家。

G7 會議上,七大工業這些資本主義批評中國,聲援台灣。在黨慶當天習近平不忘重提台灣問題,這是為了反擊最近在國際場合上經常聲援台灣的美國以及盟友聽的。1980年鄧小平沒能統一台灣,現在解決台灣問題,當然還是在共產黨的清單之內,所以每到重要的政治場合都一定會反覆拿出來談。向內部喊話中國收復領土決心,激發、凝聚社會內部統一台灣的共識。過去鄧小平提的一國兩制,意思是一個國家可以容許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但是實際上,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是無法共存的。

習近平政治哲學要走的是天下體系路線,回顧中國歷代帝國興衰,也就是一個帝國的興起、也會衰弱、瓦解,總是不斷循環。蘇聯共產黨都能瓦解了,代表共產主義也不是永恆的,要說圍堵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最快的方式就是施打疫苗,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伴隨著「中國恐懼」漫延全世界,但這股「恐中情緒」,沒能摧毀中國共產黨勢力。圍堵共產黨的病毒,也得要找出相對應的方法。

合理化終身執政問題

習近平透過這個百年黨慶要告訴大家,在他執政下,會繼續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這也代表要為自己永久執政找一個合理的說法。現代的中國共產黨有著濃厚民族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民族社會主義的本質上是一樣的。近年來一直中國積極推動革命美學,但是談的不是追求共產主義理想,而是在強調當前民族主義以及之前那段贏得國共內戰的歷史與精神。

因此內外宣傳策略就變成一個重要工具,這幾年來中國影視產業拍了很多愛國愛黨的獻禮片,其目的是為了政治傳播與宣傳。所謂的電影、戲劇或者文藝創作都是一種情緒傳染,透過說故事方式,傳達訊息、還要能感動人心,賺人熱淚,目的是要讓觀眾相信,通常這類影視作品都有不錯的票房,例如剛上映的電影《1921》。

除了商業目的,同時也是中國政府大內、外宣的策略,藝人成為宣傳工具,每到中國一些重要的節慶,一些長年在中國發展的台灣藝人都會受邀參黨慶祝活動,邀請這些具爭議藝人上台,目的是要強化中國海內外社會,或者海內外華人對共產黨執政有信心的一種集體信念,要能形成「相信共產黨」成為集體意識。

值得注意的是,6月20日是西方父親節,央視播出了『習近平與父親:兩代共產黨人的接力』影片,其背後凸顯幾大意涵:

  1. 保證共產黨永久執政的信念

習近平成為毛澤東之後唯一一位思想在生前被寫入黨章、憲章的領導人,成為黨的領導核心。習近平今年68歲,按照鄧小平時代的慣例,2022年的中共黨代表大會,必須退位。2018年中國人大會議投票表決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代表鄧小平堅持的集體領導制度被打破了,習近平雖然相當尊重前任領導人,也是有所選擇,對於前任領導的政策、路線與主張並不會全盤接受。此舉被外界批評為「皇帝」的行徑。

話說中國古代社會是典型的東方專制主義,國家元首即君主,君主制代表著父權制。如果從君主、天下帝國觀點來看,過去堯舜湯夏周這些聖王、君主,這些君主不但有德政,而且還沒有任期制。用儒家思想的治國、平天下理論來解讀的話,打造習近平成為有德的聖王君主,也就是治國有成,就能平天下。所以由此可理解,取消習近平任期制是有正當的理由的,就是用儒家思想包裝永久執政的合理性。

2.信守革命先烈遺志

共產黨慣用的革命鬥爭、國共內戰、大進軍這種詞彙,這是新中國時代新中國人的國家/身分認同的基礎,是捍衛共產黨政權的動機來源,鞏固共產黨政權不只具有政治性的意涵,主要是習近平對於過去因為內戰犧牲的革命先烈的保證與承諾;習近平知道中國共產黨能夠存活百年,執政長達72年,必須感謝第一代共產黨人以革命方式,用步槍、刺刀,付出生命換來的,所以他不會輕言放棄共產黨的信念,背後還有著父承子繼的意涵。

習近平透過這個百年慶典要告訴大家,他執政之下會繼續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卸任的那一天就是,中國再也沒有威脅存在。換句話說,中國存在,習近平就會存在。等到有一天,中國與周邊國家、世界,能夠和平共處,中共政權再也沒有威脅的時候,就是卸任的時候,但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仍舊持續對抗中,未來誰輸誰贏? 沒有人能夠預料的到。

(作者黃惠華/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本文為國戰會專稿,授權匯流新聞與洞傳媒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