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留著後招沒出,美國壓根無能為力」
文/觀察者網 柳白
「我們還在玩普通象棋,而中國已進入高階棋局。」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麗莎·托賓頗為無奈。
中重稀土、超硬材料、鋰電池……中方本周一連串反制措施,打得川普政府措手不及,引發美股暴跌,更震動了一眾西方媒體和觀察人士。分析認為,中國此次出手堪稱一次「精妙的力量展示」,通過「胡蘿蔔大棒」並用,一面展示了「卡脖子」的能力,另一邊也釋放出在供應鏈問題上對話的意願。
有中方學者對此直言,這些反制措施證明中國非常自信且實力強大,也是在告誡他國「別為討好美國而犧牲中國利益」。還有美國業內人士感歎,儘管已對稀土出口實施限制,但中國尚未在生物技術、製藥等領域出手,中國明天就能癱瘓美國經濟,而美國壓根無能為力。
「一次精妙的力量展示」
「政客新聞網」在10月11日的評論文章中稱,中方9日出台了迄今為止範圍最廣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與以往不同,此次新規不僅允許中國限制稀土原材料和磁體的出口,還涵蓋任何含稀土元素的設備。由於從蘋果手機、電動汽車電機到戰鬥機感測器等各類產品中都離不開中國稀土,這一規定實際上賦予了中國對全球大部分製造業領域的潛在「否決權」。
曾在川普政府第一任期擔任總統國際經濟事務副助理的埃弗雷特·艾森斯塔特表示,中國正在展示自己的實力,向世界表明自己有能力對全球貿易關鍵領域「卡脖子」。
中方反制一度讓美國總統川普情緒失控,後者甚至再度發出關稅威脅。一來一往間,美股10日大幅下跌,標準普爾500指數跌幅超2%,創下自4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前川普政府官員指出,中國此次出手堪稱一次「精妙的力量展示」,凸顯出中國的長期戰略與川普政府更為即興的策略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
「我們還在玩普通象棋,而中國已進入高階棋局。」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麗莎·托賓如此形容。
文章指出,長期以來,川普將貿易視為衡量中美關係成敗的核心標準。部分美國前政府官員認為,這種視角可能會讓人們忽視更廣泛的科技和安全層面的利害關係。
一位要求匿名的前川普政府官員稱:「上回(處理相關問題時),在經濟問題與國家安全問題這兩大議題的平衡上,我們有著更明確的考量和規劃。但如今,我感覺政府更多時候只是在解決當下的A危機,缺乏更宏觀的意識形態指導和戰略願景。」
今年2月,川普簽署行政令,要求各部門「盡最大可能」擴大國內礦產產能。但即便美國的盟友也承認,新礦場要實現投產仍需數年時間。
一位匿名的美國稀土相關行業從業者坦言,美國在資源採購上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程度極高,仿佛上了癮。沒人知道何時才能戒癮並真正著手解決這一問題。
「說實話,這個問題已經存在20年了。人們根本沒意識到我們的處境有多糟糕。」他補充道。
「政客新聞網」注意到,儘管中國在展現自身影響力,但同時也釋放出緩和緊張局勢的信號。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2日表示,中國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對符合規定的申請將予以許可。在措施公佈前,中方已通過雙邊出口管制對話機制向各有關國家和地區作了通報。中方願與各國加強出口管制對話交流,更好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曾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商務部提供貿易政策諮詢的學者馬克·佈施說,中方此次是「胡蘿蔔與大棒」並用。「中國的言下之意是,讓我們以長期、系統的方式來保障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而非零敲碎打。」
文章稱,若不採取這一合作方式,貿易摩擦將進一步加劇。鑒於美國在工業原材料和消費品進口方面對中國的持續依賴,這可能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稀土出口管制是中國可能採取的重磅舉措之一,而他們現在已經付諸行動。」上海諮詢公司Tidalwave Solutions合夥人卡梅隆·詹森說,「中國尚未在醫藥、生物技術或化工領域採取類似措施,一旦中國明天對這些領域出手,美國經濟可能會陷入癱瘓,而我們對此壓根無能為力。」
「中美競爭認知存在根本差異」
中美新一輪貿易緊張局勢出乎很多西方人士預料,畢竟有消息稱中美元首將會晤有望不久後舉行。
但《紐約時報》10月11日發文指出,在中方看來,最近出台的措施不過是對美國打壓的回擊,畢竟美國說一套做一套,一邊口頭宣稱秉持善意,實際卻不斷加碼對中國的技術限制。
文章還認為,新一輪貿易緊張局勢表明,中美兩國對彼此間競爭的定義存在根本差異。在川普看來,貿易與技術等議題可分開處理,也就是說,美國期望在持續升級對中國技術限制的同時,仍能推動兩國達成一項重大貿易協定。
但在中國眼中,貿易與技術問題都屬於「美國全方位遏制中國」行動的一部分。
當前美國國內政治陷入動盪,政府正處於停擺狀態。儘管美國此前承諾要逐步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但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景依然遙遠。
「中國當然清楚川普會做出強烈反應,也沒有低估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表示,「但在多個領域,中國仍握有優勢。」
他指出,中國或許希望借助這一影響力,推動川普在中美關係的其他議題上達成更廣泛的協定,而非僅局限於貿易領域。
與此同時,文章稱,這也可能是中國在向歐盟等其他國家和地區傳遞資訊,希望他們不要低估自身實力。
「這一舉措表明,中國極具信心且實力強大,」王義桅說,「(其他國家)不必畏懼,不要為了討好美國而犧牲中國的利益。」
英國《金融時報》也注意到中方的強硬反擊。該媒體11日評論文章稱,中國此次大範圍的出口管制措施令白宮感到震驚,而川普的關稅威脅也讓一些美國鷹派人士感到興奮——用一位美國官員的話形容,「仿佛提前迎來了耶誕節」。
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中國問題專家鄧尼斯·懷爾德表示,川普的反應恰好符合中方預期,也就是情緒化應對。
「川普感到顏面無光,必須採取行動以應對強硬派的批評,」懷爾德說,中方肯定清楚川普會作何反應。在這場豪賭中加大了賭注。川普會選擇棄牌,還是繼續下注?
威利・雷恩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川普首個任期內的前商務部高級官員納紮克·尼卡赫塔認為,無論川普如何抉擇,中國都不太可能退縮。
「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場談判,但他們完全誤解了中方,」尼卡赫塔說,「這一次,中國不會向威脅妥協。而且,看著美國市場下跌,中方會認為美國這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院長王文表示,新一輪緊張局勢終將通過談判解決。
「中國的反制措施具有優勢,最終將促使美國回到談判桌前,」王文說,「中國已經習慣了美國‘紙老虎’的做派。」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2日強調,長期以來,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對華採取歧視性做法,對半導體設備、晶片等眾多產品實施單邊長臂管轄措施。美方管制清單物項超過3000項,而中方出口管制清單物項僅900余項。美方使用出口管制最低含量規則由來已久,低至0%。美方相關舉措嚴重損害企業正當合法權益,嚴重衝擊國際經貿秩序,嚴重破壞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
發言人重申,動輒以高額關稅進行威脅,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對於關稅戰,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中方敦促美方儘快糾正錯誤做法,以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為引領,維護好來之不易的磋商成果,繼續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基礎上,通過對話解決各自關切,妥善管控分歧,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將堅決採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