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白宮:目前沒有看到信號顯示中國以軍事方式支援伊朗

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在例行記者會上講話

文/voa斯洋

白宮發言人卡洛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星期四(6月19日)說,目前沒有看到有信號顯示中國在以軍事方式介入伊朗局勢。在伊朗與以色列衝突持續之際,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通了電話,就中東局勢交換了意見。習近平還提議以伊雙方開啟對話談判。

萊維特在白宮記者會上被問及是否有信號顯示中國會以軍事方式支援伊朗時說:「我不認為此刻我們看到這種信號。」

在記者會上,萊維特同時被問到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議的外交解決伊朗問題有何反應。她回答說,她會把這個問題留給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總統來回應。

目前川普總統尚未就美國可能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做出決定。

另有記者問,如果川普總統最終選擇不介入,這是否會向習近平傳遞出一個資訊,認為美國也不會致力於捍衛台灣? 萊維特說,川普自他的第一任期以來就與習近平保持著「尊重的,友好的」的關係。她還表示,「美國和中國有很多共同的戰略利益,包括經濟、全球事務和外交政策。」她特別強調,川普總統會在未來兩周內對美國是否軍事介入以色列和伊朗衝突作出決定。

彭博社新聞社星期四早些時候報導,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習近平打算救援伊朗。但也有媒體報導,隨著過去幾天以色列和伊朗的衝突愈演愈烈,中國向德黑蘭派出了三架神秘的貨機。

北京時間6月19日下午,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根據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兩人重點就中東局勢交換了意見。習近平說,「推動停火止戰是當務之急」以及「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

他還提議雙方開啟對話談判,並敦促國際社會開啟促和努力。新華社的報導援引他的話說:「開啟對話談判是根本出路。國際社會促和努力不可或缺。」

克里姆林宮則稱,兩人在電話中「強烈譴責」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並強調了外交解決衝突的必要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官方的新聞稿中沒有出現「強烈譴責」的字眼。

連結:白宫:目前没有看到信号显示中国以军事方式支持伊朗 (voachinese.com)

法媒:中國為何在以伊戰爭上謹小慎微?

文/法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19日下午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就中東局勢交換意見,引發了法國媒體的關注。法國《回聲報》相關的標題為」以伊對攻升級,但中國為何在與伊朗結盟的情況下仍保持謹慎的態度?「

文章分析說,中國是其在該地區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儘管中國和伊朗的關係日益密切,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此次衝突中幾乎沒有什麼籌碼。

《回聲報》表示,中國擔憂是有道理的。烏克蘭戰爭地處歐洲,讓中國企業在俄羅斯蓬勃發展。而以伊戰爭發生在中國」家門口「——烏魯木齊與德黑蘭僅相距3217公里——並直接威脅到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

中伊關係專家、格勒諾布爾政治學院和巴黎天主教學院講師南錫尼(Théo Nencini)表示,「中國超過一半的石油進口需要通過霍爾木茲(Ormuz)海峽。中國12%到18%的石油來自伊朗。對中國來說,風險巨大。」

寧夏大學教授劉新春(音譯)對法國記者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因此容易受到油價波動的影響。如果衝突升級並失控,對中國來說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回聲報》19日報道表示,2016年伊朗政府與中國方面同意共建格什姆石油碼頭,為中國船企在伊朗的生意提供了便利,同時也為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央企進入伊朗石油市場創造了條件。

該報報道說,中國正向這個擁有8000萬人口的市場出售汽車、消費品和監控攝像頭。德黑蘭的五條地鐵線路是由中國公司修建的。中國還贏得了伊朗首都與伊斯法罕之間高速鐵路的建設,該項目原定於2024年竣工,但目前面臨延誤。

然而,兩國貿易極不平衡,伊朗的貧困狀況阻礙了中國向其出口高價值技術。得益於石油,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伊朗卻只是中國第38大貿易夥伴。

連結:法媒:中國為何在以伊戰爭上謹小慎微? (rf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