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為何不叫國軍?台灣專家:我還要去查一查…
文/觀察者網
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要叫解放軍,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軍?」
「不曉得,我還要去查一查…」
4月10日,台灣龍應台文化基金會舉辦一場名叫「你的戰略,我的家園——重新認識解放軍」的論壇,會上邀請了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和台資深媒體人、軍事專家亓樂義擔任主持和嘉賓。
論壇主題有關解放軍,而觀眾和亓樂義這番「不知解放軍名稱由來」的亮點問答,在大陸社交媒體上引起熱議。有人猜測稱,亓樂義是在「裝糊塗」,還有網友科普,解放軍的名稱源自1947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本軍作戰目的,迭經宣告中外,是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解放。」
10日的論壇上,亓樂義針對解放軍的軍改,以及近期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行動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分析。
他認為,解放軍經過歷次軍改,最重要的變革是解放軍結構上的轉變。「從早期的數量規模(量),到今天的結構變化(質),凸顯解放軍從過去防禦,開始走向攻守兼備、從維持自己的生存,開始在意國家的發展空間(領土完整與海外利益)。」
近期,美國海軍「馬斯廷」號驅逐艦(DDG-89)出現在了東海長江口附近海域,而中國海軍組織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訓練。4月4日,遼寧艦和「馬斯廷」號還曾在菲律賓海近距離碰面。
針對美國海軍近期在中國周邊活動頻繁的情況,亓樂義在論壇上還「抱有幻想」:「美國是否支援台灣,取決於美國的決心。因為大陸一旦握有台灣,影響力將大幅推進,日本同樣‘岌岌可危’,除非美國願意接受,否則美國就一定要支援。但支援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要強調在有形的支援上。」
他宣稱,一旦發生衝突,台灣有軍力可承擔作戰,但需要的是情報資源,而美國有衛星等監偵設備,這是台灣在衝突中迫切需要的資源。此外,若台海發生衝突,美軍也可利用在南海製造對大陸的「壓力點」,協助台灣「箝制」大陸。
至於解放軍的東風系列飛彈,他認為這些對到關島之間的美軍擁有「震懾力」,也能讓美國政客「顧忌或怯於對解放軍用兵」。
不過,論壇真正有意思的一幕,還是發生在問答環節上。
一名女觀眾向亓樂義提問:「我想請問,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要叫解放軍,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軍?」
這句話問出後,全場響起一陣笑聲。亓樂義的回答則更具亮點。
「為什麼叫解放軍,這個…這個我還不是很清楚。就是什麼時候叫解放軍的,以前叫紅軍,工農紅軍,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說法。什麼時候開始叫解放軍的,這個很抱歉,我還不曉得,我還要查一查。」
他隨後又補充說:「基於什麼原因,是不是為了要解放台灣,還是因為怎麼樣,這個還不太清楚。」
那麼,沿用至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個稱謂,究竟什麼時候被第一次提出?何時被正式使用?
早在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階段,八路軍、新四軍曾一度使用「解放軍」的稱謂。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郭芳認為,劉少奇是最早提出「解放軍」稱謂的人。
在1944年8月2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軍委高幹會議上,劉少奇說:「正規軍、游擊隊合起來叫『解放軍』,或加之為國民革命軍解放軍。」這是迄今為止,所見檔案資料中第一次出現「解放軍」的稱謂。
但在各地區,「解放軍」這一稱謂在使用時,多在前面冠以地名,如:「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山東解放軍」等。
真正第一次使用「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名稱,是在1946年。
1946年6月,國共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的稱謂被重新提出。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報》在社論中再次使用「人民解放軍」的稱謂。隨後,在毛澤東和新華社發表的文章中,也多次公開出現「人民解放軍」的稱謂。1946年10月3日,《解放日報》在《為實現一月停戰協定及政協決議而鬥爭》的社論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
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表,這是全軍性改稱「人民解放軍」的重要標誌。到1948年初,全軍各部隊均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軍委作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團以上各部隊均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
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稱謂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