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軍事

美部署反艦飛彈武裝亞太盟友 瞄準中共軍艦

2020年12月底曾有消息傳出,日本正研發「日版戰斧飛彈」。圖為2016年9月20日美軍「勇敢之盾」野戰演訓發射一枚戰斧飛彈。

文/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

中共海軍大肆造艦並四處擴大影響力及存在感,而美國正在發展一種新戰略——向亞太盟友和夥伴提供大量反艦飛彈,瞄準中共軍艦,實現低成本的不對稱作戰。

美國部署飛彈武裝亞太盟友

五角大廈評估顯示,按艦艇數量計算,中共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軍,現有艦艇超過370艘,包括兩艘航空母艦,並試圖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主導地位。

最近幾年,中共海軍艦隊在該地區頻頻展開軍事行動,包括在台灣周圍進行日常巡邏、在日本外島附近部署航空母艦,以及最近為期一個月的罕見繞澳大利亞航行。

美國很早就設想在亞太部署數百枚常規飛彈,如果能夠實施,可迅速形成嚇阻,輕易改變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

當川普(特朗普)政府2019年首次提出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飛彈時,澳大利亞和菲律賓公開排除在自己國家部署飛彈的可能性。

如今,這一想法在中共海軍擴張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容易接受。

去年,美軍將最先進的「堤豐」、射程超過1600公里的「戰斧」巡航飛彈和新型SM-6攔截飛彈,部署到菲律賓北部呂宋島,之後無限延期。菲律賓希望本國也擁有「堤豐」飛彈系統。

上個月,澳大利亞成功用戰鬥機試射了射程575英里的AGM-158C遠程反艦飛彈(LRASM),LRASM的射程大幅增強了澳大利亞空軍對艦艇的打擊能力。

2020年,華盛頓批准向澳大利亞出售多達200枚隱形飛彈,預計價值9.9億美元,澳大利亞還從美國採購44億美元的「標準」飛彈-2 Block IIIC和「標準」飛彈-6。

2023年,日本購買約400枚戰斧飛彈,其中一半是Block V型。日本還提出採購182枚SM-6飛彈。

台灣目前既使用美國製造的飛彈,也使用自產飛彈來攻擊軍艦,包括雄風三型超音速飛彈——可以從空中、海上或陸地發射。

去年,美國測試了新型反艦武器「快沉」(QUICKSINK)項目,這是一種配備低成本GPS制導和導引系統的炸彈,能夠追蹤移動目標,並用B-2隱形轟炸機在墨西哥灣成功擊中一艘靶船。

隨著美國增加「快沉」飛彈的生產,中共約370艘軍艦在未來衝突中面臨的風險,將比之前更大。

50年前設計的F-16缺乏現代空戰必需的隱身能力,但LRASM的遠射程可使運載飛機避開中共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防禦系統,從而增強美國海上打擊的常規火力。

去年路透社報導,儘管美軍拒絕透露將在印太地區部署多少飛彈,但根據政府文件顯示,未來五年將採購超過800枚SM-6飛彈,且庫存中已有大量戰斧飛彈和JDAM尾翼套件。

不對稱戰略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對大紀元表示,現在美國造船能力下滑,部署飛彈是一種最快的方式,成本也最低。

「美國現在對西太平洋盟國加強了飛彈部署,顯示整個美軍的思維在發生轉變。」他說。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儘管中共的船艦來到370艘左右,但如果有更多的反艦飛彈,就可以抵消這些水面船艦,這是很划算的不對稱戰略。

他說,AGM-158C長程反艦飛彈可以在中共船艦防區外展開攻擊,中共船艦很難發現這些來襲的反艦飛彈,像F16或B-2轟炸機、B-21轟炸機,都可以攜帶這些長程反艦飛彈。

「一艘軍艦可能大概10億美金,但一枚反艦飛彈100萬美金,所以投資反艦飛彈,可以有效地低成本抵消中共的水面艦。」

蘇紫雲表示,事實上,除了反艦飛彈之外,也包括無人機跟無人船艦都是有效的,以低成本低消中共的船艦數量。

「對台灣來講,還有額外加一個水雷聚資區,讓中共的船艦無法靠近登陸,如果無法占領台灣,那麼中共對台灣的封鎖或飛彈轟擊就失去意義。」

西太平洋為何重要?

對美國而言,西太平洋不僅僅是對盟友安全的承諾,也關係到美國自身的戰略利益。

馬準威表示,俄羅斯在地域上對美國不但隔了整個歐陸,還隔了一個大西洋。但美中在太平洋上其實是直接接壤的,對美國來講,如果中共成為主要對手的話,太平洋是沒有任何阻隔的。

「習近平說太平洋足夠大,可以容納下兩個大國,顯然是要在太平洋上跟美國對抗,所以美中的競爭,太平洋會是一個焦點。」

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示意圖。(美國國防部報告截圖)

馬準威表示,傳統上西太平洋上的第一島鏈、第二島鏈是美國的防火牆。美中在競爭過程中,美國必須強化西太平洋這個防火牆。川普目前想趕快結束俄烏戰爭,主要的目的是想把戰略資源收回來,再擺到西太平洋上。

蘇紫雲表示,台灣周邊的航運線北通東海、南通南海,掌控全球將近三分之一的海運量,當然非常重要。

「中共要走向遠海、走向海權,第一島鏈上台灣的位置,就相當於海上以色列。」他說,如果台灣變成中共的一部分,可以從中間截斷日本、韓國的航運,中共海軍可以從台灣東部出發直接進入太平洋,第一島鏈等於破了一個大口子,這對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來講,在戰略上無法承受。

美國亞太盟友反擊

中共的海上擴張,讓周邊國家日益擔憂,這促使這些國家增加國防預算,並與美國形成更加穩固的安全聯盟。

2025年3月25日,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在檀香山再次表達了對亞太盟友的承諾:任何人都不應質疑美國在印太及其它地區捍衛其利益的決心。

「我們在印太地區的聯盟和夥伴關係對美國非常重要。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印太地區舉足輕重。」他說。

蘇紫雲表示,中共下餃子般造船艦,其它國家當然會預想,如果未來不幸發生衝突,中共的船艦可以在海上截斷其它國家的生命線,它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了。

他說,不管是增加造艦或投資更多的反艦飛彈,達成以陸制海或以空制海,都是美國、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共同發展的方向。預估未來五至十年,亞太國家會斟酌國防預算,選定不同的方案進行反制。

馬準威表示,海軍是一種擴張性軍種,習要海軍走出去,從近海防衛到遠洋護衛,都是既定目標。但在周邊國家看來,其實就是一種威脅。

他說,位於第一島鏈上的國家,也都在提升軍力部署,台灣一定會有相應的提升的部署,美日安保範圍、美菲針對南海衝突也在擴張。

「因為中共出海的路徑是走南太平洋,它在索羅門、斐濟經營多年,它的船艦軍艦會從南太這邊過來,直接會壓迫到澳洲跟紐西蘭,紐西蘭軍力不是很強,但澳洲量能就大一些。所以AUKUS才會要求澳洲部署核動力潛艦,應對中共海權擴張。」

窮兵黷武 中共將走向蘇聯模式

隨著川普政府對中共展開的貿易戰,再加上中國經濟的下滑,中共還有能力繼續窮兵黷武、大造軍艦嗎?在這種情況下,中共軍事擴張的勢頭會不會越來越弱?

蘇紫雲表示,造船容易養船難,後續的保養維修是很大的負擔。中國經濟的確下行。所以對中共來講,它的造船終究會有個天花板,不可能無限制地擴張,否則對經濟會造成長期的負擔。當經濟動能消失,的確能夠抑制中共的軍力擴張。

馬準威表示,從數據上看,中共軍隊擴張勢頭並沒有隨經濟下滑而減弱,現在官方公布的經濟成長是5%,但今年軍事預算幅度維持在7.2%,軍費的成長已經與經濟增長漸漸脫鉤。

他說,這就透露出了一種跡象,就算窮它也要發展軍事力量,所以強軍的這個方向會繼續維持下去。

馬準威表示,如果是這樣,中共以後的發展會像前蘇聯,蘇聯後來的經濟發展已經疲弱了,可在軍事上的投入還是非常龐大,最後就變成負累。

「現在它好像往這個趨勢走,內需一直也突出不起來,但軍事防衛預算卻是一直在增加,蘇聯後期的勢頭一點點開始出現。」

連結:美部署反艦導彈武裝亞太盟友 瞄準中共軍艦 | 中共海上擴張 | 西太平洋 | 遠程反艦導彈 |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