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軍事

菲機低空巡航遭中方「貼臉壓制」 魯莽行徑恐或引發域內國家聯手遏制

2025年2月18日,一架中國軍用直升機在南中國海有爭議的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中國稱黃岩島)上空飛近菲律賓漁業和水產局 (BFAR) 的飛機。

文/voa莊志偉

一架中國海軍直-9直升機本週二(2月18日)在南中國海有爭議的斯卡伯勒淺灘(中國稱黃岩島)上空一度逼近菲律賓巡邏機至不足3米。美國國務院隨後強烈譴責中方舉動,警告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涵蓋南中國海,強調美國對菲律賓安全承諾。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軍事擴張已引發周邊國家警覺,而類似的高風險軍事動作,可能是為了試探美國及其盟友的反應底線。

據美聯社報導,事發當天,菲律賓農業部漁業與水產資源局(DA-BFAR)所屬的塞斯納208輕型巡邏機正在斯卡伯勒淺灘進行低空偵察。當飛機盤旋時,一架中國海軍直-9艦載直升機突然高速逼近,並在菲機的上方及左側反復貼近飛行,最近距離不足3米,嚴重威脅菲方飛行安全。

菲律賓飛行員多次通過無線電警告中方,但未獲任何回應。整場對峙持續約30分鐘,菲機最終調整飛行高度以規避風險。包括美聯社和法新社在內的多名外國記者就坐在飛機上,全程目睹了雙方險象環生的空中對峙。

美國國務院:美菲共同防禦涵蓋「南中國海的任何地方」

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務院隨即於星期三(2月19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中國海軍的「危險且不負責任」行為,認為此舉不僅嚴重威脅菲律賓機組人員安全,更對南中國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構成威脅。

聲明強調,1951年《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適用於對菲律賓武裝部隊、公務船隻或飛機遭遇武裝攻擊,包括菲國海岸防衛隊,且範圍涵蓋「南中國海的任何地方」。美國重申,將堅定支援菲律賓,維護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中國官媒反控菲機「非法闖入」

對於美國和菲律賓的指責,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星期五公佈中方拍攝的空中接近視頻及航跡圖,並反控菲律賓巡邏機「非法闖入中國南沙島礁附近空域」,且在18日事件發生後,兩天內又有三架菲國飛機闖入挑釁。

該報導還引述了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田軍裡大校的說法,稱菲律賓飛機星期二多次擅自改變飛行高度,在218秒內急降920米,穿越中方直升機正常巡邏的高度層,不專業且危險。

中國南海研究院區域國別研究所所長丁鐸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則質疑,菲律賓試圖借助美菲同盟,故意製造對峙,令中方「投鼠忌器」,但低估了中國維護主權的「意志、決心和能力」。

在微博上,許多網民為中國軍方的行徑叫好,福建軍事博主「三叔的裝備空間」發文,大贊中國海軍直升機「騎臉壓制」,用氣流衝擊,差點掀翻菲律賓巡邏機;江蘇網民「可愛的小花豬1983」則寫道:「當時我軍飛行員肯定是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中國軍機頻傳危險動作 試探美國及盟友意志?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方軍機引發的紛爭並不只這一起,美國國務院聲明中就提到,上星期二中國軍方同樣是以不安全、不專業的動作,危及一架澳洲軍機的安全。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天一架中國空軍殲-16戰機在近距離對峙中,以僅僅30米的距離,對澳軍P-8A反潛機發射熱焰干擾彈。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在回復美國之音的電郵中指出,中方直升機在非戰爭狀態下,迫近驅離菲國巡邏機,讓雙方承擔不必要的風險,甚至可能重演類似2001年,美中撞機的重大事故。

莊嘉穎指出,自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就職以來,中國在西太平洋進行一系列高風險動作,「或許是希望試探美國盟友和美國本身的意志,看是否可以更進一步,爭取自己海域、空域控制等利益。」

他同時表示,美國國務院雖已重申對菲安全承諾,中國和其他國家,或許關注美方的行動更甚於言論,若僅以聲明回應,恐怕會在無意中,間接鼓勵中方採取更為激進、高風險的行為。

中菲主權宣示埋隱憂 直升機成衝突利器

在台北的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認為,菲律賓與中國本輪緊張局勢自去年11月8日開始升溫。當時,菲律賓總統小斐迪南·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簽署《菲律賓海域法案》和《菲律賓群島海道法案》,中國隨即於11月10日公佈黃岩島領海基點基線,雙方的法律衝突成為新導火索。

林廷輝指出,中國利用艦載直升機進行「低烈度對抗」已成為一種新策略,類似於中印邊界的「冷武器衝突」模式。

去年3月,一支菲律賓科研團隊登上存在爭端的鐵線礁,中國海軍就派遣一架直-8J直升機,盤旋在他們上空,利用旋翼強勁的下洗氣流,製造「飛沙走石」,打亂菲方人員作業。

他認為未來這種多樣態、非傳統的攻擊模式,恐將會持續被中國政府用來試探美國的底線。

林廷輝告訴美國之音:「就是說他(中國)不見得一定是用軍機對軍機,或者是公務船對公務船,有可能像這種直升機的模式,跟(先前)中印邊界冷武器攻擊的概念是差不多一樣的,這種多樣態、多元式的攻擊模式,可能會不斷在南(中國)海上演。」

但在美國加州的軍事自媒體博主馬克則指出,中國海軍以飛行高度、速度都相對較低的艦載直升機來攔截菲律賓的固定翼飛機,可能是因為在當地海域缺乏其他機種,不得已而為之。馬克也主持美國之音一檔網路軍事節目《鷹與盾》。

中國擴張行徑引發多國警惕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多位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近期在南海的擴張行為已引發包括美國、日本、澳洲和菲律賓在內的多國警惕。

軍事節目主持人馬克告訴美國之音:「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南中國海和東亞的穩定當中來,實際上對於菲律賓、日本、台灣就是有更多的支持力量出現,當然對中共來講就是個更大的壓力。」

馬克進一步指出,近期包括川普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共同強調對於台海穩定的關切,還有菲律賓與紐西蘭就「軍隊互訪地位協議(SOVFA)」協商,甚至是美國、法國和日本三艘航母在菲律賓海聯合演習等區域態勢發展,都讓中方備感壓力。

位於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認為,中國不會主動挑起大規模衝突,但也不會停止在南海的「試探性行動」。他說:「它(中國)的目的絕對不是要挑起跟菲律賓或者越南的衝突,就是個別式的亮劍,展現自己的勇氣,但基本上如果讓川普回到印太,全心全意抗衡中國的話,我覺得它的規模跟強度會降低,(因為中國)在戰略上應該不是要挑起跟美國之間的衝突。」

台北學者林廷輝也認為,本屆菲律賓政府積極與各國簽署軍事相互准入協定,一旦有需要,不只是美國,各友盟國家的軍隊都可以隨時進駐菲律賓,這也是菲律賓長期佈局,以對抗中國在南中國海擴張的作為。

連結:菲机低空巡航遭中方“贴脸压制” 鲁莽行径恐或引发域内国家联手遏制 (voachinese.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