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一代人超英趕美 台灣能學到什麼?
文/觀察者網童黎編譯
「美國能從中國的基建熱情中學到什麼?」奇了,美國《華爾街日報》都在誇中國了,聲稱即便是中國「最堅定的批評者」,也要驚歎於它的橋樑、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因為中國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把一個貧窮國家變成了美國的主要戰略和競技對手。
或真心或假意地羅列中國基建成就後,美媒援引專家提出,衡量基礎設施成本時應該側重觀察它的社會效益。言下之意,不要「眼皮子太淺」。
確實,想在美國造樣東西,總會遇上這樣那樣的阻礙。這時候,又有美國學者建議,「我們的遊戲裡需要加一點『中國元素』。」
只不過,基建班裡的優等生中國,已經把目光放在了「新基建」上。這是一個嶄新的「星辰大海」。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3日報導,最新援引中國基建表現的美國領導人是拜登,他借此敦促國會通過他自己的基建計畫。
拜登宣稱,這用於修繕橋樑和公共交通工具、翻新機場和社區、擴大網路覆蓋範圍等工程的2萬億美元,正是「戰勝中國」所需的成本。
敞亮的機場、宏偉的體育場和一排排的高樓大廈……基礎設施可能是現代化進程最切實的表現。中國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把一個貧窮國家變成了美國的主要戰略和競技對手。
在總統任期裡強調中國,承諾重建美國的還有特朗普。他在2016年一次集會上說:「中國有非常棒的橋樑。」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資料顯示,美國的基礎設施支出占GDP的2.4%,而中國為8%。
美媒羅列了一系列中國基建資料,比如:
中國擁有至少100萬座橋樑,包括大多數的世界最高橋樑。在100座世界最高摩天大樓中,有49座位於中國。
比爾·蓋茨2014年公佈了一項引人注目的統計資料:中國過去三年的水泥使用量,超過了美國在整個20世紀的使用量。
自2009年以來,中國的汽車銷量超過了美國。另一方面,中國的汽車擁有率仍遠不及美國,但鐵路是可行的出行選項之一。
中國98%的主要城市地區都有高鐵,許多城市還有地鐵。中國23550英里的高速鐵路,是橫穿美國、從紐約到洛杉磯距離的8倍有餘。
上海到杭州的高鐵路線長約100英里,全程大約65分鐘。但差不多的距離,坐火車從拜登老家威明頓到華盛頓需要一個半小時不止。
中國的高鐵經驗:不要「眼皮子太淺」
回到《華爾街日報》的標題,美國能從中國的基建熱情中學到什麼?
文章先是寫著,「效仿中國則是另一回事」,要麼說這樣的「工程成就」與中國政治制度有關,要麼說中國從自行車到高鐵的「跳躍式發展」,直接套用在美國基礎設施上的可能性或許有限。
作者還注意到,中國領導人大多有理工科教育背景,而美國現在傾向于選律師當總統。
但美國可以從中國的鐵路戰略「建好,客流就來了」中學到什麼?
關注中國的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創始合夥人葛藝豪(Arthur Kroeber)總結說,衡量基礎設施成本時應該側重於是否能帶來廣泛的社會效益,而不是嚴格預測收入。「這可能會刺激經濟增長,不需收取直接回報。」
葛藝豪進一步解釋,中國評估高鐵價值時囊括了一些難以衡量的回報,比如工業效率因此得到的提升。
康奈爾大學專門研究城市規劃的歷史學家坎帕內拉(Thomas J. Campanella)還稱,「我們的遊戲裡需要加一點『中國元素』。」
他建議美國政客們採取強有力的方式來推動專案批准,把這當作一項緊急事件,別太高看對於當地所受影響的研究,導致忽略了更重要的社會效益。
去年9月,得州批准修建全美首條「高鐵」,名為「德克薩斯中央鐵路」,連接休士頓和達拉斯,全長386公里,最高時速可達330公里,預計2027年建成通車。
但據得州媒體「得州人網」(The Texan)報導,因專案「觸及有關方面利益」,截至今年二月底,該州已經有8個縣出面反對得州高鐵計畫。
所以,與其說加點「中國元素」,不如說美國政治制度造不出高鐵。
「新基建」,新征程
而在中國造船、造橋、造高鐵能力聲名遠播,連美媒都不能否認的時候,中國「追夢人」已經搞起了「新基建」。
觀察者網注意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已經明確提到了「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即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以及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發改委也明確了中國「新基建」的範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張維為教授介紹說,傳統基礎設施是我們常說「鐵公雞」,鐵路、公路、機場等,而「新基建」的特點是與高新技術發展緊密相連,是數位化、資訊化、智慧化的載體。
張維為提出,從世界範圍來看,參與「新基建」的門檻是相當高的,大概只有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達到這個門檻,而中國這次所處的起跑線並不落後,甚至還領先。這不僅是因為中國已經具備世界最大規模的數字經濟,而且中國具有不少獨特優勢,例如在世界範圍內,互聯網技術和製造業都發達的只有中國,在此意義上我們最有機會率先走出一條數位化轉型之路;再比如中國早就有「基建狂魔」的偉大稱號,現在還要成為「新基建狂魔」。
這一切的背後是中國具有一些特別的優勢,包括「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包括有世界最強的規劃能力、執行能力和改革能力,包括具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具有世界最龐大的高素質科研人員隊伍和工程師隊伍,具有世界人數最多的高素質、吃苦耐勞的勞動者大軍,具有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最大的投資市場,還有受過良好教育、自信陽光、非常愛國的年輕一代,這樣的國家能不創造人間奇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