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賊喊捉賊」?中國警告公民慎防境外被盤查,學者指北京意在混淆視聽

一名市民走過北京長安街一座橋下正在執勤的警車。(2024年6月4日)

文/voa陳筠

中國國家安全部最近發出警告,稱部分高校生在海外研學游時,被境外情報機構盤查或關進「小黑屋」,提醒慎防在海外被滲透或策反。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試圖透過宣傳對手的行為,來合理化自己的滲透作法,實際上,中國不僅盤查入境的海外學者,甚至還「倒查20年」。

中國國家安全部26日在微信公眾號發文稱,近年來,部分高校團組在出境研學游時,在入境時被反覆盤查,並檢查隨身手機、電腦等個人物品,甚至被關進機場「小黑屋」,尤以涉及前沿科技、國防軍工、生物醫療等國家重要關鍵領域專業的師生居多。

除了「入境被關進小黑屋」外,中國國安部還說,境外情報機構還會透過「強行攀拉套近乎」、「捏造差異夾私貨」等方式,以導覽、交友、學術交流、提供説明等方式接近中國研學師生,試圖攀拉關係、套取資訊,或者通過導覽強調中外差異,宣揚國外的高品質生活等,去洗腦,動搖學生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制度認同,以伺機滲透,開展拉攏策反。

賊喊捉賊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一逵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我認為這是中國一種防禦性的行為投射,就是把它自己的行為投射到對手的身上,然後去宣傳說對手也有類似的行為,來合理化自己的作法。那我覺得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混淆視聽,轉移焦點。」

換句話說,中國最高國安機構一邊提醒海外研學師生防止被境外滲透或策反,但另一邊卻利用留學生從事海外間諜行為,根本是一種「賊喊捉賊」的行徑。

今年10月初,5名美國密西根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起訴,事由是他們去年8月在密西根州北部的美軍格雷林營(Camp Grayling)附近拍攝軍事基地,但他們謊稱是「媒體」,後又說是為了「看流星」,甚至還刪除相片、掩蔽行蹤。

今年6月,有一名就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中國籍研究生,在維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Newport News Shipyard)附近用無人機攝影。當天,造船廠正在加緊製造航母和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楊一逵認為,中國的舉動是想要試圖塑造一種華裔科學家在美國遭到不公平對待的情勢,但實際上中國就是如此對待入境中國的海外人士。

台灣陸委會曾指出,有台灣學者赴中國學術交流,在入境時遭到機場人員扣留長達4小時,行李、手機、筆電等私人物品一度遭到查扣。最新的案例是,不管那一國的公民,若攜帶的印刷品上面的圖表、地圖,與中國政府的政策和立場不同,也可能會被扣押。

台灣陸委會提出三大類赴中國的高風險人群,第一是曾公開批判中共相關黨政或人權問題者,第二是高科技服務業人士,第三是活躍于公民組織或團體人士。陸委會並在今年10月進一步發佈「提醒國人赴陸港澳風險」的短片,提醒務必注意人身安全。

倒查20年

台灣亞太和平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對美國之音分享他周遭的實際案例。他表示,海外人士、尤其是台灣人入境中國,被中國國安審查的人實在是「族繁不及備載」,他知道的學者就有好幾個,他們遭到從輕微的騷擾到嚴重的酷刑不等的對待。

董立文說,在中國機場被搜查行李和隨身手機、電腦等電子裝置,或者被帶到「小房間」盤問三至五個小時,都算是最輕微的;其次是在機場沒有被盤查,但進入酒店後,國安或公安人員直接沖到房間裡問話騷擾,甚至將人扣留在酒店三到五天;再嚴重一點的,就是從機場或酒店直接帶到國安單位的小房間裡慢慢盤問,時間三到七天的都有;最嚴重的就是拘留,被正式立案調查並起訴。

董立文表示,中國的盤查不是只是隨便問一問而已,而是「倒查20年」,他舉了一位做中國研究學者的親身經歷。董立文說,中國手上有該名學者過去20年來的所有承攬台灣政府委託的研究計畫資料,然後一件一件慢慢地審問。比如會問那些中國糧食安全或金融安全的相關資料是從哪裡來,這個調查過程,有時可能持續至少半年,「然後你講一次講完了,你以為調查完了,no,換一批人再重新20年,再重新問起,所以說這個叫‘酷刑’。」

董立文說,中國本來懷疑這名學者是否有拿到中國政府的檔資料,原本要用洩密罪偵辦,但後來發現引用的都是公開資料,便改以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名義關押4年,該學者出獄後又被留置兩年,一共被中共監禁了6年。

董立文說:「他的那個經歷是普遍性的,就是說我們去的每一個人,包括外國人也是一樣,中共國安部他其實是這樣子做調查的,倒查20年,然後你過去20年你做過什麼事情,你要一一交代清楚,然後有罪沒有罪是他決定的。」

董立文表示,中國國安部過去五年不斷擴權,一方面增訂國安相關法律,把國家安全的範圍越修越廣,另一方面也囊括了法律解釋權與執法權,所以可以看到中國國安的概念,已經衍伸到人民生活中的每一個範圍與每一個領域,連中國的外交、經濟、解放軍貪腐等等,都有國安部的介入。這次針對高校師生到境外研學遊的提醒,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出來的。

海外滲透與策反

台灣開南大學國家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甲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說,中國國安部的示警,實際上是其自身行為的投射。長期以來,中國積極從事海外滲透與策反行動,目標涵蓋政府官員、學者、商業人士及僑民,借此達成情報蒐集與影響力滲透。

比如,中國以「服務僑民」為名,在美國紐約設立「海外員警服務站」,實際用途包括監控異見人士及騷擾反對者,更進一步策反華人協助其情報工作。此事件引發美國司法部提起刑事指控,成為中國海外情報活動的具體範例。

其次,2018年的「加州理工學院間諜案」,有一名中國留學生以學術研究為掩護,竊取美國航太技術機密並試圖傳回中國,突顯中國在尖端科技領域,透過學術交流進行情報滲透的手法。此案件警示大學與科研機構對技術外泄的潛在風險。

陳文甲說:「中國不僅透過官方機構展開諜報行動,還以學術與僑務名義隱匿身分伺機執行諜報工作,並對各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影響與威脅;同時,中國對外的間諜指控,也成為掩蓋中國自身行為的政治宣傳手段,實質意在轉移國際輿論焦點,建構全球偽善形象。」

中國間諜活動演變

他指出,為了適應國際局勢的變化,以實現更高效能的情報蒐集,中國海外間諜網的佈局在地域性與手法上有了一些轉變,從過去重點集中在美國,現在逐漸擴展至歐洲與非洲。面對歐洲的手法是假借獵頭公司或學術合作進行滲透,目標是政治人物或科技公司;面對非洲則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建立長期情報網絡,特別是滲透當地政府與關鍵基礎建設。

陳文甲並表示,中國情報機構也逐漸減少依賴傳統專職間諜,而轉以「代理人方式」,吸收合法身份的學生、僑民及商務人士為兼職諜員,並將情報活動隱藏於日常工作活動中,比如利用合法的商務考察團名義進行情搜,或利用留學生監控校園內異見分子,以及善用金錢與美色誘使當地政府與他國官員提供內部情報。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手段也為中國間諜活動「助攻」,包括駭客攻擊多國政府和企業系統,竊取大量機密資料,或利用假冒郵件與偽造企業郵件進行滲透,竊取目的機構的內部情報。

陳文甲說:「因此,中國的情報活動呈現出從重點地區到全球佈局的特徵,同時透過手段革新更具隱蔽性與適應性,而這種轉變不僅擴大了情報覆蓋的範圍,也使各國在應對中國間諜威脅時面臨更多的一個挑戰。」

學術融合國安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楊一逵觀察,中國間諜活動的一項演變是將軍民融合計畫從單純的學術研究,變成融合在國安問題裡,作為其擴張全球影響力的手段。換言之,歐洲民間公司轉移給中國民間公司的無人機引擎技術,可能會被用來轉為解放軍的無人機引擎技術;或者一個看似民用與商用的地圖手機程式,例如百度地圖app,可能會將使用者的數據傳回中國,最終可能到與軍方相關的單位手上進行運用。

楊一逵補充,中國還透過法律全民動員支援國家情報搜整。中國現行《國家情報法》第七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中國留學生擅闖美軍基地和造船廠拍攝,就是中國全民協助國家情報工作的體現。

連結:“贼喊捉贼”?中国警告公民慎防境外被盘查,学者指北京意在混淆视听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