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余茂春對話戴博:美中關係兩種思路的碰撞

文/voa許波

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9月18日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說,中國是美國歷史上最重大的挑戰,「與中國帶來的多方面挑戰相比,冷戰顯得微不足道。中國構成的挑戰不僅在軍事方面,而是全方位的。」

美國總統大選臨近之際,美中關係成為美國政黨和社會廣泛爭論的議題。美國之音縱深視角節目邀請曾在川普總統任內擔任國務院中國政策首席顧問的余茂春和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從不同角度碰撞的火花中,探析美中關係的未來。

余茂春:拜登政府高估了中國的實力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闡述美中關係前景和美國對華政策時說,美國認定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既有改變國際秩序的意圖,又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這樣做的國家,所以美中關係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基於這樣的認識,拜登政府提出「有管理的競爭」的美中關係原則,以管理和護欄來降低美中爆發激烈衝突的風險。拜登政府認為,面對中國這樣的對手,美國無法承受一味對抗脫鉤。

川普執政時期的美國國務院中國政策首席顧問、現任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認為,拜登政府高估了中國的實力,極大地滿足了中共和習近平的虛榮心。

他說:「習近平非常喜歡聽這個,因為他覺得他可以跟美國平起平坐,這位中國領導人虛榮心是非常強的,他覺得這個世界就是由北京和華盛頓共同來主宰。這是不對的,因為美中關係的重要性跟中國經濟的體量和重要性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余茂春不否認美中關係的重要性,但他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代表了一種跟自由資本主義世界格格不入,並且還要取而代之的政治、經濟、社會體制和意識形態,而不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和實力真正威脅到美國。

他說:「中國領導人一直在用所謂經濟發展來劫持全世界,其實過去幾年來,中國的經濟一團糟,在走下坡路:失業率、投資或者貿易都在走下坡路。現在中國民怨載道,萬眾躺平,人心思潤,甚至有時是怒火沖天。而且中國目前在很多方面已經跟世界脫軌,並不像蘇利文或拜登政府所說的那樣對世界有重要影響。」

對於拜登政府的美中關係政策最集中最系統的批評是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和前美國國會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的合寫文章,題目是《勝利無可代替:美國必須贏得而不是管理對華競爭》。文章批駁拜登政府優先考慮與中國的「短期解凍」,卻犧牲了對中國威脅的「長期勝利」。文章指出,美國必須贏得而不是管理對華競爭。

戴博:拜登的接觸管控政策展現有實力的自信

但是威爾遜國際學者交流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說,行之有效的美中關係必須打破理想主義,建立在現實基礎上。

他說:「我同意蘇利文所說的中國已經成為跟美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全方位進行競爭的對手。客觀地看待世界局勢,你非得承認中國的存在不可。我承認美國現在仍具有實力地位,可是也不是絕對的,不是無限的。美國跟中國一樣,也有國內的一些脆弱性。」

戴博認為拜登政府基於冷靜現實的考量,提出要管控美中關係,一再派遣內閣官員前往北京,爭取化解兩國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方面的僵局,以免兩國關係失控,由冷戰發展為熱戰。

他說:「美中關係錯綜複雜,你需要的是耐心,肯定得管控,管控是為了得勝。爭取不打仗不是要妥協,屈辱投降,而是為了避免誤判和走火,不讓這個冷戰變成熱戰。」

戴博強調,接觸、管控、談判並不是軟弱,恰恰相反,這是拜登政府建立民主同盟包圍中國,掌握實力地位之後的一種自信。

他說,「當你在印太地區建立了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在東北亞分別有美日、美韓同盟、在太平洋有美英澳的奧庫斯聯盟,加上原有的英語國家的五眼聯盟,你就在軍事上把中國層層包圍起來。你通過高科技脫鉤和封鎖,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制裁等等,就在經濟和貿易上對中國形成了強大的壓力。這個時候,你派人到北京去說,我要和你談談,解決我們兩國間的一些問題,這怎麼是軟弱或示弱呢?恰恰相反,這是佔據了實力地位之後的自信和強勢。」

川普事先阻嚇 拜登事後管控?

余茂春承認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可能不是軟弱,但是管控美中關係的效率不彰。

他說,「川普時期世界和平,中共沒有那麼多的挑釁行動,在中東在歐洲在亞太地區都沒有什麼大事情。而拜登總統採取這種和平管控的方式後,反而這些地區都不穩定了……佩洛西訪問台灣,中共大動干戈,為什麼?因為你一跟他講管控,他就覺得這是你的弱點,所以他就專門跟你挑釁。江澤民說以對抗求合作,其基本調子就是說,你要跟我合作嗎?那我先跟你對抗。」

余茂春強調,在國際戰略和對華政策方面,川普政府與拜登政府之間有一個最大的區別。

「川普的團隊非常注重阻嚇,在危機出現之前實施強大的阻嚇,危機就被消滅在萌芽狀態了。那麼拜登政府呢,他們比較注重在危機發生之後如何去管控,結果危機到處發生。」

戴博質疑余茂春的觀點。他指出拜登入主白宮之初曾在世界民主大會上警告,民主力量在世界範圍內倒退,專制體制則大步前行,因此提出建立民主國家同盟遏制中國,這成功嚇阻了中國的許多侵略行動。

他說:「拜登政府把台灣的安全看作是美國自己的利益,先後四次在公開場合提出美國要武力協防台灣,這難道不是最大的阻嚇?你怎麼能說他事先什麼都不做,只會事後管控呢?」

美國將維持世界性還是走向孤立主義?

戴博說,如果川普再次入主白宮,他的美國優先和孤立主義將損害美國在全球的盟友關係,可能威脅美國和全球安全。他表示自己在歐洲和日本都聽到這樣的擔憂。

但是余茂春指出,美國建國時的開國元勳就意識到美國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國家,將對全世界具有道德的感召力和樣板的影響。

他說:「美國是一個世界性的國家,從一開始就有世界性的烙印,它立國的基礎以及現實的國力就是要必須要同世界打交道的。因此美國不可能有孤立主義傾向,任何想搞孤立主義的政客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美國對華政策會不會因人而異?

曾在美國國務院擔任中國政策首席顧問的余茂春認為,美國和國際社會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美國的每次大選在外交政策問題上都會重起爐灶,把前任政府的做法全盤推翻。他說其實美國的對華政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對北京的政策一旦確立,不容易再改變。

他說:「最近幾十年來對華政策的一個最大戰略改變,就是川普政府把美中關係的定位有了一個重新的定義,我有幸參與其中:第一,把中國的挑戰列為美國頭號的國家安全威脅,第二,對中國採取對等原則,不搞求同存異,而是在貿易、人權等方面進行針鋒相對的對等談判。拜登政府繼承了這個美中關係的新格局,我想即便川普有機會重返白宮,他也不會輕易改變前任政府的基本對華政策。」

但是從事國際學者交流多年的戴博擔心川普將削弱美國同全球盟友的關係。他認為川普主張與加拿大和歐洲展開貿易戰,在烏克蘭問題上與北約分歧,還表示要對台灣收取保護費等等,這些都可能引發美國盟友的困惑和焦慮。他說,「我剛剛從歐洲回來,我也經常跟日本、韓國的學者交流,美國的盟友不知道川普要做什麼,他們真的很擔心。」

美中未來是否需要第二個尼克森?

美國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研究員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最近在南華早報撰文,稱鑒於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沃爾茲的中國經歷,倘若民主黨勝選,沃爾茲可能影響和推動哈裡斯成為美中關係中的第二個尼克森,對中國展開破冰之旅。美國資深外交家傅立民(Chas Freeman)也在南華早報上呼籲,不要讓「美國人噩夢中的中國」取代現實世界的中國,希望美國再次出現尼克森對中國的破冰之旅。

余茂春認為這樣的說法不符合當下時代的潮流。戴博也對尋找尼克森和基辛格與中國破冰的提議不以為然。戴博說現在由美國啟動前往北京的破冰之旅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而中國同樣承擔改善美中關係的責任。

戴博說:「中國領導人從習近平到負責外交的王毅,都把美中關係的摩擦和問題歸結為美國,認為美國霸道,中國完全是無辜的,責任全在美方。這種情況下如果迎合中國,就等於應了北京的說辭:只要美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美中關係中的所有問題就都自動消失了。」

戴博說,目前美中關係的癥結在於北京要向全世界輸出中國模式和中國方案,習近平要用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美國作為國際秩序的捍衛者,不能模糊立場,目前美國沒有開啟破冰的條件和理由。

戴博和余茂春都認為,美中對抗的根本問題是制度和意識形態博弈,在這個問題上兩黨有高度的一致,未來美國政府決定美中關係的走向應以此為優先考慮。

連結:余茂春对话戴博:美中关系两种思路的碰撞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