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崑義:中美高層對話 顯示中國改變外交作法
文/中評社雷明正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針對中美高層戰略對話表示,顯示出大陸改變過去外交作法,發現了美國吃硬不吃軟,把談判的價碼拉高後,再來跟美國談合作。
在剛剛結束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中,中方再度向美方交涉台灣問題。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方重申在台灣問題上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在20日公布「拜登新局與台海安全」民意調查。由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主持,與會人有前陸委會副主委、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與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滕昕雲。
王崑義觀察到,中國從去年戰狼外交以後,改變了作法。特朗普打貿易戰的時候,中國不是那麼強硬的。到去年特朗普罵「中國病毒」,才開始強硬起來。因為中國發現美國人吃硬不吃軟,把談判的價碼拉高,到美國土地去嗆聲,接下來要談合作就來談。
對台灣來講,把台灣內政化或是中國國內化,台港新疆問題連在一起講,對台灣是一個危機。王崑義說,就台灣主體性來講,台灣怎麼能跟香港和新疆掛在一起;但是日本又把釣魚台跟台灣連在一起,可以看得出來延伸到台灣,所以日本也想把釣魚台與台灣納入安保範圍裡面。
王崑義指出,中國對這件事非常憤怒,認為日美狼狽為奸,用到這樣的詞彙。在國際戰略裡面,就是在這小地方慢慢轉移。中國將有利益的東西拉高,使之不知不覺的掉入陷阱裡面。民進黨對於這些小地方卻不懂得抗議,搞不清楚什麼該抗什麼不該抗議,這才是台灣最大的危機。很多東西都要正義性,如果沒有正義性的話,只是民粹而已。
王崑義認為,要抓住重點去抗議和嗆聲,中國比台灣更清楚核心利益範圍,台灣卻缺少這個認知,是不是政府裡面研究大陸的比較少?比較不了解。靠一個陳明通也不太夠,不知道大陸想法,對蔡政府來說,這是一個警訊。
王崑義說,中國一直要把台灣的板塊移動到大陸這邊,兩次台灣方案其實就是把台灣板塊向中靠攏。美國要拉回來,既然要拉回來,又將台灣跟新疆和西藏談在一起。日本比較聰明,把台灣和釣魚台扯在一起,顯然日本還是將台灣視為勢力範圍,這是一個國際矛盾,各有各的利益和想法。
王崑義憂心,台灣處於大國之間的合縱連橫,到底要如何自處?有沒有想出一個最好的方式?民進黨並沒有告訴民眾什麼是最好的政策,國民黨也沒有,只想到選舉。台灣民眾很清楚,民調也很清楚告訴政府。想和平的話,那幹嘛打仗。台灣人相信「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如果真的哪一天準備武力攻台,台灣人都會說自己是中國人。從民意就可以看出來,這對獨派會有點刺激,但沒辦法,人要求生。
趙建民:台灣未來將成為中美工具化角色
文/中評社雷明正
中美高級別外交官員會晤在阿拉斯加登場,雙方互動未如先前外界預期的和緩,反而出現激烈的言詞交鋒。前陸委會主委、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昨天表示,會談顯示台灣與新疆、西藏和香港成為中美交鋒中的核心問題,使台灣成為中美關係工具化的角色。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在20日公布「拜登新局與台海安全」民意調查。由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主持,與會人有前陸委會副主委、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與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滕昕雲。
針對話題最熱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趙建民表示,看來台灣屬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講的,和西藏、香港與新疆一樣是對抗範圍,成為美中兩國的主要爭執點。
趙建民指出,過去美國都不去挑戰這個敏感底線,就一中政策或是軍售都有限制,因為了解到中國的底線。可是從昨天的交往可以看出一個發展,美國雖然還是不挑戰一中,軍售也不會像特朗普這樣頻繁,高層交流好像比較回到過去,這三個拜登沒有要延續特朗普的政策,但是台灣變成美中主要的爭執點。趙建民擔心,台灣是不是成為美中關係的工具化。也擔心台灣會不會變成美中全面競爭對抗最主要的核心議題,「這並不好。」
趙建民說,對台灣最好的情況就是中美雙方都認為要維持台海現狀,昨天的會談中直接談台灣不會是好事情,未來台灣有工具化的傾向。
趙建民分析,台灣、西藏、新疆和香港畢竟不是美國核心利益,是中國核心利益。未來當美國和中國談核心利益的時候,台灣這次要利益會怎辦?這些都不是美國主要目的,美國的主要目的是中美霸權和經濟科技發展,而臺灣、香港都不是。但是竟然台灣變成中美關係最主要爭執點的話,未來核心利益端出來的話,台灣這個次要利益要怎麼去處理?
趙建民認為,美方一開始就把台灣和西藏香港與新疆提在一起,中國可以順勢說是內政,這不就是呼應中國?雖然美國國務卿也講,香港、新疆、西藏和台灣不僅僅是國內問題,這代表美國也同意。但是,新疆和香港擺明是中國內政,這樣為什麼台灣會放在同一個項目討論?怎麼不把日本和澳洲端出來,成為亞太項目討論?這對台灣意義完全不一樣。雖然不知道美國人用意是什麼,可是已經不只一次了。有意無意之間,台灣議題已經慢慢變成中國內政問題。
趙建民說,美國對中國現在只談競爭關係,尤其經濟和高科技的競爭是拜登政府的主軸,等到競爭關係出現的時候,會不會形成聯盟抗中的問題?因此四方安全會談已經規劃出三個工作小組,產業鍊成為主要的內涵,他擔心台灣可能逐步成為四方會談非體制內成員的方向發展。這要考慮到北京反應,會使當前兩岸有一個結構性不穩定因素出現。
羅慶生:台灣未來恐怕會出現「避戰效應」
文/中評社雷明正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今天公布「拜登新局與台海安全」民意調查報告,其中有63.3%台灣民眾認為大陸不會在6年內武力攻台。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指出,跟去年高達7成比起來開始有明顯下降,代表台灣民眾認為武統可能性再提高,會出現「避戰效應「。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在20日公布「拜登新局與台海安全」民意調查。由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主持,與會人有前陸委會副主委、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羅慶生與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滕昕雲。
台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民調,有67%的民眾不贊成台灣採購大陸疫苗,只有24.3%贊成。軍事方面,有66.9%的民眾支持台軍應該密集進行軍事演練;針對「大陸6年內可能攻台」的題目,有63.3%的民眾認為大陸不會武力攻台。針對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近來的兩岸「春暖花開」,有高達77.9%的民眾支持兩岸能夠開啟對話。
針對兩岸民調,羅慶生說,去年年中有個類似民調,那裡面有7成以上認為不可能,這表示半年來,預期中國會不會武力攻台比例,開始降下來。認為中國會武統的比例在拉高,當超過50%以後,避戰效應就會發生,人流和金流就會離開台灣,這是很大的警訊。如果認為中國會武力攻台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不是好現象。
羅慶生注意到,支持兩岸對話有高達7成,這段時間台灣對大陸不友善的言詞,造成兩岸動武可能性增加。在這樣情況下,回過頭來看是不是可以改善。台灣人真正的心聲是不希望動武,所以才會有高達7成認為該開啟對話。就算有台灣本土意識的民眾,也是希望兩岸開啟對話。
美國幫助台灣部分,只有21.3%的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是真誠的幫助台灣,但有61.1%認為美國別有用心。
羅慶生指出,這與預期的不一樣。過去台灣媒體都宣傳美台關係很好,但結果卻不一樣。美國在台協會知道的話,會很緊張。台灣在美中競爭的框架裡面,是扮演很重要角色。如果台灣倒向中國,對美國很不利。但美國這幾年沒有獲得台灣人的信任,美國必須思考如何改善這種現象。
羅慶生說,現在萊豬買了,武器買了,但是台美FTA沒動靜。會讓民眾覺得好像美國只不過是虛情假意,所有友台法案對於民眾生活上沒有幫助。可能美國真正負責這塊的人,需要對美台關係的改善還有加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