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評論

曾建元/中國西擴,印度淡出–對上合組織峰會的觀察

習近平7月初出席上合組織峰會。

文/曾建元 (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 )

2024年上海合作組織九國國家元首峰會即將於7月3-4日在年度輪值主席國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召開。這是統治著全球將近半數人口的國際組織,在中美貿易戰以及俄烏戰爭引起新冷戰的地殼變動後,上合組織儼然是一個與印度太平洋戰略架構在歐亞大陸與海上以及在主權與人權意識形態價值上分庭抗禮的國際組織。

上合組織成立於2001年6月,前身為1996年締結《深化邊境地區軍事信任條約》的上海五國集團,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可知,原本是一個針對獨立國家國協/獨立國家聯合體瓦解後中亞區域強權政治真空的情形,試圖在中俄權力平衡的狀態下,對當地國際秩序的新的安排。

2001年9月美國爆發了九一一飛機攻擊紐約雙子星大樓恐怖事件後,上合組織隨之強化了在反對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安全合作和區域治理機制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初入世界貿易組織,與西方國家處在全球自由貿易合作的蜜月期,同時也成功地利用了當時國際反恐的氛圍,積極在全球安全治理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因影射維吾爾與西藏民族自由運動與國際恐怖主義的關係,相當程度穩定了對於少數民族自治區的統治。

習近平上台後,高唱大國外交關係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又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經濟戰略架構的提出,中亞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伸展新興國力的新天地。這一地區在俄羅斯帝國東進之前,曾經是滿清帝國的勢力範圍,中亞國家獨立之後,尋求自主獨立外交空間的捷徑,首先即是擺脫俄羅斯的單邊影響,引進中國勢力,以坐收左右逢源的好處。

俄國以恢復帝國的歷史光榮作為俄烏戰爭的政治號召,對於中亞各個突厥民族國家容易引起唇亡齒寒之感,中亞國家對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擴的問題,也不如泛俄羅斯民族或高加索地區國家般讓俄國神經緊繃。當俄國因俄烏戰爭國力逐漸消耗,中華人民共和國趁虛而入,也會對俄國持續戰爭的企圖產生牽制的作用。

印度為上合組織國家,但在印太戰略架構與印太經濟架構成形後,印度得到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已有後來居上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廠與最大單一新興市場之勢。去年7月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其輪值主席的印度上合峰會中,獨排眾議,反對一帶一路,進而於9月20國集團印度峰會上,與中東和歐洲共同提出三方經濟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計畫,顯然有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別苗頭。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新冷戰結構下,被美國和西方國家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有意將其逐出民主國家自由貿易產業鏈,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畢竟在俄烏戰爭中首鼠兩端,不想得罪各方,一心想坐收漁翁之利,所以相對於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西方國家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毋寧還是認為是有機會結束俄烏戰爭的槓桿,從美國總統大選剛結束的第一輪兩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和拜登(Joe Biden)的辯論,可以看到發動戰爭的普丁才是美國當前認定世界秩序的破壞者,所以普丁要找習近平取暖,中俄聯手抗衡西方,只要能平衡和壓制俄國氣焰,不讓俄國重返中亞,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上合組織以及中亞擴大影響力,仍應當是西方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樂見的,而印度也會在上合組織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揮制衡作用,不讓中華人民共和國獨占鰲頭,稱霸一方。

( 民國113年6月29日0時1刻、嘉義市東區安娜與國王酒店215室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