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阿里巴巴被要求出售媒體 學者 : 中央要求媒體 「姓習」

阿里巴巴被要求出售媒體資產,圖為習近平和馬雲

文/RFA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國政府已要求阿里巴巴出售媒體資產,包括出售香港《南華早報》、減持新浪微博等,以削弱阿里巴巴對中國輿論的影響力。有學者認為,中央不再相信有著紅色資本背景的馬雲,希望能夠由黨全面掌握輿論控制權,避免「南方週末事件」再次發生。

《華爾街日報》報導引述多名消息人士指,中方早於今年初審視阿里巴巴所持有的媒體名單後,對其媒體資產之龐大感到驚訝,擔心它或會對輿論產生巨大影響力,對官方宣傳系統構成巨大挑戰。目前未知阿里巴巴是否需要賣掉所有傳媒資產,不過報導稱,阿里巴巴的所有計劃都需經過中共高層批准。

由中國富商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集團,早期以電子商務起家,目前已擁有大量媒體資產。記者翻查資料,發現阿里巴巴媒體產業覆蓋平面媒體、社交媒體、廣告、電影及廣告等業務,其中阿里巴巴持有新浪微博、bilibili等在中國廣受歡迎的社交平台,亦持有中國媒體《第一財經》、《虎嗅網》和《商業評論》等,並在2017年收購香港老牌英文報章《南華早報》。另外,阿里巴巴亦有與官方媒體如新華社等建立合資和合作關係。

馬雲被指與前領導層關係千絲萬縷

阿里巴巴拒絕就事件作出評論,只表示自己是媒體資產的被動投資者。早前《華爾街日報》爆出,中國長時間調查馬雲創辦的螞蟻集團股權結構,發現前中國領導人江澤民孫兒江志成、中共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女婿李伯潭等「紅二代」,均為螞蟻幕後秘密投資者。外界揣測,這次中方的舉動是否意味著中共不再信任馬雲這類紅色資本家,要全面掌握社會輿論的控制權呢?

金融學者:中共不再相信馬雲 務求全面掌握輿論控制權

金融學者「司令」表示,中方不再相信有著紅色資本背景的馬雲,希望能夠由黨全面掌握輿論控制權,避免「南方週末事件」再次發生,使得報社在撰稿時要和北京的聲音一致。

2013年《南方週末》新年特刊事件(也稱新年獻詞事件)是指《南方週末》工作人員稱其因迫於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新聞處的壓力,未經過該刊正常出版流程[1],對2013新年特刊中的新年致辭及相關內容進行大幅刪改,並產生數個常識性錯誤[2][3],引發《南方週末》採編人員抗議的事件。事件引發全球媒體及社交網站如推特、新浪微博用戶的廣泛關注,主要焦點集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地的審查制度及新聞自由。

「司令」:「中國政府感覺到…馬雲的影響力,如果單純讓他作為一個名人企業家的話,中國政府是非常不放心的。對於媒體由馬雲來控制的話,倒不如說,完全由黨直接控制,來得更順手,更加放心,因為她要避免再次出現『南方週末』的事件。」

港媒《南華早報》未來或要「姓習」?

「司令」續指,自馬雲收購《南華早報》後,他感覺到報章早已出現自我審查,但認為目前《南華早報》「尚未姓黨」,仍被認為是香港媒體的一部分。對於南華早報的未來,他認為中央要媒體姓「習」,已是必然趨勢,可以從報章與中國的互動看出「姓黨」還是「姓習」。

司令:「姓黨的話,主要要回歸到,南華早報在報導重大事件上,要首先報導(聯絡)中央駐港聯絡辦的宣傳組;姓習的話就不一樣了, 直接由中共官員或宣傳部、或者由人民日報和新華社派出指導人員直接進駐《南華早報》報社。」

學者 : 需要一段時間判定《南華早報》是否變質

曾任《南方週末》記者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方可成則認為,《南華早報》和《南方週末》的性質不同,難以類比,因為《南方週末》本來就是體制內的媒體,但《南華早報》不管是在以前、現在、還是短期內,依舊是商業媒體,不認為《南華早報》會在短期內變成《中國日報》。他認為整體香港新聞自由的環境已日漸收窄,《南華早報》未來去向如何將取決於「誰來接手」。

方可成:「接下來要看誰來接手,去看(中國政府)怎樣以商業控制的方式,比如說有更多國家背景的股東、通過大廣告商影響等方式。我個人覺得會是一個需要很長時間去觀察的事情,不是會馬上發生改變的事情。」

香港老牌英文報章《南華早報》,2015年被馬雲收購後,外界關注《南華早報》的編採會否受影響。在2017年,《南華早報》發表評論文章,題為《半島控股公司的新加坡投資者如何與習近平的得力助手扯上關係》(How’s the Singaporean investor in the Peninsula’s holding company linked to Xi Jinping’s right-hand man?)。報導指出,新加坡投資人蔡華波6月底大規模收購香港上海大酒店集團股份,並于人大委員長栗戰書的女兒栗潛心用同一個登記位址,暗示兩人為夫婦關係,並在文中指出,這種增持股票方式通常是中共太子黨或有關係的中國大陸民眾在香港開始經商的慣用手法。

香港《南華早報》

牢握筆桿子 南華早報成中共整肅馬雲祭品?

文/RFA

《南華早報》這家在香港成立逾百年的英文報紙,從一個以英語向國際社會宣揚推翻清朝革命事業的報刊,到傳出北京施壓阿里巴巴集團出售旗下媒體,外界關切《南華早報》的編輯獨立性是否將不復存在,甚至進一步成為中共對外的宣傳喉舌,也反映出中國對香港步步控制的縮影。

槍桿子與筆桿子是中共起家的兩大法寶,說什麼都不能放掉,在對香港媒體環境的控制上,更是如此。

北京從過去的「潤物細無聲」、到現在的「大風雨中作」, 曾在《香港商報》擔任助理總編輯的龍鎮洋就告訴本台,分水嶺在於中南海的人事更替。

「江澤民和胡錦濤的年代是一個階段,習近平上台後是另一個階段,那種控制是更赤裸裸、更加直接。」龍鎮洋告訴記者。

《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施壓阿里巴巴集團出售包括《南華早報》在內的旗下媒體資產,報導認為,這顯示中國官方對這家科技龍頭在中國輿論的影響力更加忌憚。

而曾在香港媒體包括《明報》、香港《經濟日報》與《星島日報》任職多年的資深媒體人王劍則一語道破關鍵所在。

「從這件事情看出來,北京已經不把馬雲當自己人了,我讓你賣掉你就賣掉,說明你不是我的人,是我的敵人,那我就要想辦法對付你。」王劍告訴記者。

郭鶴年時代就親中 南華早報成各方對外放話工具?

事實上,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在2015年以港幣20.6億元收購《南華早報》,就已引發外界關切北京會藉由香港這個老牌媒體,將其作為對外宣傳的工具之一。

王劍說,《南華早報》過去在香港人心目中是有崇高地位的大報,但在大馬商人郭鶴年家族1990年代入主《南華早報》、尤其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郭鶴年為了在中國的家族生意,多次干預《南華早報》編輯與運營的傳聞就不斷,中國試圖掌控、甚至發揮對香港輿論的影響力,手段非常多元化。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林和立曾任《​​南華早報》的中國版編輯,2000年他因撰寫評論文章,批評中國以商逼政、利誘香港商人支持時任特首董建華,而遭到郭鶴年在《南華早報》投書,反擊自己的員工。

南華早報:生於晚清 茁壯於港英 被迫變形於北京

但像林和立這樣自由派、有風骨的香港媒體人,在《南華早報》裡還是有,只是中共的壓制與管控,透過各種方式一直沒停過。

2012年,香港媒體在中國維權人士李旺陽離奇死亡後,多以大篇幅報導,而《南華早報》僅刊登了簡訊。 《南華早報》外籍編輯普萊斯(Alex Price)後來公開與時任總編輯王向偉的簡訊往來,就質疑《南華早報》的自我審查。

和王向偉同期跑新聞的王劍就質疑,「他有什麼能力做總編輯?他當總編輯是業務能力強嗎?當然不是。」

王向偉曾是吉林省政協委員,現任全國政協委員。網上資料顯示,他曾是中國官方對外喉舌英文報刊《中國日報》記者。

而馬雲入主後,2017年7月,《南華早報》報導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女兒栗潛心在香港經商、住豪宅,隨後又刪除網上文章,並稱因有數個無法驗證的暗示性內容,不符出版編輯標準,而被質疑是自我審查。

從謝纘泰到馬雲  從批評當權者到不見容於當權者

現在,馬雲成了北京嚴格審查的對象,連帶讓這份百年報刊的命運也在香港日益惡化的言論環境中風雨飄搖。龍鎮洋就說,「北京是要把《南華早報》變成第二個《中國日報》,以後要聽香港中聯辦的直接指揮,每個星期、每個月還要參加中聯辦的媒體工作會,現在就可能是這個態勢。」

澳大利亞華裔謝纘泰1903年創立《南清早報》,是《南華早報》的前身。雖然外界認為,創辦人之一的謝纘泰是通過辦報支援革命黨人,以英文向國際社會宣揚當時的中國革命工作,但謝纘泰在中華民國建立後,以英文撰寫《中華民國革命秘史》一書,對孫中山的批評不留情面。

《南華早報》從創辦人支持革命但批評革命領導人的辦報精神起家,到港英時期歷經滙豐銀行、到梅鐸集團主導,深化英文報刊傳統的獨立編輯制度,成為港英政府與香港菁英界倚重的報刊。從主權轉移前後的郭鶴年家族到近年來的馬雲入主,在中國治理下的香港,還能有永遠的反對黨、也就是獨立媒體的發聲空間嗎?在中國國內被封鎖的《南華早報》在香港的命運,已經跟馬雲綁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