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球,兩個陣營,美中地緣政治競爭延伸到月球
文/voa許寧
載有月球背面地質樣本的中國「嫦娥六號」探測器按計劃將於6月25日踏上從月球軌道回歸地球的旅途,這距離1969年7月20日美國首次將人類送上月球大約55年之久。中國完成人類首次月背岩石採樣的任務,吸引了歐美科學家的關注和參與。與此同時,中國還與俄羅斯在月球研究專案上結盟。分析人士擔心,隨著中俄與西方民主國家的地緣政治摩擦進一步持續和加深,這一矛盾也會在月球上演。專家擔心,人類探月活動,乃至太空研究,恐怕將分裂成兩個陣營。
嫦娥採集月球背面樣本 國際興趣濃厚
與中國科學界有15年合作經驗的美國行星科學家詹姆斯·黑德(James Head)參與了「嫦娥六號」月球著陸的科研工作。在談到月球背面樣品採集的科研意義時,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這名布朗大學地質科學傑出榮譽退休教授、地球、環境和行星科學教授通過視頻採訪對美國之音說,「嫦娥六號」這次帶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就像一個包含了許多材料碎片的寶庫,所有這些都將告訴我們月球正面和背面為什麼不一樣。」
月球正背面地貌差異很大,科學家說,「嫦娥六號」帶回的岩石樣本可能為研究這一差異成因和月球起源提供線索。黑德說:「這將成為空間行星科學家的國際資訊寶庫。」
中國「嫦娥六號」探測器今年5月3日從文昌發射場發射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按計劃於6月2日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東北邊緣的阿波羅環形山。
中國國家航天局說,探測器完成在月球背面的採樣後,一台上升器在6月4日攜帶月球地質樣本從月球背面起飛,進入預定環月軌道。兩天后,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月球軌道的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容器轉移到返回器中。
目前,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正在進行環月飛行,伺機返回地球。返回器將攜帶月球樣品再入地球的大氣層,計畫於6月25日左右降落在內蒙古的一處著陸場。
中國為了彰顯了作為太空大國實力,讓「嫦娥」著陸器在月球背面展開一面由特殊材料製作的五星紅旗。與此同時,「嫦娥」系列探月專案所展示的中國太空科技實力,也吸引了像黑德這樣的外國太空研究人員的參與。
來自歐洲空間局、法國、義大利、巴基斯坦的太空探測項目通過應徵中國國家航天局2019年對外發佈的「國際載荷合作機遇公告」,搭上了「嫦娥六號」的順風車,入選在月球表面和月軌開展探測。這其中包括歐空局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等國際載荷工作正常,巴基斯坦的立方星和義大利的鐳射角反射鏡。
以「登月」為代表中國的太空成就顯然在一定程度上樹立了中國在國際上–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科技聲望。
布朗大學的的黑德說:「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擁有向月球發射火箭的能力……(火箭發射能力)對這些國家的國際關係來說十分重要,本質上就是世界如何看待他們。」
除發射能力外,「嫦娥六號」能夠成功抵達月球背面並升空返回地球,全程「接力」工作得力於「鵲橋二號」中繼衛星提供的通信鏈路。這被許多科學家視為一項技術突破。
中國月球挖土,著眼未來基地建設
「嫦娥六號」探測器著陸地點–月球南極蘊含著被美中兩國都視為具備重要戰略價值的資源。月球南極已經被探明存在的水冰,可以溶解成水,轉化為氧氣、氫氣,後者可以用於火箭燃料。
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在內的太空技術專家希望在未來可以收集、加工、儲存和使用月球「當地」自有的資源,而不必從地球攜帶,節省發射成本,以此維持月球上的人類基地。
這一太空探索思路被稱作「原位資源利用(in 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簡稱ISRU)。太空政策與地緣政治學者、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講師南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說,中國的探月思路也正在越來越關注「原位資源利用」的方向發展,並以此作為吸引其它國家加入北京領導的月球基地的「賣點」。
戈斯瓦米對美國之音說:「他們(中國)實際上正在改變論調,告訴那些希望與他們合作的國家,這個(月球)空間站就像一個戰略高地,那些與中國合作的國家可以從這個特定的重點受益。」
中國甚至已經提出要在地球與月球之間建立「地月空間經濟區」,並已訂出了在2050年前後建成每年「總產值可達10萬億美元以上規模」的「地月空間經濟區」建設路線圖。
中國政府一貫宣稱,堅持和平利用太空。但西方分析人士對中國開發月球的動機表示質疑。
「中國傾向於對月球抱著一種更重商主義的看法,這與其威權政府形式一致。」 國防戰略與太空政策與安全事務專家、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陶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通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說。「這與美國及其合作夥伴的開放、透明和自由市場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他說。
一個月球,兩個陣營
中國登月工程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也在積極拉攏其它國家,組建一個與美國主導的探月項目並行的聯盟。
美國計畫通過「阿耳忒彌斯3號」(Artemis 3)登月計畫讓宇航員在2026年重返月球。中國表示希望讓中國宇航員在2030年之前登月,並在此後與俄羅斯合作,建設月球基地。
中國和俄羅斯從2021年開始,計畫合作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英文縮寫為ILRS)。這個星期早些時候(6月12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簽署法律,批准了俄羅斯與中國去年簽訂的關於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協定。
除中俄以外,目前參與ILRS倡議的國家包括委內瑞拉、巴基斯坦、阿聯酋、南非、亞塞拜然、白俄羅斯和尼加拉瓜等。俄航天局官員說,已經有12個國家和航太組織將參加這個中俄主導的聯合專案。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哈里森說:「中國月球研究基地的主要合作夥伴是俄羅斯,他們吸引了少數其他國家的加入,其中大多數國家沒有強大的太空實力或財政資源可以貢獻。」
在此之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國務院2020年一同發起阿耳忒彌斯協定(Artemis Accords),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等30多個國家達成多邊安排,規定了締約國在月球、火星、彗星以及其他天體等外太空的民用探索和合作原則。
中國和俄羅斯都沒有加入美國領導發起的這一協定。俄羅斯航太集團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Dmitry Rogozin)甚至表示,阿耳忒彌斯協議是「非法的」,不符合國際法。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德太空政策學者戈斯瓦米說:「我們確實看到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戰略結盟結構,以及每個聯盟所希望從事的、非常長期的明確野心。」
中國軍隊指揮探月工程引擔憂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尼爾森(Bill Nelson)今年4月警告說,中國沒有展示出和平利用太空的意圖。他說:「我們相信,他們許多所謂的民用太空項目都是軍事項目。」他說,美中「事實上處於競爭之中」。
就在「嫦娥六號」升空的前一個月,中國政府宣佈進行「新型兵種結構佈局」,明確宣佈軍事航天部隊與網路空間部隊、資訊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一併納入新型兵種佈局,由中央軍委領導指揮。
在歷次火箭發射、衛星回收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全程參與;中國酒泉、太原、西昌等主要衛星發射中心,以及航太測控基地也一直屬於解放軍編制。另外,管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專門機構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裝備發展部下屬的正軍級辦公室。
尼爾森5月23日又對美國國會議員表示,中國可能將月球南極據為己有。他說:「由於地緣政治因素,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太空競賽。」
他警告:「要記得中國在造陸方面的所做所為,他們到南中國海,然後宣稱那些地方是他們的,其他人都別靠近。」
美宇航局長:擔憂中國將月球南極據為己有
專家說,中俄與美國通過兩個陣營所展開的對月球重新探索競賽,關乎的不僅僅是資源開採。「這實際上是為了開創太空商業如何進行的先例,並為月球上的活動建立行為規範。」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里森說。
哈里森強調, 這場競賽的一個重點是建立「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國際夥伴關係,並對月球經濟應如何為所有人造福有著共同的理解」。「在這方面,中國已經落後于美國和自由世界。」他說。
中歐合作恐將終止
對於參與「嫦娥六號」月球探測項目的歐洲空間局來說,這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次與中國合作探月實驗了。主要原因在於中國探月工程的重要國際合作夥伴俄羅斯對這些專案的密切參與。自俄羅斯2022年4月入侵烏克蘭以來,歐盟與美國一道對俄羅斯多項產業實施禁運和制裁,其中包括對俄羅斯太空工業的技術禁運措施。歐空局也終止了與俄羅斯計畫中的月球探測專案。
美國專門報導太空事務的新聞網站SpaceNews 6月12日援引歐洲空間局國際關係處主任卡爾·伯奎斯特(Karl Bergquist)的話說:「目前還沒有決定繼續在‘嫦娥七號’或‘嫦娥八號’上進行合作。」
歐空局也不會參與中俄領導的國際月球研究站。伯奎斯特表示:「歐空局不會在ILRS(國際月球研究站)上進行合作,因為這是中俄的倡議,目前與俄羅斯的太空合作在禁運之下。」
但歐洲與中國的近期空間技術合作還會繼續下去。SpaceNews報導說,歐空局仍將為「嫦娥六號」提供地面站支援。位於西班牙大加那利島的馬斯帕洛馬斯(Maspalomas)空間站將在「嫦娥六號」飛船於6月25日左右返回地球時對其進行跟蹤。此前,法屬圭亞那的庫魯(Kourou)空間站在「嫦娥六號」發射後對其進行了數小時的跟蹤,以確認其軌道。
2015年開始的中歐載人航太合作如今已經處於「休眠」狀態。伯奎斯特此前對德國之聲表示,歐洲航太機構使用許多來自美國的設備,而美國對這些設備實施了出口管制。他說:「這些設備我們不能用於和中國的合作項目,同時我們歐洲也無法不用這些來自美國的關鍵設備。」
美國科學家:希望繼續研究嫦娥月球樣本
美國與俄羅斯在太空探索方面仍然保持有限度的合作,但與中國的空間技術合作有法律上的限制。
美國根據2011年通過的一項法案中包含的《沃爾夫修正案》(The Wolf Amendment),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或國家航太委員會的政府資金,未經聯邦調查局(FBI)認證,不得用於與中國或中資公司合作和雙邊協調。
布朗大學地質科學專家黑德說,他仍然對美國科學家與中國進行空間技術的合作研究感到樂觀,特別是像「嫦娥六號」這樣的多邊合作專案,以及月球地質樣本這類不直接涉及軍事用途的研究領域。
他告訴美國之音,他和同事已經獲取了美國政府的批准,可以參與對「嫦娥五號」採集的月球樣本的研究。
「我們希望同樣的關係將繼續下去,有關‘嫦娥六號’樣本的許可也能夠繼續。當然,中國將首先向中國科學家開放這些樣本,但與‘嫦娥五號’樣本一樣,他們已經對國際申請、甚至美國申請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