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分析:G7公報反映對中國的共同關切,是措辭和行動上的重大升級,但不會使中國改變做法

美國總統拜登和其他七國集團領導人與教宗方濟各以及應邀參加七國集團義大利峰會的其他領導人在一起拍合影照。(2024年6月14日)

文/voa莉雅

七國集團普利亞峰會公報用強化的措辭對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支援發出警告,並表示將繼續採取措施,讓那些未能立即停止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的行為體承受「沉重代價」。這些國家的領導人還對中國的非市場政策與做法表示了擔憂。分析人士認為,這份公報反映了七國集團國家對與中國關係中的一些核心問題的共同關切,在語言和行動上都是一種重大的升級,但懷疑這些壓力與可能採取的措施會讓中國從根本上改變其做法。

七國集團領導人在義大利的普利亞舉行了兩天的峰會後發表的公報總共有29次提到中國,其中涉及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援、中國的貿易做法、網路空間的惡意行為、台灣問題、中國在東中國海與南中國海的行為、西藏和新疆的人權狀況、對香港自治的打壓等。該集團在去年廣島峰會後發表的公報中有20次提及中國。

七國集團:繼續針對支持俄羅斯戰爭機器的中國和第三國行為體採取行動

這份公報說,七國集團尋求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並認識到通過直接坦誠的接觸來表達關切和處理分歧的重要性。聲明表示要繼續與中國在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合作,應對氣候、生物多樣性和污染危機,打擊非法合成藥物販運,確保全球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全球健康安全,並處理脆弱國家的債務可持續性與金融需求。

但公報把重點放在七國集團對中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做法的關切,包括它對俄羅斯的支持。

「中國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持續支持使俄羅斯能夠維持其在烏克蘭的非法戰爭,並對安全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我們呼籲中國停止轉讓包括武器部件和設備在內的軍民兩用材料,這些材料是俄羅斯國防部門的生產要素,」公報說。

這些領導人說,他們將依照其法律系統實施限制措施,以防止濫用,並限制從事這種活動並成為制裁物件的第三國個人和實體,包括中國實體進入他們的金融系統;將針對協助俄羅斯規避制裁的行為體採取強有力的行動,方式包括讓所有那些未能立即停止向俄羅斯的侵略提供物質支持的人承受沉重代價,以及加強國內執法等。

對導致產能過剩的中國非市場政策與做法表達關切

在貿易問題上,這份公報說,他們認識到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致力於推進自由公平的貿易、公平競爭環境和平衡的經濟關係,同時更新和加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規則貿易體系。但它同時批評說,中國的非市場做法導致扭曲市場的產能過剩等問題。

「然而,我們對中國持續的產業目標和全面的非市場政策和做法表示關切,這些政策和做法正在導致全球溢出效應、市場扭曲和出現在越來越多的一系列行業的有害產能過剩,損害我們的工人、產業和經濟韌性與安全,」公報說。

它還表示,他們並不是在進行脫鉤或是向內轉,而是在必要和適當地降低風險,實現供應鏈多樣化,並培育抵禦經濟脅迫的韌性。

引人注目的是,這些領導人還進一步呼籲中國不要採取可能導致嚴重打亂全球供應鏈的出口管制措施,特別是針對關鍵礦物的出口管制措施。

葉倫:七國集團取得「重大進展」,對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有廣泛的共識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公報發表後立即發表聲明,對七國集團在財政部議程上最重要的領域「取得重大進展」表示讚賞。

「我也讚賞七國集團領導人公開指出俄羅斯利用第三國金融機構支援其軍工基地,並獲取繼續傷害烏克蘭的戰爭武器,」她說。

葉倫還表示,七國集團峰會也確認,她一再提出的包括直接向她的中國同行表達的關於中國產能過剩的擔憂在七國集團有廣泛的共識。

她這個星期四在紐約經濟俱樂部向華爾街和企業高管發表演時說,「當外國補貼威脅到國內企業在綠色能源等戰略領域的生存能力時」,美國應該做出回應。她警告說,中國這個亞洲超級大國所採取的貿易政策「可能會嚴重干擾我們建立健康的經濟關係的努力。」

古德曼:措辭和行動上的重大升級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格林伯格地緣經濟研究中心傑出研究員兼主任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認為,這份公報反映了七國集團國家對與中國關係中的一些核心問題的共同關切,其中一些涉及長期存在而且還在繼續的南中國海等問題,也包括他們對中國正在給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提供更為直接的支持有更多的關切。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說:「我認為,七國集團在這次會議上明確發出的這一信號比去年更有力,當時他們也對這些很多同樣的問題表示關切,但是並沒有那麼多的公開聲明,以這些有力的措辭來說明關注的問題是什麼,以及採取實際進一步行動的共同意圖是什麼。因此,這是措辭和行動上的重大升級。」

在中國支援俄羅斯的問題上,擔任過白宮國安會國際經濟主任協助總統安排像20國集團等國際會議的古德曼指出,從限制金融支付的轉移到針對特定公司,再擴大到對含有美國生產資料或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實施次級制裁,美國及其盟友採取的行動已經在逐步升級,而且會有更多的後續行動。

「我推測,這些領域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有更多的措施。我目前還不知道有什麼特定的東西已經擺在桌面上,但鑒於對中國直接或間接幫助俄羅斯的關切,我認為這是一個可能的方向。我的意思是,這是七國集團繼續研究可以使用的各種工具以試圖勸阻中國採取此類行動的一個信號。但我認為這並不是故事的結束,」他說。

這位專家表示,雖然七國集團國家的法律與監管架構有所不同,在對如何最有效的向中國傳遞資訊問題上的看法也略微不同,但在大的方向上是一致的,而且採用的制裁工具也會是類似的。

在峰會召開的前一天,美國宣佈對那些幫助莫斯科的行為體實行二級制裁,包括向俄羅斯出售半導體的中國公司,還有與已經受到制裁的俄羅斯金融機構有關係的較小型的中資銀行。

北京譴責了這些制裁,指責華盛頓把這場戰爭「當作打壓別國的良機」。

中國會視七國集團的行動而做出相應回應,但不會改變做法

針對七國集團因中國對俄羅斯提供支持而可能要採取的行動,分析人士預計,中國會視情況而做出反應。

「這些事情總是首先根據實際採取的行動和影響來衡量的。中國希望表明它的不滿,但也希望避免採取損害自身利益的措施。因此,我預期他們的反應會是經過精心衡量的,」古德曼說。

但他懷疑這些措施會促使中國改變其行為。

「坦率地說,我懷疑七國集團能否施加足夠的痛苦,讓中國從根本上改變對俄羅斯的政策,」他說。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也認為,美國目前針對中國的小銀行採取的行動是不夠的。

「中國的銀行確實一直小心謹慎,避免成為二級制裁的對象。但這種謹慎的一部分是設立空殼金融公司,讓它們冒被制裁的風險,而實體銀行則保持清白。在主要金融機構受到制裁之前,中國將像它與朝鮮那樣規避與俄羅斯相關的限制,」他通過電郵對美國之音說。

七國集團國家應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措施會有不同

擔任過負責國際經濟事務國務次卿的古德曼說,即使在那些認為中國對綠色能源產業提供補貼的最終結果是生產出優質、廉價的產品,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的人當中也有人認為,中國對這些關鍵技術的大規模補貼可能會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當然也會損害到美國的工人。在他看來,七國集團國家對產能過剩問題的擔憂是真實存在的,而不僅僅是誇張或政治性的。

但他說,七國集團內部,甚至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政府內部,在如何應對這一問題的具體補救措施和策略可上能存在更多的分歧。他說,拜登政府上個月對中國的電動汽車等產品徵收高關稅引發了相當激烈的辯論;歐盟內部對它決定提高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的關稅是否是正確的做法也有辯論。他猜測,七國集團國家在應對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上會有不同的做法。

「在這兩個地方(美國與歐盟),繼續與中國保持接觸都有重大利害關係,都不想走得太遠,以至於切斷(與中國的)貿易,或者走到你所提到的保護主義或陷入貿易戰的問題。你知道,它們也存在這方面的擔憂,」古德曼說。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史劍道認為,中國的經濟結構導致了產能過剩問題的長期存在,因此難辭其咎。

他說:「中國經濟刻意建立的這種結構,即國有部門無論如何都不會萎縮,實質上保證了產能過剩。問題只是產能過剩最嚴重的地方在哪裡。」

儘管如此,外交關係協會的古德曼說,鑒於中國以往對那些讓它不滿的國家所做出的不是那麼微妙的反應,我們可能會看到中國對七國集團針對其產能過剩問題採取的行動做出某種正式與非正式的回應。

「他們曾經對七國集團的大部分國家和其他許多國家使用這種非正式的經濟脅迫手段。所以我預計可能會有某種損害七國集團國家商業利益的回應,」他說。

連結:分析:G7公报反映对中国的共同关切,是措辞和行动上的重大升级,但不会使中国改变做法 (voachinese.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