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烏克蘭和平峰會在即,中國缺席會重創其國際聲譽嗎?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和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於2024年6月11日在柏林舉行的烏克蘭復興會議上。

文/voa孫承

這個週末,全球將會有近百個國家出席在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國際和平峰會,以期實現「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除了俄羅斯未被邀請以外,中國也已宣佈不會與會。分析人士認為,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盧塞恩湖畔共商如何結束當今世界上這場最大的戰爭時,中國的缺席將有損其國際聲譽和地位。

隨著峰會日益臨近,幾天來最引人矚目一大焦點是,哪些國家會出席或缺席這一規模罕見的國際和平會議。瑞士星期一(6月10日)透露,已向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發出了邀請,到目前為止已經到90多份確認函,其中大約一半是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亞洲的所謂的「全球南方」國家。未來幾天可能還會有更多國家確定派代表與會。

烏戰兩年多來,國際社會此前也曾就衝突舉辦過多次會議,但規模從未如此之大,而且與會國家大多集中在西方國家及其盟國的範圍之內。

今年1月,在世界經濟論壇前夕,來自83個國家的國家安全顧問齊聚瑞士小鎮達沃斯,討論烏克蘭的10點和平計畫,其中有18個亞洲國家,12個非洲國家。

「舉辦這樣的峰會本身就是成功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星期二(6月11日)說。

澤倫斯基在與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共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會議並不意味著和平和戰爭的結束,但是「我們將實現和平,這是第一步。」

此外,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萊巴(Dmytro Kuleba)在接受《烏克蘭新聞社》採訪時也表示,烏克蘭高興地看到最近莫斯科彌漫著「氣急敗壞」的氣氛,俄羅斯所謂的只有歐洲和美國支持烏克蘭,而世界其他地區站在俄羅斯一邊的神話「危在旦夕」。

「重要的是,你有了一個龐大的國家群體,其中不僅包括西方國家,還有發展中國國家。」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保障民主聯盟的研究分析師艾蒂安·蘇拉(Etienne Soula)對美國之音說。

這位安全問題專家還指出,參加會議並不就是「自動支持烏克蘭或西方立場」,「但我認為非常清楚的是,選擇不參加的國家發出信號當然是接近俄羅斯的敘述。」

上星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公開指責中俄羅斯聯手施壓減少和平峰會與會人數,「不幸的是,中國今天正在努力阻止各國參加和平峰會。」 澤倫斯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安全論壇上發表講話時說。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 (CEPA) 民主研究員埃琳娜·貝克托娃(Elina Beketova)指出,中國缺席峰會表明中國的立場更傾向於支持俄羅斯而不是保持中立。她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這種結盟對中國來說可以獲得俄羅斯對其戰略目標的支援,「其中可能包括對臺灣的控制權。」

缺席有損中國大國聲譽

在俄羅斯的重要盟友中,印度已表示將派代表與會。雖然烏戰以來印度一直與俄羅斯保持了密切的經貿往來,獲得了大筆的廉價能源,但印度不願放棄這一彰顯負責大國形象的機會。

「回應全球南方國家的聲音,」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5月在接受印度報業托拉斯(Press Trust of india,PTI)採訪時說,印度希望借此機會「塑造全球話語權,推進以人為本的發展以及繁榮與和平世界的願景。」

相比之下,常常自視為發展中國家領袖的中國則缺席,「通過助長危機的拖延,中國正在表明自己是一個不注重促進人類福祉的國家。」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教授羅伯特·奧爾通(Robert Orttung)對美國之音說。

然而在另一方面,也一些重要的全球南方國家,其中包括土耳其和南非等到目前為止都對出席本次瑞士峰會猶豫不決,而且巴西已經明確表示將不會派員出席。

馬歇爾基金會保障民主聯盟的蘇拉說,這些重要的全球南方國家不在場「實際上是烏克蘭及其盟國建立足夠大的國際聯盟的最大障礙」。

巴基斯坦外交部上個月證實,它收到了瑞士的邀請,但目前仍在決定是否參加。 「仍在討論中,」外交部發言人穆塔茲·俾路支 (Mumtaz Baloch) 上星期四通過WhatsApp對半島電視臺說。半島電視臺的報導還說,巴基斯坦可能部分受到中國抵制此次峰會的影響。

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全球歷史系教授彼得·弗蘭科潘(Peter Frankopan)說,對於缺席瑞士峰會是否會影響中國國際聲譽這個問題可以有兩個答案,一個是一點都不會影響,因為「非洲、亞洲或美洲很少有人會抱怨(或注意到)中國的缺席。」而另一個答案是,當然會,「如果你不在談判桌上,你就不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這位《新絲綢之路:新亞洲與世界秩序的重塑》(The New Silk Roads: The New Asia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World Order)一書的作者還指出,峰會也為幕後討論提供了重要機會,所以,沒有北京高級官員出席非常遺憾。

中國曾一度猶豫不決

自去年以來,國際社會已經至少召開了四次圍繞俄烏衝突所舉行的國際會議,分別為6月在丹麥哥本哈根、8月在沙特吉達、和10月在馬爾他的三次國際和平會議,以及今年初達沃斯國際高級安全問題高官會議。中國雖然缺席其中的三次會議,但曾出人意料地在吉達和平會議上現身。

中國不參加本次瑞士峰會的理由之一是,既是和談那麼理應俄烏雙方都到場,但俄羅斯並未受到邀請。然而,那次吉達和會也並沒有把俄羅斯包括在內。

《莫斯科時報》當時曾援引俄羅斯外交官提供的消息報導說,北京在最後一刻改變了主意,決定派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赴吉達與會,令俄羅斯外交官們頗為憤懣:「他們在沒有我們的情況下扯淡」。

中國缺席了此後的第三輪馬爾他會議,但南非、巴西和印度等金磚集團的成員曾派代表出席了這次被俄羅斯認定為「公然的反俄羅斯事件」的國際和平磋商。

本星期一,俄羅斯外交部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就中國政府決定不派代表赴瑞士參加烏克蘭問題會議向正在俄羅斯訪問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感謝。俄外交部的聲明稱:「拉夫羅夫對中國夥伴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採取平衡和一致的立場表示感謝,根據這一立場北京決定不派代表參加計畫在瑞士舉行的‘和平會議’,因為該會議沒有考慮到俄羅斯的平等參與以及對所有和平倡議和當前現實的公平性考慮。」

曾一度有跡象顯示,中國在考慮參加瑞士烏克蘭和談。 「我們正在密切關注瑞士將主辦的烏克蘭會議,並正在研究參加的可能性。」中國駐瑞士大使王世廷今年3月在接受《新蘇黎世報》採訪時說。

然而,時隔兩個月後,中國徹底改變了這一立場,「在普京最近訪問北京後改變了主意。」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奧爾通說。

由於中國是少有的跟俄烏雙方都保持有良好關係的大國,而且被認為是唯一對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國家。國際社會曾一度對中國寄予厚望,如果一旦中國能調解成功,將有可能會極大地提高其國際聲譽。

奧爾通在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中國缺席瑞士峰會證明其不是一個國際和平的調解人,而「中國如果不能在烏克蘭衝突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將削弱其在西方和發展中國家眼中的世界舞臺上的地位。」

連結:乌克兰和平峰会在即,中国缺席会重创其国际声誉吗?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