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對中加征關稅 為何也有助於維持美軍在未來戰爭中的優勢?

2021年11月8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薩琳·希克斯 (Kathleen Hicks) 在訪問通用汽車公司期間與通用汽車防務總裁斯蒂芬·杜蒙特 (Stephen duMont) 交談,討論了國防部未來作戰需求,以及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技術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文/voa孫承。

在美國最近宣佈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板、以及關鍵礦產等大幅加征關稅之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 星期二(5月28日)發佈了相關稅率調整清單,並邀請公眾從星期三(5月29日)開始對此發表評論。

儘管美國這一最新關稅措施被普遍認為旨在維護美國工人利益,保護本土企業,甚至被懷疑是出於大選政治考慮,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新的關稅對國家安全、以及美軍在未來戰爭中維持其優勢也至關重要。

新能源與未來戰爭

2022年,烏戰中俄軍開始屢遭重挫之際,一張衛星照片顯示,由於燃料短缺,一支長達60多公里的俄羅斯龐大車隊在進軍基輔的途中忽然停滯不前而且暴露無遺,這一頗令外界震驚的一幕被認為再次突顯了對傳統燃料的依賴在現代戰爭中的危險。

隨著武器、裝備的不斷進步,能源的消耗也隨之激增,對後勤補給造成了空前的壓力,而補給線也常常成為對手最容易攻擊的目標。相比之下,新型能源驅動下武器裝備無需攜帶任何燃料,被認為是未來戰場能源供給的重要途徑。

美國海軍上個月向無人機開發商克勞斯·哈姆達尼航空航太公司(Kraus Hamdani Aerospace)訂購的太陽能無人機不但可以靜音飛行,不依賴傳統跑道,而且續航能力長達1,000英里(1,610公里)。

美國近年來還積極致力於開發適用於不同作戰環境的軍用電動車。與傳統燃油戰鬥車輛相比,電車有諸多明顯優勢,其中包括熱量和噪音標識少,利於隱蔽、潛伏期長等等優勢,從而大大提高了戰鬥人員的生存能力。

在2022財年,陸軍在電動軍車的支出為4780萬美元,但到2023財年這一數字激增至7840萬美元,而今年預算為2.7多億美元。

美國陸軍計畫到2027年部署第一支全電動的輕型非戰術車隊,到2035年部署全電動非戰術車隊。陸軍已在去年十月向電動車製造商發出開發首款電動輕型偵察車 (eLRV) 招標書,一旦原型專案階段完成,後續生產合同為1,485輛輕型電動偵察車,總價值達6.72億美元。

除了減少碳排放,美軍致力於電氣化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減少戰時傷亡。陸軍助理部長、負責設施、能源和環境的首席副助理秘書保羅·法南(Paul Farnan)曾對彭博新聞社表示,一支全電動車隊意味著人員不必執行危險的燃料補充任務。

通用汽車公司的軍事子公司通用防務(GM Defense)的總裁史蒂夫·杜蒙特(Steve duMont)表示,該公司將在五年內投資 350 億美元用於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 (AFRL) 正在開發名為「太空太陽能增量演示與研究」 (SSPIDR)的專案,旨在從太空收集太陽能並將其投射到地面。「確保前沿作戰基地有可靠的電力是軍事地面行動中最危險的任務之一,後勤車隊和補給線是對手的主要目標。」空軍研究實驗室一段關於該專案的視頻旁白說道。

對印太戰區來說,美國與台灣和南中國海之間遙遠的距離為美國的後勤能源供應尤其構成了嚴重挑戰。

美國專注于防務事務的智庫蘭德公司的工程師,「帕地蘭德研究生院」(Pardee RAND Graduate School)政策分析學教授法比安·維拉洛博斯(Fabian Villalobos)指出,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表明化石燃料能源運輸仍然是常規和非正規部隊打擊的目標,「與中國的戰爭同樣會導致該戰區的燃料供應緊張」。

中國迅速主導新能源市場

就在美中關稅之戰大有不斷升級之勢之際,能源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星期二的一份報告說,與西方產品相比,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產品的價格低多達200%,這是中國正在迅速主導新能源市場的最新跡象。

美國製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在一份聲明中說,一旦中國廉價電動車湧入美國市場,那「最終可能將是美國汽車行業的滅絕級事件。」

中國官方媒體星期三援引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報導說,中國或將投入約60億元鼓勵具有更高的密度和容量的全固態電池研發。雖然尚未商業化,但其發展可能為柴油電動潛艇和無人系統提供實質性的性能改進。

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約瑟夫·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將中國的固態電池開發形容為一個新的風險。他最近在大西洋理事會網站上撰文說,中國電池產業的巨大工業規模和日益增長的技術複雜性,不僅可能使北京在全球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還可能增強其軍事能力,威脅到美國的利益。」

避免陷入單一供應國陷阱

鑒於稀有金屬對國家安全越來越重要,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和美國能源部 (DOE)已經將原來的35種關鍵礦產增加到了50種,其中大部分都依賴從中國進口。蘭德公司的維拉洛博斯說,如果將這50種關鍵礦產清單和美國加征關稅的清單進行對比就不難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繫:「所以你可以去看看中國占主導地位的關鍵材料清單,你可以看到它們與上星期宣佈的一些關稅相對應。」

在刊載聯邦行政檔的《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上公佈的徵稅清單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出了近400種產品,大部分在今明兩年生效,只有6項產品要到2026年才生效,而這包括永磁體和石墨等材料的6項產品目前中國進口都高達70%到80%。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 (GPS) 經濟學副教授凱爾·漢德利 (Kyle Handley) 說,「這可能是因為政府還不知道我們在哪裡可以獲得足夠的石墨或永磁體來生產足夠的電池來滿足需求。」

針對拜登政府宣佈的新的對華關稅措施,漢德利開發了一款新的應用程式,説明使用者查看哪些產品將受到最大影響,以及如何從另一個來源國進口相同的商品。

相對永磁體和石墨,儘管中國是美國金屬鎢的最大來源國,但進口比例只占32%,在提高關稅的情況下,美國有望從德國、加拿大等盟國增加這一對製造火箭噴嘴等尖端武器材料的進口。

大西洋理事會的韋伯斯特指出,電池產業所帶來的安全風險經常被忽視,「尤其是在台灣發生突發事件時」,而「美國的關稅可能會限制北京在軍事用途方面取得技術突破的能力。」

這位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專家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鋰電池和潛在的固態電池可以用於潛艇、無人飛行器、無人水面航行器和無人水下航行器等諸多尖端武器裝備,美國不僅需要對中國電池徵收關稅,還需要扶持國內產業,「美國不想陷入依賴單一供應國的陷阱。」

他說,關稅的設立雖然主要是基於經濟上的考慮,「但也有軍事應用的重要性。」

連結:对华加征关税为何也有助于维持美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优势?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