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社會政治軍事

中國在台灣周邊展開「懲戒性」軍演

SOURCES: XINHU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EASTERN THEATER COMMAND, BY PABLO ROBLES

文/紐約時報DAVID PIERSON, AMY CHANG CHIEN

在台灣新總統承諾捍衛主權之後,中國週四開始在台灣周邊開展為期兩天的軍事演習,以作為對這個自治島嶼上敵對者的「有力懲戒」。

北京不喜歡的總統賴清德週一在台北宣誓就職,這些演習是對此做出的首次實質性回應。賴清德所在政黨主張台灣獨立,在這場備受矚目的就職演講中,他誓言將保護台灣的民主不受中國壓力影響。

對於賴清德的就職演說,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中國此前主要是以嚴厲的言語批駁作為回應。但在週四,北京將回應升級,宣布進行環繞台灣的海空聯合演習,地點包括位於台灣海峽的金門、馬祖、烏丘嶼、和東引島附近海域。

據台灣國防部稱,從演習開始到下午,在台灣本島和較小的離島周圍偵獲了15艘次中國軍艦、16艘次海警船和42架次軍機。軍方在台北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到目前為止,尚無中國的飛機和船隻進入台灣領海。

「我們必須要去針對這種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行為來表達譴責,」台灣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在記者會上說。

中國上一次在台灣周邊多個地點舉行大型演習是在2023年4月,那是在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凱文·麥卡錫與當時的台灣總統蔡英文舉行會晤之後。北京反對與台灣領導人進行此類交流。

週四,台灣媒體上關於此次軍演的新聞播報畫面。台灣國防部表示,演習是「不理性挑釁」,破壞「區域和平穩定」。
週四,台灣媒體上關於此次軍演的新聞播報畫面。台灣國防部表示,演習是「不理性挑釁」,破壞「區域和平穩定」。 

2022年8月,中國舉行了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演,抗議當時的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訪台。那次演習中,它不僅將導彈對準台灣周邊,還讓導彈穿越台灣上空,演習範圍覆蓋了台灣周圍的六片海域,其中三片似乎與台灣視為領海的區域重疊。那次演習持續了四天,之後中國還進行了其他演習。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李熹表示,最近的演習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有力懲戒」,也是「對外部勢力干涉挑釁予以嚴重警告」,他指的是美國。

儘管在演說中承諾保護台灣,賴清德也試圖以其他方式釋放和解信號,表明該島仍願意與北京舉行會談(中國於2016年凍結了雙方的對話),以及重啟兩岸觀光交流。

但中國對賴清德雙方平等的說法(他曾說兩岸「互不隸屬」)、他對台灣民主身份的強調,以及對來自中國威脅的警告都大為不滿。

在就職演說後,北京指責賴清德推動台灣的正式獨立,並表示這位新任總統比其前任更加危險。據中國外交部稱,中國最高外交政策官員王毅本週表示,「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醜行令人不齒」,「所有『台獨』分裂分子都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台灣官員和軍事專家早已預期中國會在賴清德就職典禮後展示軍事力量。台灣國防大學教授馬振坤表示,人民解放軍可能會繼續保持存在,包括在靠近中國大陸的金門和馬祖列島附近。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庄嘉穎表示,北京「似乎下定決心要向台灣施壓,不管賴清德在演講中說了什麼或沒說什麼」。

2023年4月,一艘中國海軍艦艇在台灣附近進行軍事演習。
2023年4月,一艘中國海軍艦艇在台灣附近進行軍事演習。

這些演習可以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帶來寶貴的經驗,讓他們了解如何在台灣周圍實施可能的「隔離」或封鎖。許多專家認為,如果中國政府試圖迫使台灣接受統一,它可能會首先嘗試通過一系列的軍事力量來嚴格限制進出該島的空中和海上通道。

台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兼任助理教授揭仲說,中國宣布的演習範圍和類型表明,這場演習是「基於犯台的各個階段」。他說,這次演習可能是評估將台灣離島納入任何封鎖企圖的一種方式。揭仲表示,與中國在過去兩年進行的大型軍演不同,本週的演習可能會進行奪取其中一個島嶼的訓練。

此次演習還可能為解放軍的各個部門以及中國海警提供協調各自力量的機會。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與台灣隔海相望的沿海省份福建的海警宣布,將在烏丘嶼和東引島附近海域開展「綜合執法演練」。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林洋表示,「執法活動和解放軍的軍演同事進行,進一步使得中國能夠訓練人民解放軍與海警在台灣周圍的大片區域內開展協調活動。」

「對於一系列針對台灣的行動來說,這可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林洋補充道。她是本月即將發表的一篇關於中國如何圍繞台灣實施海上封鎖的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

週四,賴清德視察了台北附近一個台灣海軍陸戰隊旅。在講話中,他沒有提到中國正在進行的演習,但聽起來有一絲拒不屈服的味道。

「此時此刻國際社會正高度關注民主台灣,」賴清德在其辦公室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面對外在挑戰與威脅,我們會持續捍衛自由民主的價值。」

連結:中國在台灣周邊展開「懲戒性」軍演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