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軍事

美國在戰鬥機和導航中使用人工智慧,保持領先於中國

人工智慧駕駛的美國空軍F-16戰鬥機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起飛。(2024年5月2日)

文/美國之音

兩架空軍戰鬥機最近在加州進行格鬥。一架有飛行員駕駛,一架沒有。

第二架戰鬥機的駕駛員是人工智慧,與空軍最高職位的文職人員一同坐在前面。這最終展現了空軍源於1950年代的科技的發展,暗示了科技的未來。

美國努力在人工智慧以及人工智慧在武器系統使用方面領先於中國。著重發展人工智慧讓公眾擔憂未來的戰爭將由機器進行,沒有人類直接干預就選擇並打擊目標。官員說,這不會發生,至少不會在美國發生。但有人懷疑潛在對手會發展什麼,軍方沒有選擇,只能迅速發展美國的能力。

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克里斯多夫·格雷迪(Christopher Grady)海軍上將說,「無論你是否希望稱其為競爭,它肯定是,」「我們都承認這是未來戰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國同我們一樣就此努力。」

回顧人工智慧的軍事發展史,未來科技以及它們如何受到控制的方式:

從機器學習到自主

人工智慧的軍事根源是機器學習加上自主。機器學習是靠電腦分析資料與規則來得出結論。自主是在沒有進一步人類輸入時應用這些結論並採取行動。

海軍在1960和1970年代發展宙斯盾導彈防禦系統時就採取了早期人工智慧形式,通過一些了人類程式設計的如果/就的規則設置進行訓練,能夠自主探測並攔截來襲導彈,比人類更快。但宙斯盾系統的設計不是學習自己的決定,其反應局限於已有的規則設置。

空軍中校克里斯多夫·貝拉爾迪(Christopher Berardi)被派到麻省理工學院協助空軍的人工智慧開發。他說,「如果一個系統使用‘如果/就’,可能就不是機器學習。這是人工智慧的一個領域,涉及創建系統,學習資料,」

大資料和先進計算能力在2012年共同讓電腦開始分析資訊,自己設定規則。人工智慧專家稱其為人工智慧的「大爆炸」。

電腦書寫規則創造的新資料是人工智慧。系統能被程式設計,根據機器書寫規則得出的結論自主行動,是一種人工智慧的自主形式。

實驗人工智慧替代全球定位系統導航

空軍部長弗朗克·肯德爾(Frank Kendall)本月乘坐首架由人工智慧控制的F-16戰鬥機維斯塔(Vista),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上空參加了格鬥演習,體會了先進的空中作戰。

這架戰鬥機是人工智慧工作進行的最明顯跡象,但五角大樓還有幾百個人工智慧項目正在進行。

軍人在麻省理工學院努力過濾數千小時的駕駛員和機組人員在飛行中與空中行動中心人員之間的通話記錄,來成立一套資料,讓人工智慧學習跑道關閉等重要資訊與駕駛艙閒談之間的區別。目標是讓人工智慧學些哪些是要提升的重要資訊,確保控制人員更快地看到它們。

在另一個重要項目中,軍方正在努力用人工智慧替代依賴衛星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導航。

高價值的GPS衛星在未來戰爭中可能被打擊或被干擾。GPS的喪失可能會致盲美國的通信、導航和銀行系統,降低美軍飛機和艦艇協調反應的能力。

所以空軍去年將人工智慧程式輸入手提電腦,固定在C-17軍用運輸機的地板上,利用地球磁場作為替代方法。

已經知道飛機可以跟隨地球磁場進行導航,但迄今沒有實際應用,因為每架飛機產生大量自身電磁雜訊,目前還沒有好的方法可以只過濾地球的排放物。

空軍部與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加速計畫主任加利·佛洛德(Garry Floyd)上校說,「磁力儀非常敏感,」「你如果打開一架C-17飛機上的閃光燈,我們就會看到。」

佛洛德說,人工智慧通過飛行和大量的資料學習要忽略哪些信號,跟隨哪些信號,「結果非常非常可觀,」「我們是在談論戰術空投的品質。」

人工智慧迄今只在C-17飛機上測試。其他飛機也要測試,如果能行,將可以讓軍方在GPS關閉時用另外一種方式保持運作。

安全防護和駕駛員說話

人工智慧控制的維斯塔F-16戰機有空軍訓練的可觀的安全防護。有防止依然在學習的人工智慧操作會讓飛機陷入危險的動作的機械限制。也有一位元安全駕駛員,可用按動按鈕就接管人工智慧的控制。

人工智慧的學習很快。由於人工智慧使用超級運算速度來分析資料,然後在模擬器中設定新的規則設置,可以在格鬥演習中比一些人類飛行員更快地找到飛行和機動的最有效的方法。

但安全依然是重要擔憂,官員們說考慮安全的最重要的方法是控制哪些資料可以重新輸入模擬器,讓人工智慧學習。

連結:美国在战斗机和导航中使用人工智能,保持领先于中国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