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國:走向太平洋的軍事強國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計畫給海軍裝備升級,建造兩艘核動力航空母艦。這既是為了震懾鄰國,也是為了在國際上秀肌肉、和美國較勁。
台灣面臨著戰爭的威脅。北京希望實現統一,必要時甚至不惜武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上周在全國人大會議發表了他上任以來的首個政府工作報告,談及台灣問題時他表示,要堅持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並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這種說法本身並不新。然而,在過去幾年,表述是和平統一,而現在少了和平二字。北京認為,潛在的威脅在於台灣獲得美國的安全保障。據美國媒體報導,目前太平洋地區有5艘美國航母。中國政界人士最近常常提到兩岸的和平與安全。許多專家逐漸相信,這已不僅僅是台灣海峽,而是會影響到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問題。
為了真正掌控北京聲稱擁有主權的南中國海海域,中國政府正在大力給目前仍然薄弱的海軍升級軍事裝備。目前有兩艘航空母艦在海軍服役。中國的第一艘航母是遼寧號(艦號 16),是 1998 年中國通過澳門的一名中間人以 2000 萬美元的價格從烏克蘭購買的。這名商人最初聲稱要建造一座浮動酒店和賭場。2012 年,遼寧號在改裝翻新後移交給海軍。第二艘是山東號(艦號 17)。它是遼寧號的國產版,稍加改裝,自 2019 年起主要在南海巡航。
還有目前仍在造船廠建造中的福建號(艦號 18)。與前兩艘航母一樣,它採用傳統動力。這艘航母預計將於 2025 年正式服役。
背景閱讀:中國強化軍備 新航母、軍機實力如何?
更多航母在路上?
外界猜測, 打造福建號的同時,中國也正在建造第四艘航空母艦。海軍政委袁華智兩會期間向香港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研製建造航母已經基本沒有瓶頸,間接證實了這一傳聞。不過,關於新船艦是否是核動力航母,他卻沒有直接作答,僅是表示:很快會公佈。這艘可能是艦號19的航母在官方媒體中尚未被提及。
在人大開幕前,港台媒體均報導過還有兩艘艦號分別為 20 和 21 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在兩家造船廠同時開工建造。每艘航母都有兩個釷基熔鹽反應堆,通過核裂變產生能量。《中國時報》發行人王豐說:中國顯然想展示其用現代化海軍保衛自己海域的強大決心。在與鄰國發生一系列船隻相撞事件之後,這是一種有效的威懾策略。
海軍政委袁華智表示:中國建航母不是為了和美國比較,更不是為了和美軍開戰,而是為了維護自己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軍費不斷增長
2024 年,中國計畫將軍費支出增加7.2%, 達到2155 億歐元。如果本年度經濟增長率達到 5%,國防預算專案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1.2%。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佈的資料,中國國防開支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首要發展方向是海軍。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的馬丁-希爾茲(Charles Martin-Shields)說,自二戰結束以來,軍事技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擁有了核動力航母,現代海軍不再需要島嶼鏈作為補給點來控制廣闊的太平洋。
劍拔弩張的台灣海峽
專家認為,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賴清德今年 5 月接替蔡英文成為台灣新總統,這也是讓軍事緊張局勢加劇的原因之一。德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格爾斯(Hanna Gers)警告說:基本上,中國和美國都不希望發生軍事衝突……我個人認為經濟制裁的可能性更大。但我也知道,這裡正在討論所有可能的情況。
目前,中國航母仍在自己的海域巡航。但袁華智已經暗示,中國海軍可能很快就會向遙遠的目標瞄準,航母正是為此而建造。
中東危機就是一個可能的測試案例。自從葉門胡塞武裝在紅海襲擊民用船隻以來,那裡的商業航運就受到了影響。王豐指出,通經紅海的貿易航線對中國的能源供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然而,中國的軍隊尚不具備執行海上防禦行動的能力。這又提供了另一個升級海軍的理由:畢竟,這是關乎到國家安全。
解碼中國是德國之聲的一個系列節目,從德國和歐洲的角度對中國在當前國際問題上的立場和論點進行批判性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