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駐中大使伯恩斯談美中競爭 專家:修昔底德陷阱難避免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

文/RFA

美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 日前在中國接受美國媒體專訪。在談到美中競爭時,他稱,美國不想生活在一個中國人占主導地位的世界。而今年正是美中建交四十五周年。對於美中關係的未來走向,專家、學者們是如何看待的呢?

在美國哥倫比亞電視公司(CBS)2月25日晚的「六十分鐘」 節目中,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接受了主持人萊思莉·斯塔爾(Lesley Stahl)的專訪。其中,伯恩斯稱美中關係是美國最重要、最具競爭性及最危險的關係,未來十年左右也將如此。

在談到美中競爭時,伯恩斯說:「我們要競爭。我們必須負責任地競爭並維護我們國家之間的和平。但我們也必須接觸。」

在軍事領域,伯恩斯談到,美中兩軍正在爭奪軍事霸權,即「誰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地區印太地區的最強者」。

節目中還談到中國目前的經濟放緩,以及美國企業在中國面臨的困境。伯恩斯表示,兩國必須共存。「我認為,這是美中關係中最大的緊張局勢。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競爭對手,與此同時,中國是我們的第三大交易夥伴——這攸關75萬個美國就業崗位。」

伯恩斯認為,美中競爭是一場關於以何種理念應引領世界的較量。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蘇聯相比,中國是更強大的「對手」。中國最終會想取代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

 「我認為最終,他們希望成為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主導國家。」 「我們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我們不想生活在一個中國人占主導地位的世界。」 伯恩斯說。

這次六十分鐘節目的特別之處之一是,採訪地在中國,包括北京和上海等。受訪者主要是駐華大使伯恩斯,同時還有一些外資和中國企業人士。顯然,這樣的訪問必須得到中宣部的批准。海外華文媒體明鏡創辦人何頻稱,中共如此破例是因為中宣部部長李書磊想試圖「借外媒講好中國故事」。

「我覺得李書磊借助外媒,尤其是專業性的媒體,讓他們來報導中國,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他認為,雖然六十分鐘節目的報導還是存在一些「偏見」,但畢竟還是把一些「重要資訊」傳遞出來了,包括很多美國商人還是離不開中國的巨大市場而選擇留下來。

不過,《六十分鐘》的報導中也指出,中國官方沒有人願意接受他們的採訪。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商學院教授謝田告訴本台,這個採訪雖然是在中國進行,但和在美國的採訪並沒有什麼不同。

「我還沒有看到美國駐中國的大使在這種場合、在中國這樣直接了當地把問題的實質點出來。」謝田認為,伯恩斯對於供應鏈轉移,外資面臨的困境,北京利用反間諜法對外資企業的打壓等都講得非常坦率和直接,但同時,對於資料安全問題也有所保留。「當然,他還是給中國留了一些臉面,沒有直接指出共產黨統治的問題。實際上,中共所謂的資料安全就是共產黨的安全,共產黨的統治。」

對於美中競爭,謝田認為伯恩斯也提到了一個現實:「就是美國還是有相當大的商業利益在中國。萊思莉·斯塔爾(Lesley Stahl)借用了他的一個說法,就是不能‘離婚’,指的就是經濟上一種利益糾結和錯綜複雜的關係。」

謝田也指出,伯恩斯實際上對中共的邪惡本質的認識還是不夠的:「因為他可能是儘量避免直接批評中共政權,或共產主義的統治,這一點做得還是不夠的。」

謝田認為,對伯恩斯的這個採訪並不能表明中國當局對於媒體的控制有多大變化,因為它全部都是英文採訪,而中國當局也不會允許中國老百姓看到這個節目:「基本上它還是一種可控制的外國人對外國人的採訪,對外的姿態就是我們允許外國記者來,但是對內沒有什麼真正的突破。」

今年是美中建交四十五周年。對於美中關係的發展,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一月份就此舉行的新春招待會上總結了三點。他稱,首先,中美不打交道行不通,對話合作、互利共贏是目標方向。第二,想改造對方不切實際,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是基本前提。第三,衝突對抗誰都無法承受,和平共處、管控分歧是底線原則。

美國艾德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政治學教授王維正告訴本台:「中國現在是新興強權,美國是既有強權,他們之間的關係如果不好好控管的話,很容易會走向修昔底德陷阱。」他認為,伯恩斯大使的訪問中也透露出這樣的一種焦慮。「雙方都意識到,雙方將來的關係一定是在競爭的層面會越來越多,但是彼此又離不開對方。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如何維持這樣一種關係,現在大家都在說降低風險,但實在說,還沒有一套可行的方法。」

對於美中關係前景,前美國駐華大使洛德(Winston Lord)告訴本台,他對於去年十一月的拜習會和最近一系列美中會談表示歡迎,但他也強調:「對於這會導致近期的關係突破,我不存幻想。美中之間註定會有很多年的戰略競爭。這不必也不應該導致衝突。」他希望,美中之間的新的溝通管道,可以讓雙方圍繞困難問題都有「護欄」,而不至於發生衝突,同時也找到可合作的領域。

連結:美驻华大使伯恩斯谈美中竞争 专家:修昔底德陷阱难避免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