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評論社會政治

法國智庫學者指「中國入侵台灣將迫使美國做出果斷選擇」

中國擴張海權推出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 

文/法廣

法國主要智庫《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所長托馬斯·戈馬特 (Thomas Gomart ) 就目前俄羅斯、台灣、中東……地緣政治,分析指出「歷史腳步的加速」,並呼籲歐洲人要進行思想上的重新武裝。他並指出: 「中國入侵台灣將迫使美國做出果斷選擇」。

法國快訊週刊重點整理對《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戈馬特的問答,並報導指出,這是一種對歐洲「精神孤立」的悲觀觀察。 托馬斯·戈馬特在其著作《歷史的加速 (L’Accélération de l’histoire )》一書中從中國海和台灣海峽、阿拉伯半島和霍爾木茲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這三個主要戰略節點分析了地緣政治的重大發展。 對於這名法國主要智庫《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所長來說,面對這些國際動蕩,歐洲人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在思想上、智力上重新武裝自己,特別是因為如果一旦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本次選舉再度獲勝當選, 那麼歐洲大陸將成為最大的輸家。

除此之外,俄羅斯、伊朗和北韓這三個國家對「西方集體」的公開的敵意也在加速中。 還有全球軍費的開支也在加速增長,從2001年的11,390億美元躍升至2022年的22,400億美元。

就是這麼多的因素,給了某些人一種被超越和失去控制的印象,也給了另一些人,從這種得意忘形中受益。

快訊週刊:您強調,如果說西方衰落的話,那是歐洲的衰落,而不是美國的衰落。 為什麼 ?

托馬斯·戈馬特 :作為一名歷史學家,我個人始終對經常被政治利用的衰落觀念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說的是法國的衰落? 說的是哪個歐洲?是指一種文明嗎? 對我們來說,不斷地提到衰落,這往往是我樂意稱之為法國失敗主義的傳統,它同時是知識、政治和軍事的。 它的缺點是傲慢和對世界的某種無知。 這種衰落使得法國人能夠進行有關世界狀況的一般性對話,這是法國人所喜愛的,因為這讓他們能夠放大過去,尤其是他們自己的過去。

可以肯定的是,歐洲在全球範圍內的相對權重正在下降,而美國的相對權重則保持不變。 1980年,後者佔全球GDP的25%; 十五年後,另外 25% 的人處於單極時刻的頂峰; 2023年仍為25%。中國持續增長。 到 2022 年,歐盟 GDP 佔全球 GDP 的 16%。三重不對稱由此形成。 歐洲對外的依賴度正在增加,不僅是對美國的依賴,而且是對海灣國家和中國的依賴。 對面的俄羅斯,它對中國的依賴也在增加。

美國人不也遭受過失敗嗎,例如在阿富汗? 

儘管美國在越南或阿富汗等周邊衝突中遭受嚴重挫折,但美國在全球範圍內保持不敗。 美國迫使我們進行全球思考,這對歐洲人來說越來越困難。 事實上,中國是當今唯一能夠提出另一種全球願景的力量。 它與美國進行長期的戰略競爭。 但美國即使遭受了地區性挫折,仍然佔據主導地位,並且絲毫沒有放棄行使權力。

美國靠著北約,又在太平洋上靠著日、韓,雖然日韓是歷史宿敵,美國難道沒有最好的聯盟網絡嗎? 

中國和美國的主要區別在於,美國擁有作為其全球政策基礎的區域聯盟體系。 在中國方面,意識形態上拒絕考慮軍事聯盟。 中國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夥伴關係,但並不在軍事層面做出承諾。 最大的問題是瞭解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支持俄羅斯的程度。 中國願意走多遠? 中國在政治、外交上支持俄羅斯,而伊朗和朝鮮等國家則向俄羅斯提供直接的軍事援助。 

川普的勝利在多大程度上標誌著美國外交政策的中斷? 

可以肯定的是,2024 年的命運取決於 11 月的美國大選。 我們認為川普具有的顛覆性潛力提醒我們美國的中心地位。 他的計畫是有準備的,與 2016 年不穩定的計畫不同。我們不要忘記,他認為自己輸掉了 2020 年的選舉。這預示著國內層面將出現非常活躍的制度辯論。 關於外交政策的重大問題,必須記住,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內沒有訴諸軍事武器,他與盟友都處於交易邏輯中。 因此,如果他當選,預計會發生一些變化,特別是在跨大西洋的框架內。

那麼歐洲將成為川普勝選後的主要受害者嗎?

是的。 川普在競選活動中重複提到這一點。 他認為歐洲人在成為軍事盟友之前從根本上來說是商業競爭對手。 而在軍事同盟方面,他認為美國在歐洲安全上花費過多,而歐洲人對美國的安全保障感到滿意。 最後,他對北約聯盟的運作方式極力抨擊。,

您將歐洲人描述為「不合時宜」,是「精神孤立」的受害者。 那麼應該做些什麼?

 兩代人以來,存在著雙重卸武,卸甲: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的物質卸武,同時伴隨著精神卸甲。 政治人士,特別是知識分子認為,戰略問題基本上應該歸入歷史學家的書本裡。 通過會議、教學和媒體干預,我們被告知地緣政治已不復存在。 然而,歐洲人正在重新發現的是戰略意圖,意向性,以及極少數人的決定可能對很多人產生影響的事實。 再有,你還必須有意願去理解它。

但除了烏克蘭議題外,歐洲人在巴以衝突、中國等重大地緣政治問題上也彼此之間意見不一致。 

儘管存在匈牙利的異數,但我們強調在烏克蘭議題上仍然保持團結。 但事實上,這種團結立場在以色列和哈瑪斯之間的衝突中並不那麼明顯,而且歐洲國家之間存在真正的分歧。 至於中國,也存在緊張局勢。 作為歐盟主要經濟夥伴,中國在歐洲擁有強大影響力。 它在許多領域仍然具有吸引力。 與此同時,其投資受到政治控制。 談論一個共同的歐盟外交政策仍然是不可能的。 從歷史上看,它主要歸結為幫助發展和制裁。 這並非沒什麼。 但歐盟正在努力將自己打造成一名成熟的外交演員。 而且,在中東,歐盟的角色正令人震驚地抹滅消失中。

在您看來,聯繫金磚國家之間的是這樣一種觀念,即歐洲人而不是美國人的 這種過度高估外交影響力,超過對「其經濟、人口,尤其是戰略影響力的評估」…… 

這是我在全球化研究環境中的經歷。 從像當有拜登那樣的連貫一致的美國政府,那一刻起,每個人都認識到美國的中心地位。 另一方面,許多人強調歐洲在國際組織中的權重過大,歐洲的自命不凡與其現實能力之間存在差距。

您為什麼批評,與中國相比,法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提出「第三條道路」的野心,就像它在俄羅斯問題上試著做的那樣? 

我們必須讚揚法國為這一廣闊地區帶來靈活性和不同基調的努力,特別是通過有關環境和海上安全的討論。 但我對「平衡力」的概念感到困惑,它給人一種懸垂的誤導性印象。 這讓我們相信,在發生嚴重危機時,法國可以處於仲裁者的位置,但這似乎是虛幻的。

為什麼台灣問題對法國如此重要?

 首先,歷史提醒。 今天的台灣似乎很遙遠,但在第三共和國時期情況並非如此,當時庫爾貝海軍上將佔領了台灣海峽的澎湖列島。 今天,我們正在重新發現這一一直存在於戰略環境中的地理位置,特別是在海軍中。 變化的是,世界重心轉移到了亞太地區。 尤其是台灣海峽,集中了國際貿易的重要部分以及對全球生產體系至關重要的微處理器的流動。 這很好地概括了全球化正在產生的結果:中美關係的中心地位、新興國家的政治實力增強以及歐洲的逐漸邊緣化。

習近平能否繼續進攻台灣?

客觀上來說,維持現狀符合每個人的利益,因為這樣可以通過海權化繼續全球化的腳步。 這符合台灣、中國、美國、鄰國的利益……但在2014年的侵略和2022年的升級之前,俄羅斯也說過同樣的話。弗拉基米爾·普京沒有興趣干預,我們經常聽到。 但他還是採取了行動。

圍繞著台灣產生的衝突如何成為歷史轉折點? 

這將是一個相當大的突破。 使中國自1979年以來取得顯著富裕的因素,即其向世界開放的進程和向海權國家的發展都將被中斷。 此外,這將迫使美國做出決定性的選擇:是否要捍衛其在東亞的同盟體系,即不僅是台灣,還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

根據您的說法,對於普京來說,戰爭不再是實現特定目標的手段,而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存在,如同一個永久的項目」,為什麼呢 ? 

戰爭狀態會產生三個影響。 首先,正如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 強調指出的那樣,它建立了永恆的政策。 重點不再是政治繼承問題,而是 1941 年偉大衛國戰爭延續的一部分。其次,這場戰爭使得圍繞政治領導層、武裝部隊和安全部門的權力組織變得合理。 第三,戰爭經濟是俄羅斯發展軌跡的核心,軍費支出佔GDP的近7%,接近沙烏地阿拉伯的水準。

這是否意味著衝突還遠未結束? 

烏克蘭戰爭始於 2014 年,目前已進入第十個年頭。然而,一場戰爭往往會持續一代人的時間。 這就把我們帶到了 2034 年……無論如何,我認為在 2024 年底之前,也就是說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不可能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

你所描繪的畫面對於歐洲人來說非常陰暗…… 

是很陰暗,但你必須保持清醒。 歐洲人正在被超越,我認為這首先是在認知思維的層面下手。 讓我們少說話,多做事 ……

連結:法國智庫學者指“中國入侵台灣將迫使美國做出果斷選擇” (rf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