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接連促美「支持和平統一」,專家:北京盼美約束賴清德勿追求獨立
文/美國之音鍾辰芳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在加州舊金山與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舉行的峰會中要求美方「支援中國和平統一」,上星期中共最高外交官又在與美方的會談中重複了這個要求,中國高層接連提出這個新的要求所為何來?有專家說,北京想要通過華盛頓來約束才當選台灣總統的賴清德不要尋求獨立,但美國的政策對台灣的最終地位是不持立場,如果要改變政策那將是不明智的。
美國國安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上星期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外事辦主任和外交部長王毅在曼谷舉行兩天會談,在超過12小時的會談中雙方同意,兩國元首應儘早通話,就重要全球、地區及雙邊議題進行元首級溝通以負責任管理彼此的大國競爭。
不過中方在兩人會談後的聲明中,重複了去年11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加州峰會後的說法,當時習近平說:「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而王毅在與蘇利文的會面中則強調:「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援中國和平統一。」
北京要華盛頓約束賴清德
觀察人士認為,在台灣大選前後中國高層接連向美方提出如此明確的要求,顯示北京當局對它認定為「台獨分裂分子」的賴清德當選總統有高度不安,希望進一步透過美國在其統一目標上向台灣施壓。
「中國此時的反應部分是因為台灣的選舉,」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在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說。
「我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害怕賴清德將追求法理獨立。即便他不追求法理獨立,他也會採取某些作為推動一個分離的台灣身份,」他說,中國現在強調許多例如台灣改變教科書等類似的事情,這些都被他們視為是有意在推動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的敘事的作為。
「他們相信美國可以約束賴清德,他們希望美國對賴清德發出信號說,他沒有任何空間來追求法理獨立,」薩克斯說,他不認為中國的害怕是有根據的,也不認為賴清德想追求法理台獨,「即便他原來有這麼想,但現在他要這麼做必須面對重大挑戰,因為民進黨並不控制立法院。」
美國對台灣地位不持立場
他說,中國非常專注於這個問題,所以他認為中國要美國支持其「和平統一」的確是對台灣選舉的反應,「如果是侯友宜勝選,我不認為中國會真的有同樣程度地專注於這個問題。」
薩克斯也提到,在拜登與習近平在三藩市會面前後就有報導說,王毅在協商那次會談前就在施壓要拜登政府表明反對台灣獨立。
「但我們的政策是: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他說,王毅也要美國說一些支持和平統一的話,「當然你知道,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或三個聯合公報中,沒有任何關於美國支持和平統一的東西。」
他說,美國的立場是不對台灣的最終地位持任何立場。
「我們的看法是,它是未解決的,」薩克斯說,基本上,只要台海分歧能和平解決並經過台灣人民同意,美國都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中國在施壓要美國支持所謂‘和平統一’,那將是美國政策的改變,但卻不是一個我們應該做的改變,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要走上那條路,這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不過對我來說,令人不安的是中方現在看似正在試圖改變目標,也就是俗話說的移動球門柱,」他說。
習近平不再忍受台灣現狀
美國維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歷史系台灣歷史教授韋傑裡(Gerrit van der Wees)也有類似擔憂。
這位前荷蘭外交官在電郵中告訴美國之音,王毅的說法是在附和習近平去年在三藩市近郊與拜登會晤時做出的表態,正如當時有報導提到,習近平正在對台灣現狀失去耐心而在試圖移動球門柱。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去年11月曾報導,美國官員在拜習會後告訴媒體,習近平對拜登表示他也願意和平統一,但在一些狀況下中國可能「使用武力」;拜登重申美國支持維持台海現狀,並堅持要維護和平,習近平對拜登的反應表示:「和平是很好沒錯,但到某一個時間點我們必須邁向最終某種解決方案。」
報導援引前特朗普政府的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的看法說,中方會後發佈的聲明表示,習近平要美國「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他認為這是一個「特別壞的信號」。
「這是一個重大動作在移動球門柱,因為北京現在正在說:與中國的關係必須以美國支持中國接管台灣為前提,」博明說,「習近平在說:我不會再繼續忍受台灣的現狀,而你,美國,正在擋我們的路。」
美未同意中方要求
韋傑理說,美國從來沒有支持過中國「所謂的‘和平統一’台灣」。
「美國一直以來強調的都是台海分歧必須有一個‘和平解決’方案,那就是其過程應該是和平的,但美國並沒有明白宣示過最終狀態是什麼。當然所有人都可以見到,統一不會是和平的,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放棄使用武力,」他說。
美國新澤西州拉瑪珀學院政治學教授陳鼎(Dean Chen)在接受美國之音的電郵採訪中說,在去年11月的拜習會中,習近平的確談到「和平統一」並尋求拜登的支援,不過美方除了強調台海分歧必須和平解決,不能有壓力與脅迫外,並沒有同意習近平的要求。
「美國並沒有對台灣的主權採取立場 (正如六項保證裡所承諾的一樣),不過它的一個中國政策也意在告訴北京,華盛頓不支持法理台獨。中國如何詮釋美國的意圖真的是北京自己要做的判斷,」陳鼎說。
台海分歧須和平解決
在白宮國安會1月10日一場關於台灣選舉的電話記者會上,資深官員說,拜登在三藩市與習近平會談時重申了美國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會改變,但接下來的說法與11月白宮發佈的會談紀要有些許不同。
官員說,拜登向習近平表示:「我們支援跨台灣海峽對話,並期望台海分歧以和平方式解決、不受脅迫,而且是台海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我們不對跨台海分歧的最終解決採取立場,只要它們的解決是和平的。」
陳鼎教授注意到拜登政府使用了「台海兩岸人民都可接受的方式」這樣的表述,因為包括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近幾年來的說法,都稱台海分歧的解決方式必須是和平的,而且要「經過台灣人民的同意」。
對於這種微妙的變化,陳鼎說,拜登政府起初的說法是台海分歧「應該以符合台灣人民意願及最佳利益」的方式來解決,不過在台灣總統選舉前有了改變。
「清楚的是,它的目的是要緩和跨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因為民進黨的賴清德在整個選戰中一直都居於領先,並且被預期將贏得總統大位,儘管競爭極為激烈,」陳鼎說。
一中政策及戰略模糊的靈活運用
陳鼎認為有意思的是就在台灣大選後,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發佈的祝賀聲明,以及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蘿拉·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發表的講話,都強調美國期待台海分歧以和平方式解決,「不受脅迫和壓力」,兩人都沒有再提到這個和平方案必須為海峽兩岸「雙方人民可接受」或「台灣人民同意」。
他還說,羅森伯格在被問到諾魯與台灣斷交的回應上甚至還提到聯合國2758號決議「並沒有決定台灣的地位、沒有禁止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禁止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系統。」
「因此,」陳鼎說,「在大選後,由於當選總統賴清德已承諾要遵循蔡英文總統的兩岸政策並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顯然華盛頓已經有足夠的承諾提供給北京,因此美國選後的言辭也傾向較支持台灣。」
他說,這正是美國一中政策及戰略模糊框架正在運作中的一個最佳示範。
「它有創造性也有延展性,讓華盛頓能夠在北京及台北之間傾斜重心,以便達到一個健康的平衡來確保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