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以哈衝突是否會打亂美國印太戰略,將其再拉回中東?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左)在以色列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總統以撒·赫爾佐格握手。 2023 年 3 日。

文/voa孫承

在哈瑪斯武裝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近四個星期後,人們越來越擔心,這場突發的以巴衝突是否會波及美國多年來潛心打造的將戰略中心逐步轉向印太地區的安全戰略,將美國又拉回了傳統熱點地區–中東。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目前正在中東訪問,在力促以色列同意「人道暫停」的同時,竭力避免戰事蔓延成為一場大規模的中東戰爭。這已經是布林肯自哈瑪斯發動武裝襲擊以來第三次中東之行,在上個月喬·拜登(Joe Biden)總統訪問以色列之前,布林肯曾經在中東停留了長達六天之久。

本星期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對美國會捲入衝突倍感擔心。昆尼皮亞克大學e) 星期四公佈的民調說,絕大多數選民 (84%) 非常擔心 (43%) 或有些擔心 (41%) 美國將捲入中東軍事衝突。

幾個星期來,該地區的美軍幾乎每天都遭到襲擊,除了兩艘航空母艦打擊群外,最近幾個星期美國已向該地區增派了數千名官兵。此外,美國新聞網站阿克西奧斯(Axios)援引美軍官員提供的消息報導說,在世界其他地區成千上萬的駐軍也被告知說,他們可能會被派往中東。

美國戰前的中東佈局

從四方安全對話(Quad)到「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美國近年來一直致力於以多邊合作的方式應對中國的挑戰,而這一戰略同樣適用在中東。去年7月,美國、印度、以色列、阿聯酋就共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召開首次領導人峰會,宣佈成立名為I2U2的中東版「四方安全機制」。

新安全對話中,以色列居中地處十字路口,東部走廊橫穿印度與阿拉伯海灣國家,北部則通過約旦和以色列將海灣國家與歐洲連成一線。該計畫地緣政治上即可緩和中東地區國家和以色列的緊張關係,又可挑戰中國在西亞和中東的影響力。

直接參與早期討論的一名以色列前高級官員告訴數字新聞網站Axios說:「沒有人大聲說出來,但這個項目打從第一天開始,就與中國有關」。

然而,哈瑪斯的突然襲擊使這盤一舉多得的好棋戛然止步不前。

I2U2四方安全機制的基礎被認為建築在以色列與阿聯酋等阿拉伯國家2020年簽署的《亞伯拉罕協定》之上。美國斡旋下達成的《亞伯拉罕協議》曾開啟了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雙邊關係正常化的外交進程,以色列先後與埃及、約旦、阿聯酋、巴林和摩洛哥五個阿拉伯國家建立外交關係。鑒於阿拉伯國家曾一直通過拒絕建交的方式來向以色列施壓,該協議也引發了巴勒斯坦人的不滿,抨擊協議把他們的建國議題拋到了一邊。

以哈衝突以來,中東地區連續爆發大規模反以抗議,摩洛哥和阿聯酋等《亞伯拉罕協議》的阿拉伯成員國面臨壓力。「儘管(中東)大多數國家並不民主,但掌權的領導人也不能無視人民的感受,」麻塞諸塞大學洛厄爾分校政治學系副教授德伊娜·阿卜杜勒卡德爾(Deina Abdelkader)對美國之音說,不幸的是,美國在該地區盟友的領導人現在對民眾對以阿衝突的情緒無能為力。

不過在另一方面,也有跡象顯示,美國在該地區取得的重大進展並未因以哈戰火而完全付之東流。近幾個月,以色列一直在和作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沙國談判,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John Kirby )上星期對記者表示,沙國向拜登政府保證,他們仍希望在加薩戰爭結束後達成一項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協定。

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安東尼·魯傑羅(Anthony Ruggiero)指出,即使在10月7日之前,這些問題都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不過沙國已經表示希望恢復美國與以色列的談判。這位元美國前負責核武器制裁事務的高級官員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我們將看看一兩個月、或三個月後會發生什麼,看沙國和以色列的正常化談判是否重回正軌。」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負責外交事務的官員最近也表示,《亞伯拉罕協議》並未因以哈戰爭受到威脅。「協議是我們的未來。」阿聯國民議會國防、內政和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阿里·拉希德·努埃米(Ali Rashid Al Nuaimi)本星期二表在一次公開活動中說,這不是政府之間的協議,而是一個「改變該地區的平台」。

美國或從未真正抽身中東

在頂峰時期,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國就分別駐有多達10萬和16萬大軍,但據美國國防部今年6月透露,美軍在中東多個地點的駐軍總共只有3萬多人。

自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以來,美國已大幅增加了在中東的軍事存在,美國新聞網站阿克西奧斯(Axios)根據對在中東不同國家駐軍人數的統計報導說,美國目前在該地區的駐軍已經多達4萬5千人。

美利堅大學教授、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智庫中東問題研究所中東-亞洲專案主任約翰·卡拉布萊斯(John Calabrese)說,在美國減少在中東軍事存在的問題上,「人們的看法–或許還有願望–長期以來與現實存在差異。」他對美國之音說,美軍雖然曾經在伊拉克的大量駐軍,但那是一個他所稱的「非自然的峰值」,「美國軍隊並沒有‘離開’該地區」。

這位中東和亞洲問題專家承認最近幾年美國的確有些忽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他說:「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是沒有引起多少認真關注,但其前提是,人們深信當地條件對於認真的締造和平努力來說還不‘成熟’」。

前白宮高級官員、保衛民主基金會的魯傑羅來說,儘管有時政治家會說我們應該關注這個地區或那個地區,但美國作為全球強國,不論重心如何從一個國家轉向另一個國家,但現實是,美國總是會在那裡,總是有美國的利益、美國的盟友和夥伴。

「美國是全球大國,隨之而來的是,對所有這些地區的責任。」他說。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結束在中東之行後將於下星期前往日本、韓國和印度訪問,美國國務院星期四表示,這一行程表明美國仍然「高度關注」印太地區。

「國務卿的該地區之行表明了我們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持久承諾和關注,」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說,「即使在身處全球其他挑戰之中也是如此。」

中國在中東看到了機會

上星期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10月27日,聯合國以120票贊成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一項有關以巴問題的決議,決議隻字未提哈瑪斯,然而一些與美國幾十年來風雨同舟的最堅定的盟友都沒有與美國一起投下反對票,其中包括英、法、德、日。

「這是聯合國和人類至暗的一天」,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埃爾丹(Gilad Erdan)在決議通過後說,「決議中隻字未提哈瑪斯,仿佛戰爭是無緣無故發生的」。他甚至質疑這份決議的目的是否是為了束縛以色列的手腳。他說:「摧毀哈瑪斯的唯一方法就是剷除他們。你們為什麼不追究哈瑪斯的責任呢?」

中國本月開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負責安排安理會議程。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已經表示,巴以局勢是本月安理會議程的首要議題,當務之急是推動「停火止戰」。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星期五(11月3日)在與沙國外交大臣費薩爾通話時表示,中國將「儘快出台有助於緩解當前危機、維護巴勒斯坦人民正當權利的決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五(11月3日)在談到中東局勢時不點名地間接批評美國說,「片面袒護一方而忽視另一方的正當訴求,都會導致地區失衡,引起衝突擴大升級。」

「北京在這場危機中看到了一個機會,可以將自己與西方對以色列的支持區別開來。」中東問題專家卡米爾·隆斯 (Camille Lons) 星期五在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網站上撰文說。她說,當前危機引發的國際分歧只會助長中國關於西方主導的全球秩序需要重塑的說法,而中國近年來一直試圖將自己打造為國際舞台上的不同領導者。

美國的中東政策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建築在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持之上,如果說上星期聯合國的投票凸顯了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挑戰,同一天中國官媒上的另一條消息可能會在另一領域撼動美國中東、乃至全球地緣政治的另一基石:石油美元。

上星期五,在國際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中東戰火之際,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通過在交通銀行開立的數字錢包採購了一船原油,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油氣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中使用數字人民幣。

在上世紀70年代金本位制終結之後,中東國家的所有石油交易都開始以美元結算,而美元之所以長期穩居世界第一貨幣的主要原因之一被普遍認為其在全球石油貿易中占主導地位,這筆交易的完成使中國和中東國家的石油交易最終可能完全繞過美國主導的現有國際支付體系。

與美國駐軍數萬相比,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迅速上升的同時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軍事存在,但中國是很多國家的第一大交易夥伴,貿易額是美國的兩倍多。中國官方的資料顯示,去年2022年中國同中東國家貿易額達5071.52億美元,同比增長27.1%,而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統計,2022年,美國與中東的商品和服務貿易總額約為2120億美元,在該地區的直接投資還比上一年略有下降(0.8%)。

「世界已不僅僅只靠軍事力量,因此中國得以在國際經濟中佔據強勢地位。」麻塞諸塞大學洛厄爾分校的阿卜杜勒卡德爾教授說。

連結:以哈冲突是否会打乱美国印太战略,将其再拉回中东?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