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軍事

從殘酷的以哈戰爭中,習近平看到了好處?

2023年5月11日以色列鐵穹反導系統在以色列阿什凱隆附近攔截一枚從加沙地向以色列發射的飛彈

文/voa方冰

以哈戰爭爆發以來,儘管全世界許多國家都表達了對哈瑪斯恐怖主義的譴責和對以色列的支持,但北京堅持只呼籲停戰而不譴責哈瑪斯。

專家認為,北京在中東的利益使其想做「兩面不得罪」的中立調停人,儘管北京繼續擴大其在中東的影響力,但並不想取代美國在中東的角色。有鑑於此,美中雙方正尋求改善關係的努力,將不至於因這場戰爭而受到太大影響。

上週末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致命襲擊之時,美國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正在北京訪問,他當面敦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跟以色列人民站在一起,譴責哈瑪斯的恐怖主義襲擊。

雖然習近平並未對此作出正面回應,但舒默在結束訪華的記者會上表示,北京至少做了兩件事:第一,在他對中國外交部聲明僅對平民傷亡表示悲痛表達了失望之後,「他們糾正了這一點」,增加了對所有針對平民襲擊的譴責,儘管仍然沒有提哈瑪斯的名字。

第二,舒默說,「我們也要求中國利用其對伊朗的影響力,……盡一切努力不讓伊朗通過他們自己和(黎巴嫩)真主党蔓延這場大火。」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說,中國表示將把美國的資訊轉達給伊朗。

北京的立場可以概括為:呼籲冷靜克制「立即結束敵對行動」,重申支持以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作為擺脫衝突的「兩國解決方案」,隨後又增加了「譴責所有針對平民的襲擊」,但不譴責哈瑪斯。

對於哈瑪斯這次殘忍地針對平民的恐怖主義行為,全世界許多國家立即譴責哈瑪斯,尤其是美國、印度、日本等國表達了對以色列的支援,但北京顯然只想保持「中立」。

蘭普頓:習近平看到了好處

「我預計習近平會看到讓美國捲入不斷升級的暴力事件的好處,」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大衛·蘭普頓(David M.Lampton)通過電子郵件告訴美國之音。

蘭普頓認為,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的襲擊立即瓦解了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有可能達成的和平協議。而這一和平協議的達成顯然會「增強美國的影響力」。

「我預計,北京(從哈以戰爭中)看到了獲得狹義戰略收益的機會,而非與華盛頓找到共同點的機會。蘭普頓說。

但不同的看法認為,這場嚴重的衝突也可能粉碎了中國承諾幫助促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談判的希望,中國官媒曾大力宣傳中國國家主席提出的三點建議將幫助巴以實現和平,但現在這一可能性遭遇了新的挑戰。

北京在以哈戰爭中走鋼絲

「這就像他們必須表演的走鋼絲,」《日經亞洲》引用耶魯法學院中國中心研究員莫里茨·魯道夫(Moritz Rudolf)的話說。「他們從該地區的穩定中獲得經濟利益,他們也增加了自己的政治角色。」

中國與巴勒斯坦領導人歷來關係密切。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今年在近二十年的任期內對中國進行了第五次正式訪問。但近年來,中國也加深了與以色列的關係,投資於基礎設施和該國充滿活力的技術部門。

「中國喜歡與巴勒斯坦人站在一起,但(中國)反對恐怖主義,並與以色列有著重要的貿易和技術關係,」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通過電子郵件告訴美國之音。

「對於此類棘手衝突,中國通常採取的立場是合理的但也是無用的,即(聲明)此類衝突只能由雙方和平談判加以解決,」黎安友教授說。

「與所有國家一樣,中國也受到戰爭法(國際人道主義法)的約束,」但黎安友認為,北京不會去強調這一點,「因為這樣做可能只會得罪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

《日經亞洲》的報導說:「北京似乎更願意扮演調解人的角色。」今年3月,中國促成了激烈的競爭對手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之間的交往,從而實現了外交和解,此一成就被當作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成果。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中東和非洲研究高級研究員史蒂文·庫克(Steven A. Cook)對中國在哈瑪斯-以色列戰爭中的角色做了概括:

「中國繼續尋求以各種方式擴大其在中東的影響力。中國不想在那裡取代美國。當然,他們確實希望將美國趕出東亞,但在吸取了美國在中東的教訓後,他們確實希望美國繼續參與東地中海和波斯灣事務。」

黎安友:以哈戰爭不會影響美中關係

近幾個月來,美國和中國官員之間的溝通有所增加,使多年來因台灣、COVID-19 的起源以及對中國間諜活動的指控等問題導致的緊張關係有所緩和。

11月亞太經合組織 (APEC) 峰會將在三藩市舉行。美中兩國政府的外交官正在為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利用這次峰會機會會晤做各種準備。拜登和習近平都缺席了9月在新德里舉行的G20峰會。

正在殘酷展開的以哈戰爭,以及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立場將如何影響美中關係的現狀?從這次美國參院訪華團與中國官員的互動,至少目前沒看到它對美中關係增加了新的變數。

以對華強硬著稱的參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籍的舒默,在訪問北京時向習近平明確直言 「美國要公平和穩定」、「我們需要對等」、美國尋求與中國公平競爭等訊息,同時批評了中國對這場戰爭初始表達的立場。

而習近平向美國國會議員訪華團釋放了希望改善關係的訊號,「我們有一千個理由改善中美關係,沒有一個理由毀掉中美關係。」習近平還說:「競爭和對抗不符合時代潮流,更不符合解決自身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

「我認為不會有任何影響,」黎安友教授說。「除非——我非常懷疑情況是否如此——事實證明伊朗幫助了哈瑪斯,而中國通過幫助伊朗幫助了哈瑪斯。伊朗根本否認參與其中,即使伊朗是在撒謊,我也非常懷疑反對恐怖主義的中國,會以任何明知的方式參與其中,即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的設備落入了哈瑪斯手中。」

但是蘭普頓認為,如果北京在以哈戰爭中採取不譴責哈瑪斯恐怖主義行為的立場,「那麼很難看出這一切會改善下個月拜登與習近平會晤取得富有成效的前景。」

連結:从残酷的以哈战争中,习近平看到了好处? (voachinese.com)

以哈衝突誰之過?中國官媒:美國

文/voa文灝

北京尚沒有在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暴力衝突上明確選邊站,但其控制的官方媒體已經開始打造一種有利於中國「和平使者」形象的敘事模式,同時不斷指責美國要為這場衝突負責。

強調以色列反擊對平民的傷害

衝突發生後,中國外交部多次呼籲雙方「停火止戰,恢復和平」,但從未直接譴責對以色列首先發起襲擊的哈瑪斯武裝組織。在以色列發起反擊後,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0月1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對巴勒斯坦安全和人道主義形勢嚴重惡化深表關切」。

長期觀察中國官媒的美國獨立學者金培力(Philip J. Cunningham)指出,中國電視新聞在報導以哈衝突時,避開了展示哈瑪斯殘酷對待以色列平民的畫面。美國之音也發現,中國各級官媒這幾天不斷報導以色列的反擊對巴勒斯坦地區和當地民眾造成的傷害。

在社交媒體上,一些中國人開始強調以色列的「瘋狂」:「以色列針對平民的無差別轟炸和殺戮,是戰爭罪,應該被所有正義群體譴責。」《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前總編胡錫進在一篇微博帖文中表示,「以色列何時地面進攻加沙?接下來的仗會怎麼打?會不會出現一場現代‘屠城’」?與一些狂熱的反猶太主義的人稍有不同,胡錫進強調,「中國的輿論不應支持哈瑪斯對以色列平民實施攻擊。」

金培力表示這很像中國官媒在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的方式。

「目前為止,哈瑪斯被假定無辜,正享受著‘朋友’的待遇。但不像強大的俄羅斯,它是一個暫時的盟友,可以過一段時間被拋棄,」 金培力在寫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

中國將以哈之戰歸咎於美國

如果說北京尚未明確在以色列和哈瑪斯當中選邊站,這場衝突中有一個國家承擔的責任從一開始就是明確的:美國。

在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突襲的第二天(10月8日),官媒《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就發表評論文章,其中將矛頭直指美國。文章寫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在巴以問題上‘拉偏架’是顯而易見的,歷史上的多場中東戰爭都有美國在背後推動。而在此次巴以衝突升級後,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迅速選邊站隊的做法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倒更容易火上澆油。」

10月9日,《環球時報》再發社評,譴責美國要求其他國家譴責哈瑪斯的暴力襲擊:「美國和不少西方國家的言行和做法,實際上還是在拱火,而不是讓事態降溫。」

美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支持以色列。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四(10月12日)在以色列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舉行了會晤。在中國媒體眼中,布林肯此行是為了犯下「戰爭罪」的以色列開「綠燈」的。10月12日,中國的多家媒體以「在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遭多名記者質問:以色列全面封鎖加沙是‘戰爭罪’,為何不叫停?」為題,意圖展示美國在哈以問題上的雙標。報導強調國務院發言人表情「尷尬」,回答問題「支支吾吾」。報導還特別提到布林肯是猶太人後裔。

在前身為推特的社交媒體平台X上,《環球時報》和《中國日報》多次發佈社評和漫畫,批評美國企圖在這場衝突中謀利。在一幅漫畫中,代表著美國的軍艦駛向衝突爆發的地區,一個象徵著美國的「山姆大叔」人物喊著:「那裡有生意!」

《中國日報》歐盟分社社長陳衛華也在X上的一條帖文中寫道:「美國在巴勒斯坦-以色列衝突中的偏袒是這場衝突持續不斷的一個原因。」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中國、香港、台灣地區研究主任王亞秋在本周接受美國之音的文字採訪時指出,中國一向將美國塑造為中東衝突中的壞人。

「在以色列-巴勒斯坦的衝突上,中國政府總是宣傳一種敘事模式,那就是一切都是美國和其盟友的錯,」 她寫道。「這和中共宣傳的關鍵目標是一致的:在國際社會中詆毀美國。」

打造自己熱愛和平的形象

在指責美國的同時,中國正試圖通過輿論強化自己熱愛和平的形象。

「解決巴以衝突循環往復的出路在於恢復和談,落實‘兩國方案’,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通過政治方式實現全面妥善解決,使各方合理關切得到保障。中方將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此作出不懈努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本周表示。

面向中國海外讀者的《中國日報》也在一篇英文評論文章中表達了同樣的態度。

《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前總編胡錫進在一篇微博帖文中表示,支持和平解決紛爭是中國應當一直採取的外交方式:「我們應當堅決反對任何針對平民的殺戮,反對無差別、針對對方整個社會的冤冤相報。這樣的聲音不管起不起作用,我們都應該喊下去。這是道義,也是中國的外交利益之所在。」中國的輿論不應支援哈瑪斯對以色列平民實施攻擊

但學者金培力則認為,北京在以哈衝突和俄烏戰爭上追求所謂「雙贏」的外交政策是「懶惰的」。「如果中國真的有一個原則性的態度並遵從於它也就算了,」 他寫道,「但這裡根本就沒有原則,只有為自身著想的機會主義罷了。」

連結:以哈冲突谁之过?中国官媒:美国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