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軍事

美國防官員:中國依舊透過解放軍改變國際局勢

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2023年10月5日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研討會上表示,美國依舊認為中國是目前唯一有能力、而且有意圖改變國際秩序的國家。

文/rfa

在美國政府提交《中國軍力報告》前夕, 美國國防部官員在一場學術研討會上表示,中國至今仍把解放軍作為對外脅迫的工具。

面對中國崛起,美國國防部自2000年開始,每年都會向國會提交《中國軍力報告》(China Military Power reports),這是外界得以窺探美國官方對於中國解放軍實力及野心的解讀。

今年度的中國軍力報告也將在幾周後發表。本週四,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的研討會上,提前透露部分內容。

拉特納表示,美國依舊認為中國是目前唯一有能力、而且有意圖改變國際秩序的國家。隨著中國武力不斷擴張及現代化,解放軍成為中國政府對外脅迫的工具,影響區域和平穩定及美國自身利益,因此被美國視為最大的挑戰。

對此,他說美國希望能與中國軍方高層直接溝通,但遭中方多次拒絕:「我們有幾次不定期的交流。(例如)去年11月,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曾在東盟防長擴大會議門外,與中國國防部長會談,但那也是奧斯丁最後一次與中國解放軍的直接接觸。」

為了維持印太地區的自由及安全,拉特納表示,拜登政府將繼續強化與盟國的合作,幫助台灣及東南亞等小國面對強大的中國武力時,還能取勝。

然而,美國這種和盟國合作的做法,看似從四面八方圍堵中國,是否更讓關係緊張的中美兩國下不了台階?

習近平認為西方終將式微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中國業務主任、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副助理國務卿華自強(Rick Waters)表示,美國的目標不是要改變中國,而是避免意外發生衝突:「美國要讓盟國覺得能負責任地處理對中關係,這十分必要。我再重申一次,美國不是要改變中國或其戰略,而是增加他們在個別政策上恣意妄為的成本。」

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EI)資深研究員卜大年(Dan Blumenthal)則認為,儘管美國和盟國對中國晶片出口進行管制,重傷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但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認為西方列強終將式微。「(習近平認為)目前國際政治的特徵是混亂。但在這混亂當中,習近平就說過,他認為中國會取得重大勝利。」

中國何時攻打台灣?

中國軍事活動日趨頻繁之際,再加上美中關係緊張,也導致外界擔憂台海成為美中爆發戰爭的導火線。對此,美國國防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研究員施燦德(Chad Sbragia)表示,雖然中國沒有對收復台灣,提出明確的期限,但愈靠近外界預估的統一大限 – 2049年,台海關係恐怕只會越來越糟:「除非台海雙方能達成和平的安排,雙邊爆發衝突,基本上是無法避免的。」

針對台灣即將在2024年舉行總統大選,選情是否也會左右台海局勢,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專案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儘管台灣的統計資料顯示,只有5 %的人民支持統一,但這並不代表中國會失去信心,何況近期中國控制民意的能力,更是前所未有。

但葛來儀也表示,要想不讓中國失去信心而爆發台海戰爭,美國也得貫徹一中政策,對外說明不放棄和平統一的選項:「不排除各種可能性,對美台雙方都有利。我們不能完全把和平統一這個選項給劃掉,過去幾任美國政府都會說我們支援台海雙方和平協商的任何結果。」

連結:美国防官员:中国依旧透过解放军改变国际局势 — 普通话主页 (rfa.org)

美國防部高官:台海衝突既非迫在眉睫,也非不可避免

文/法廣

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10月5日在參加智庫活動時表示,美方在密切關注中國在印太地區行為的同時,繼續全面致力於其在該地區的「一體化威懾」戰略。

拉特納在出席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年度「中國的力量:待辯論」研討會時提出,「印太地區的衝突既非迫在眉睫,也非不可避免,因為當今的威懾力量是真實而強大的。我們正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一起,通過推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共同願景,為保持這種狀態作出比以往更大的努力」。

拉特納在預覽五角大廈即將發布的《2023年中國軍力報告》時說,美國國防部評估認為,「中國領導人越來越多地將解放軍(PLA)作為支持其修正主義目標的脅迫工具」。

拉特納續稱,「你們經常從本屆政府那裡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是世界上唯一有意願、而且越來越有能力以嚴重損害美國切身利益和全球和平與穩定的方式重塑國際秩序的國家。即將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將說明為什麼這一評價依然如此」。

拉特納稱,中方「迅速擴充其核力量,並使之現代化和多樣化,而這一切都缺乏透明度,並進一步延伸到太空和網絡等領域」。他指責,中方對與美國國防官員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缺乏興趣,並指北京曾多次拒絕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其他防務官員進行溝通的邀請。拉特納表示:「我們將繼續呼籲我們(兩國)的最高防務官員之間進行實質性對話」。

拉特納強調,「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知道這一點:印太地區的衝突既非迫在眉睫,也非不可避免,因為當今的威懾力量是真實而強大的。我們正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一道,通過推進區域和平與穩定的共同願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努力地保持這種狀態」。

拉特納稱,在未來十年及以後,美國國防部將對維持印太地區威懾力的關鍵能力進行投資。他說,這些投資將「加強我們的作戰優勢,利用敵手的弱點,應對印太地區的關鍵挑戰」,目的是加強美方的戰鬥威懾力,確保美國在衝突中獲勝。

拉特納還介紹了五角大廈與印太盟友及合作夥伴的合作,「以實現美國在該地區的部隊態勢更具機動性、分佈性、韌性和殺傷力」。他指出,與澳大利亞、日本和菲律賓的重要夥伴關係凸顯了美國的能力,並開創了在印太地區加強合作的新時代。

拉特納指出,奧斯汀最近對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訪問是美國防長首次訪問該國。今年5月,美國和巴新承諾在安全方面開展合作。他指出,通過拜登總統、防長以及政府各部門同事的不懈努力,美國在過去的12個月裡共同推進了在加強同盟及夥伴關係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講話最後,拉特納表示:「因此,最後請允許我說,根據今天會議的主題,解放軍的力量當然很重要。但我們的力量也很重要,我們的盟友和夥伴的集體力量也是如此。繼續在印度-太平洋有所作為需要美國政府投入大量的關注、資源並確定優先次序。我們將專註於採取必要的行動」。

就主持人提問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表示過,若有的話對統一台灣的時間表問題,拉特納回答稱,「我很樂意談及時間表問題,因為人們對此非常關注。我認為,中情局局長伯恩斯(Bill Burns)已經指出,習近平有解放軍現代化的時間表。這與侵略的時間表截然不同,而我們今天的立場是,我們認為衝突既非迫在眉睫,也非不可避免」。

拉特納說,「我們相信威懾力是真實而強大的,我們正竭盡全力保持這種威懾力。我們正在通過‘聯合作戰概念’使我們的作戰概念現代化。顯然,我們正在投資於與作戰挑戰相關的能力」。

拉特納續指:「在印度-太平洋,我們正在加強我們的聯盟和夥伴關係,我們正在使我們在印太地區的前沿存在分佈更廣、更有韌性、更有殺傷力,我們認為這些事情加在一起會加強威懾力,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進一步加強」。

拉特納提及,之前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被問及「你認為我們有機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不入侵台灣的情況下度過這個十年嗎?」,他曾給予肯定的答覆,但當時因為發言時間即將結束未能給予完整回答。

拉特納此番補充說,「但答案是肯定的。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需要集中精力。這需要關注和資源。但我確實認為,如果我們保持警惕,我們就能在未來繼續加強和維持威懾力,而且, 再一次:我們相信這就是當今的形勢。這就是我想說的」。

就中方是否會選擇「封鎖」台灣的選項,拉特納說:「我們非常注意這一點。我們正在部門內部密切關注此事。這裡只說兩點」。

在列舉了該情形將給世界經濟和供應鏈帶來的毀滅性影響,此舉必將導致國際社會共同對「封鎖」行為的抵制,以及對「封鎖」台灣島大小的面積在行動上絕非易事等觀點後,拉特納說,「因此升級的風險極高。所以我想說,就封鎖而言,當我考慮這個問題時,北京的成本看起來非常高,風險看起來非常、非常高」。

拉特納說:「但這是我的觀點,也是五角大廈的觀點」。

連結:美國防部高官:台海衝突既非迫在眉睫,也非不可避免 (rf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