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中高層「清喉嚨」? 王毅將訪美為拜習會鋪路

中國外長王毅

文/rfa

據美媒報導,中國外長王毅本月將訪問華盛頓為可能的拜習會鋪路。台灣的國安局長被問及此事時解讀,中美正在進行「清喉嚨」的動作。學者分析這可能是拜登總統四年任內中國領導人最後一次踏上美國領土的機會,美中應都會把握。

《華爾街日報》九月底的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美中正討論習近平最高經濟決策者、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訪問華盛頓,接著外交部長王毅也計畫於十月訪美,為「拜習會」鋪路。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3日也引述多名外交官指出,王毅十月稍晚將訪問華盛頓,處理日益冰凍的中美關係,並為可能的「拜習會」鋪路。美方官員預計習近平11月將前往三藩市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並與拜登會面。

美中官方尚未發佈相關資訊。

今年二月在美國上空發現中國偵察氣球事件後,美中關係降至冰點。六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曾與習近平會晤,接著美國財長、氣候特使接連訪中。中國外長王毅則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九月中在地中海島國瑪律他會談約八小時。

拜登任內習近平訪美最接近的一次

台灣的國際政經策略專家譚耀南接受採訪說:「美中雙方都同意、概念上都認為,今年下半年若不是最好機會,也大概是最後機會,在拜登第一任任內,最高級別美中元首坐下來論談的最後機會,雙方都有意把握這機會。美中過去做了很多,建立護欄、各自節制,周邊外交幕僚、二軌學者,以及執行政策的人盡力促成。」

台灣的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丁樹範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也分析,拜習對會面都有蠻高期待:「江澤民跟胡錦濤都有訪問過美國,習近平在川普時代也訪問過美國,在川普的佛州莊園見面。如果在拜登時期,習近平不能去,會讓拜登覺得連川普都不如?」

丁樹範表示,習近平希望跑一趟美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困難,特別資金不夠,房地產倒閉,公務員、老師都面臨減薪,公共汽車減班。中國同時制定很多新規則鼓勵外資、民營企業投資。中國需要美國資金去中國投資,解決中國資金需求問題。

美中都想穩定外交關係以顧好內政

丁樹範認為,習近平希望訪美行得到更多籌碼,但不會是當下對科技管制解禁:「習近平也清楚不敢有這幻想,因為華為推出新手機,美國可能更強化管制晶片。中美財政部、商務部成立兩個工作小組,中國期待美國在商業上更放鬆,對中國某些進口產品降低關稅。拜登則希望美中穩定有助他連任,希望中國作出承諾,比如台海演習規模不要擴大。」

丁樹範說:「美國經濟也不頂好,47天后美國政府預算能否通過都不確定,拜登在很多方面必須止血,至少不要再喪失更多分數。習近平也需要穩定外部,以集中處理內部困難,希望美台不要再有更密切往來,不要再有太資深行政官員訪台,中國一直擔心美中戰略競爭下,美國會把‘一個中國’政策掏空掉。」

丁樹範研判,如果拜習見不成就有點麻煩,中國會懷疑美國掏空一中政策,美國則不希望即將大選還得為可能的台海問題傷神。

台國安局長:美中高層在「清喉嚨」

台灣國民黨籍立委江啟臣4日在立法院質詢國安局長蔡明彥,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党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本月將率兩黨參議員訪問北京,舒默過去是民主黨內反中的鷹派,此次亞洲行訪問中、日、韓,卻沒有台灣,不像去年佩洛西議長訪台。今年聯大演講拜登也沒再提台灣,美中關係修復會否影響美台關係?

蔡明彥指出,拜習會是否有安排,觀察點就在王毅是否訪美,美中希望建立護欄,交流互動會增加。

蔡明彥形容:「現階段美中主要鋪陳和緩氣氛,不要讓戰略競爭態勢升高或失控,像是在‘清喉嚨’,談一些議題。」

江啟臣追問:「怕梗到?」

蔡明彥說,談一些議題之前,先清喉嚨,怕說不清楚。蔡明彥表示,國安局評估「拜習會」若成,定位仍是「象徵性」,為了管控與改善美中關係。但要觸及深入技術面議題很難 ,因為美中在高科技、關稅等議題高度競爭。若「拜習會」最後未舉行,則可能是考慮國內因素,例如習近平未出席本次印度的二十國峰會。

譚耀南說:「美中元首會面,是自去年十一月巴厘島最高級別會談,對全世界是好事,對和平穩定,降低誤判,增加可預期性是好事,當然對台灣不是壞事。美中發展和台美之間不必然是負相關。」

譚耀南認為,台美關係在非常穩定的框架之下,雙方是沒有正式外交的實質性關係、類夥伴關係,美國一中政策立場非常明確,維持台海穩定,反對一方用非和平手段違反另方意願下改變現狀。

連結:美中高层”清喉咙”? 王毅将访美为”拜习会”铺路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