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中國推出首部對外關係法,習近平要用法律武器對抗美國

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大會堂

文/VOA松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6月28日)簽署一項主席令,公佈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當天通過的《中中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法》,並將於7月1日起施行這一法律。

這項中共建政以來首次推出的對外關係法試圖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習近平宣導的所謂「戰狼」外交,在北京與美國及其西方盟友關係陷入困境之時,強化中方對被其視為威脅的行動進行「反制」的權利,特別是對抗美國在某些敏感領域對中國實施的高科技產品和設備的禁運。

美中兩國近年來由於在台灣、南中國海、人權等領域分歧加劇,關係持續惡化。雖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訪問了北京,試圖與中方一道讓兩國關係走上穩定,但是布林肯的努力顯然作用有限。美國國內一度十分響亮的要與北京脫鉤的呼聲近來略有減弱,但是美歐都清醒地意識到不能在敏感領域對中國供應商過分依賴的必要性。

「對於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危害中中人民共和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中中人民共和國有權採取相應反制和限制措施,」對外關係法第四章第33條表示。

「國務院及其部門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建立相應工作制度和機制,加強部門協同配合,確定和實施有關反制和限制措施,」對外關係法又說。

中國政府在鄧小平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的幾十年間,一直奉行韜光養晦、埋頭發展和悶聲發財的策略。但是自從習近平十年前主政以來,中國的外交依仗著其逐漸上升的經濟實力,開始講究有所作為,不僅以一帶一路計畫擴大在全球的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影響力,而且竭力推崇戰狼外交。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聲稱,對外關係法對保衛國家和支持中中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則將這部法律描述為「我國涉外法治體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格局和秩序複雜演變,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王毅在中國官媒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我國發展面臨更加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法治建設對發展對外關係、維護國家利益的作用更加凸顯。」

美國政府近幾個月以來,將一大批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指控這些公司或者協助當局監控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或者直接、間接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供支援。中盛頓還推動盟友對中國實施半導體技術和設備的出口禁運或限制,反制北京的經濟「脅迫」,並鼓勵盟友在貿易對話中要強調「去風險」。

北京當局將美方的這些做法視為對中國的打壓。習近平本人最近在北京會見布林肯時就曾警告說,美國「不能傷害中國的合法權益」或剝奪中國「合法的發展權益」。

中方官員長久以來就一直抱怨美國將經濟制裁用於外交,使其「武器化」並「長臂管轄」。但是抱怨歸抱怨,北京自己在2021年也通過立法,制定了自己的反外國制裁法,以便反制外國對中國公司和個人的制裁。

北京自己也在對外關係頻繁使用經濟制裁向制裁物件國施加政治壓力,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立陶宛等。

今年二月,北京以美國兩大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和雷神(Raytheon)向台灣出售武器為由,對這兩家公司實施制裁並課以罰款。

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克貝爾國際研究學院教授趙穗生的話說,北京即將實施的對外關係法中並未新增任何反制裁的工具。

「這是首部全面的對外關係法…但是讀起來更像習近平的外交政策聲明,」趙穗生對CNN說。

「為了反制西方的遏制,習試圖動用他可以動用的一切手段,包括所謂的法律手段,」趙穗生說。

連結:中国推出首部对外关系法,习近平要用法律武器对抗美国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