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雖有互動,拜登政府「投資、協同和競爭」的對華戰略不變
文/voa斯洋
美中關係最近幾日展示了「解凍」的跡象——美中商務部長進行了對話;在空缺4個多月後,中國駐美大使也抵美履新。5月26日(星期五)是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宣佈拜登政府「投資、協同和競爭」的對華戰略的一周年。專家們說,即便兩國官員展開了互動,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並不會改變,因為「拜登政府相信這是應對中國的正確方法」。
拜登政府將繼續推進「投資、協同和競爭」的對華戰略
2022年5月26日,布林肯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了等待已久的拜登政府的首個對華戰略。他將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概述為三個詞——「投資、協同和競爭」,即投資美國增強實力、與盟友協同合作,並在前兩者的基礎上,贏得與中國的競爭。
布林肯說,中國是唯一不僅具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而且也是有能力這麼做的國家。他說,北京的願景將使我們遠離過去75年來保障世界持續進步的普世價值觀。
2023年5月16日,布林肯在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就總統2024財年預算提案進行聽證時,在開場白中重述了這一觀點。他說,美國無法左右北京的道路,也不能等待中國自己改變其軌跡。「但我們可以讓自己處於有實力的地位,通過激烈競爭來塑造中國周邊的更廣泛的戰略環境,並推進我們的願景。」
布林肯也再次提到了他一年前提出的「投資、協同和競爭」的戰略,並表示拜登政府在投資和協同盟友方面取得了相當的進展。
「我們在國內進行了歷史性投資來加強我們的競爭力,包括通過兩黨基礎設施法、晶片與科學法案、以及降低通貨膨脹法案。我們與歐洲、亞洲及其他地區的主要合作夥伴協同,有條不紊地提升我們在世界各地的參與度,因此,在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方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趨向一致。」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布林肯在聽證會上這番話顯示,未來拜登政府還會繼續這樣的戰略。
「(這番話顯示)拜登政府相信這是應對中國的正確方法,他們為此加倍努力。這項戰略還在進行中,是不是一種成功的方式還有待觀察。但如果拜登政府再次當選,我預計不會有任何根本性的改變。」
她說,自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首次認為美國陷入衰退後,美國民主黨政府一直認為美國需要更加強大,這樣中國才不會被中國利用或是佔便宜。另外,她說,美國相信,與中國相比,盟友關係是美國的最大優勢,未來,這將繼續會是美國對華政策的重點之一。
在5月16日參議院撥款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丁(Lloyd Austin)以及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 Gina Raimondo) 一起呼籲國會批准相關預算,使得美國能夠更好地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協同盟友共同應對中國進展最大
美國地緣政治風險分析機構戰略預測(Stratfor)的高級副總裁羅傑·貝克(Rodger Baker)說,過去一年,在協同盟友共同應對中國方面,拜登政府取得的進展最大。
「美國已經讓日本人和一些歐洲人加入進來,對中國實施一些技術限制。我們已經看到美國與太平洋島國更加合作,也擴大了在菲律賓的足跡。因此,總的來說,美國似乎正在緩慢但穩步地收復它在過去幾年或幾十年中可能已經失去的陣地。」
沒有什麼能比近日七國集團(G7)廣島峰會的領導人在中國問題上發表聯合公報更能體現美國在協同盟友共同應對中國方面取得的成就了。
聯合公報說,G7在與中國的關係方面保持一致立場:各國必須抵禦中國的經濟脅迫,在經濟上不與中國脫鉤,但是將致力於「去風險」。在關鍵礦物、半導體、能源物資等重要物資供應方面,成員國將和其他國家合作,減輕對特定國家的依賴,加強供應鏈的韌性。七國集團也對台灣、新疆、西藏、香港與南中國海問題表達了嚴重關切。這份公報被認為是七國集團2021年英國峰會首次提到中國以來對北京的最強烈批評。
過去一年,美國與亞太關鍵條約盟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軍事關係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強。比如,美國正在向日本前沿部署第12海軍陸戰隊濱海團這樣更靈活、更具彈性和機動性的戰鬥部隊;美國不僅擴大與韓國聯合軍演的規模,並進一步承諾向韓國提供「延伸威懾」;美國進一步擴大在澳大利亞的軍事存在,並與英國一起幫助澳大利打造核動力潛艇;菲律賓向美軍開放更多的軍事基地等;美國與泰國的軍事聯繫也在繼續,兩國每年都要舉行「金色眼鏡蛇」的聯合軍演。
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不僅提升了與日本、澳大利亞以及印度的「四方安全對話」的級別,並推動美日韓的三邊軍事同盟。在廣島7國集團峰會期間,美日韓三國領導人還舉行了三邊會談。
國防部長奧斯丁在預算聽證會上強調了盟友和朋友對美國的重要性。他說:「美國之所以強大得多,是因為我們在世界各地擁有具有共同價值觀和戰略目標的朋友。我們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的合作對於維護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至關重要——這代表著任何競爭對手都無法比擬的戰略優勢。」
他表示,未來美國會與朋友和夥伴們在產業交流方面進行更多地協調,整合努力以發展創新的新能力,並讓軍隊更具互通性。
「戰略預測」機構的貝克認為,美國和盟友的一致立場可能會促使中國在未來與美國和西方打交道的時候會更加配合一些和友好一些。
他說:「如果我們看看中國的利益……(北京)現在要確保它能夠減緩美國建立更強大的聯盟夥伴,就算不是聯盟夥伴,至少也是結盟夥伴的這種明顯勢頭。各國越來越願意在中國技術、貿易動態和礦產資源等的某些方面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可能希望開始更加協作,更加合作,更加友好地展示他們可以與美國合作的地方,這樣他們就不會總是被直接視為競爭對手。」
投資美國也在進行中,可能會受國內政治的拖累
拜登政府上台20個月以來,美國先後通過了《美國救援計畫》(American Rescue Plan)、《兩黨基礎設施法案》(the 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晶片與科學法案》(the CHIPS and Science Act)、以及《降低通貨膨脹法案》(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5月16日在聽證會上說,這些法案代表了「對美國的投資是歷史性的,是一個世代以來才可以看到的對推進創新、技術、製造、勞動力培訓、供應鏈彈性以及確保我們未來競爭力和國家安全所需的基礎設施的承諾。」
目前,美國商務部正在投資500億美元用於加強和振興美國在半導體研發方面的地位,並顯著提高美國國內半導體製造能力。雷蒙多說,到 2030年,美國將成為半導體研發和製造的重要地區,將擁有發明前沿晶片架構、為每一種終端用途進行設計的實驗室,並大規模生產、採用最先進的技術進行封裝。她說,這種結合技術領先、供應商多元化和彈性特點,當今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存在。她認為,這將削減美國在對國防和經濟至關重要的微電子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也正在全美打造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技術創新和生產的生態系統。2022年9月,商務部發起了「重建更好的區域挑戰賽」(Build Back Better Regional Challenge),並挑選了21個優勝專案,利用私人資本和地區資產創造高品質的就業機會。預計這項投資計畫將在未來5年創造至少10萬個就業崗位。
根據《晶片和科學法案》的授權,2023年5月12日,美國商務部經濟發展管理局(Economic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宣佈,啟動區域技術和創新中心(Region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Hubs)競賽,通過彙集工業、高等教育機構、州和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組織以及勞工和勞動力合作夥伴,在美國各地創建技術中心,增強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技術創新生態系統。
不過,「戰略預測」的高級副總裁貝克擔心,拜登政府在國內投資方面會受到國內政治的影響。
他說:「在投資方面,不是很確定(能否成功)。很多投資他們最初有興趣,但在執行起來……就像我們在美國經常看到的那樣,它會受到很多的限制,比如美國能不能通過債務上限?在國內投資問題上,國內政治似乎會產生巨大影響。」
拜登政府和國會共和黨人此刻正就提高債務上限問題進行密切談判。美國目前的債務上限為31.4萬億美元。拜登堅持說,國會必須提高債務上限,而且不能把限制政府的未來開支作為先決條件。如果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將無法繼續支付現有的償債義務。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和國會共和黨人則呼籲以削減政府未來開支為前提,以換取提高債務上限一年。
5月25日,白宮高級官員和共和黨議員接近達成協議,將提高債務上限兩年,同時限制軍隊和退伍軍人開支之外的所有聯邦開支。
與中國競爭,除了「投資美國」之外,另一部分是保護保護美國的技術、資本和專業知識免受中國構成的威脅。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頒佈限制中國獲得先進晶片和製造設備的前所未有的措施。在因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而被列入實體清單的2,500多個實體中,將近700個(約占30%)來自中國。其中200多個是拜登政府列入的。
另外,最新報導說,拜登政府正在考慮簽署限制美國對中國某些高科技領域的投資的行政令,行政令的目的是限制中國獲得可提高其軍事力量技術的能力。報導說,現在這項行政令還在最後的敲定中,預計今年夏天的時候出台。有分析人士預測,這項行政令出台會再次將美中出現回暖跡象的關係打入谷底。
對中國立場「軟化」?
目前,美中正在力圖重啟雙邊關係。星期四,美中商務部長進行了對話。星期五,美貿易代表戴琪也與中國商務部長會面。5月23日,在中國駐美大使職位懸空4個多月後,中國駐美大使謝鋒也抵美履新。
但一些人將美中官員的重新接觸,以及此前拜登政府官員有關在對華經貿關係中去「風險」而非「脫鉤」的講話視為拜登政府對華戰略的「軟化」。
4月27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時公開表示,美國和歐洲國家並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美國只是希望「去風險化」。5月16日,國務卿布林肯聽證會上也強調:「我們不是要遏制中國。事實上,美國繼續與中國保持全面的貿易和投資關係,我們的大多數盟友和合作夥伴也是如此。我們支持去風險化和多元化,而不是脫鉤。」
國會共和黨人要求拜登政府對中國更加強硬。
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的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5月24日在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採訪時說:「拜登政府似乎正在緩和(與中國的關係)並恢復經濟接觸,並將其作為對中國的大戰略的核心支柱,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在經驗面前,錯覺占了上風。」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在5月19日發給國務卿布林肯的一封信中批評國務院「在中國的侵略面前軟弱和被動」。他提到了路透社最近的一篇報導。報導稱美國國務院據稱在2月中國間諜氣球事件發生後阻止與人權相關的制裁、避免對中國的實體實施制裁和出口管制,是為了避免破壞雙邊關係。
前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司成員,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資深研究員羅伯特·曼寧(Robert Manning)告訴美國之音,如果沒有政治支持,拜登政府的政策就不會實現。
他說:「拜登政府有點失去了對敘事的控制,因為國會對中國有負面看法,有太多的行動和敵意。拜登很難在他想要的領域取得進展。沒有政治支持,那麼,你就沒有真正的政策。」
分析認為,拜登政府應該向美國國會和民眾展示與中國接觸的好處,以及美國可以管控與中國的關係。
國會議員呼籲拜登制定更加全面的對華戰略
也有人認為拜登政府的「投資、協同和競爭」只是一些原則,並不是真正的戰略。
去年,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羅伯特·梅內德茲(Robert Menendez)和共和黨籍參議員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提出議案,要求拜登政府制定包括戰術在內新的全面對華戰略,這份議案被納入了《2022年國防授權法案》的補充協議中。
羅姆尼今年2月在參議院的一次聽證會上再次要求拜登政府制定全面對華戰略中的具體戰術:包括美國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全球貿易安排、可能想要實施的經濟措施、研發投資、軍事採購、全球傳播戰略、如何應對中國人進入美國大學、訪問美國實驗室、對中國人發放簽證的政策、美國將要參與的國際機構、美國的社交媒體策略、原材料以及在美國加工原材料的策略、美國國際開發署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