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日:中國開始扮演世界大國角色
文/法廣
隨着習近平開始第三個國家主席任期,中國在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上表現得越發大膽,長期以來採用的韜光養晦策略發生轉變。華爾街日報今天報道稱,中國開始扮演世界大國角色。
中國現在以世界大國自居,並已開始扮演這一角色。長期以來,對於遠離本國領土的衝突,中國一直不願介入,但隨着習近平開始第三個國家主席任期,北京方面正在展現一種新的魄力,以吸引志同道合的國家站在自己一邊,並在全球事務中擁有更大發言權為目標定位中國。
中國走出三年「動態清零」防疫政策造成的與世隔絕局面,遭遇西方世界對中國更不友好的態度。中國發出信號,認為自身已具備軍事和經濟實力,可以開始塑造一個更符合其利益的世界。
本月早些時候,在中國的斡旋下,沙國阿拉伯和伊朗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令世界震驚,這是中國介入中東動蕩衝突的一次大膽嘗試。
現在,習近平表示,他希望在結束俄烏戰爭的努力中發揮作用。他剛剛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進行了數天氣氛融洽的會晤,並計畫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進行俄烏戰爭開始以來的首次對話。
據華爾街日報稱,這些舉措可能不會帶來持久的外交突破,而且正如本周在莫斯科再次凸顯的那樣,中國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被認為傾向於俄羅斯,這削弱了在基輔支持者看來習近平作為一個中立調解人的可信度。周三早間,當習近平準備離開莫斯科時,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動了新一波導彈和武裝無人機攻勢,基輔地區的一所學校宿舍里有四人喪生。
但是,中國以如此高調的方式介入這些衝突的意願標誌着,中國對自身及其全球角色的看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傳遞出了一個信息:中國及其友邦不再非得順從美國領導的全球秩序,這也對華盛頓構成一個挑戰,美國正試圖塑造美國所認為的分化為民主國家和獨裁國家的世界格局。
中國長期以來奉行韜光養晦的策略,同時逐漸增強自身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
隨着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擴展到全球,在拉丁美洲、非洲和東南亞開展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基礎設施項目,這一策略開始發生轉變。中國必須保護在全球各地數以千億美元計的投資和人數持續增加的僑民,此外,中國對海外的戰略資源也有強烈的需求。
除了介入俄烏衝突以及沙國與伊朗的紛爭,過去幾周,習近平還提出了拓展其對世界的願景的三項新倡議,分別是全球發展倡議(Global Development Initiative)、全球安全倡議(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和全球文明倡議(Global Civilization Initiative)。這三項倡議雖然缺乏具體內容,但其廣泛的理念尋求將中國定位為這樣一個國家:那些警惕於美國霸權的國家和地區可以與中國做生意,可以向中國尋求安全保證,可以從中國這裡獲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