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社會政治軍事

經濟學人撰文稱:中美均在準備或掂量關於台灣的戰爭

台灣台北101大樓的一次煙花。

文/法廣

據中央社引述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3月11日發行最新一期雜誌,以台海風雲做為封面故事,標題為「為台灣而戰」(The Struggle for Taiwan),總共8篇的系列報導涵蓋當今挑戰、歷史、經濟、半導體、兩岸、國防、政治、國際關係等角度,深入分析台灣在中國的武力威脅下如何發展經濟及防衛戰力,其中一篇談及「美中在為台灣之戰做準備」以及如何能夠避免這場戰爭。

經濟學人報說,美國和中國正在為一場關於台灣的戰爭做準備。據該報特寫美國軍隊的演練稱,臉上塗滿了綠色和黑色,有些人的背包上還掛着毒刺防空導彈,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四團第三營的 「達克賽德」的士兵們登上了一對 「海獅」直升機,嘩啦啦地飛向附近的叢林。他們的指揮官乘坐更多的直升機,載着超輕型車輛和通訊設備跟在後面。任何多餘的東西都被拋在後面。沒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使用的那種視頻連接的大屏幕:為了避免被發現,海軍陸戰隊必須確保他們的通信融入背景,就像他們的偽裝融入熱帶綠色植物一樣肯定。演習的目標是:分散到一個未命名的島嶼周圍,與友好的 “綠色 “盟友聯繫,擊退 “紅色 “部隊的兩棲入侵。

忽略這些禮貌性的抽象概念。海軍陸戰隊正在為與中國的戰爭進行訓練,戰爭可能由入侵台灣引發。他們在沖繩的基地,位於日本群島的南端,離台灣只有600公里(370英里)。這兩個島嶼是美國軍事規畫人員所說的 「第一島鏈 」的一部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群島和島嶼,從日本延伸到馬來西亞,阻礙了從中國到太平洋的海軍通道。無論是從遠處騷擾中國船隻,還是可能性小得多的部署到台灣幫助擊退中國的登陸,海軍陸戰隊都將是任何衝突的早期參與者。

按經濟學人報道說,美國未來若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美軍印太司令海軍上將阿基里諾(Admiral John Aquilino)將負責督導作戰。阿基里諾在俯瞰夏威夷珍珠港的司令部表示,他的首要任務是「竭盡所能避免衝突」。阿基里諾說,「與中國交戰並非無可避免,也非迫在眉睫」,然而「假設嚇阻失敗,就得準備戰鬥並贏得勝利」;阿基里諾並警告,正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顯示的,「沒有所謂的速戰速決」。

經濟學人的報導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能力選擇戰爭時機,若他選擇了戰爭,許多行動可能偽裝成軍演。而美國國防官員表示,美方可能只能提前兩個星期看到戰爭在即的明確跡象,例如中國儲備血庫等,但若是中國軍隊要展開佔領鄰近中國大陸的島嶼等規模較小的行動,預警時間可能只有幾個小時。

經濟學人的報導說,美國將會像他們在俄烏戰爭中所做的,儘早揭發中國的戰爭準備工作,並號召國際聯合反抗。假設習近平下令直接侵台,對美國來說,要號召全球就比較容易,但中國可能企圖利用台灣的模糊地位,因為台灣與多數其他國家並無外交關係。若習近平以某些「挑釁」作為借口,並發動封鎖等未達戰爭程度的行動,美國或其盟邦的反應就可能不那麼果斷。

另一方面,中國方面也須做出重大決定:應該要只攻打台灣,希望在美國及其盟邦舉棋不定的時候創造既成事實?還是應該攻擊區域內的美軍,發動另一場珍珠港事件?若選擇前者,美國將可攻擊中國的侵略艦隊;若是後者,則幾乎可以保證美國將全心參戰,而且如果中國攻擊的是駐日美軍基地,日本也可能參戰。

據經濟學人報,美國因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失敗感到寬心,因為俄方出兵受挫已增加習近平對於共軍奪台能力的疑慮。

但是要維持台海的危險平衡,美國在行動時必須發揮精湛技巧,一方面必須透過加強美國及其盟邦和台灣,來強化習近平對於侵台的疑慮,同時又不能過火到讓習近平認為必須迅速行動,否則就得永遠放棄奪台。

據自由時報引述經濟學人報文章,在戰爭初期擊沉中國侵略艦隊,是保衛台灣的關鍵任務;美國與亞洲許多戰略家擔心,若失去台灣,由美國領導的區域秩序會被中國主導的秩序所取代,第一島鏈將無法再約束中國,反將成為中國把力量投射得更遠的平台。一位美國軍方官員形容:「台灣有如瓶口的軟木塞。」

該報還說,台海戰爭若爆發,將引發慘重經濟代價。經濟學人報引述蘭德公司和榮鼎集團評估分析,若長達1年,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將減少25%至35%,美國GDP減少5%至10%;鑒於台灣生產世界上90%最先進電腦芯片,半導體供應中斷將導致全球電子產品短缺,進而對世界經濟造成「不可估算」的極大損失。

連結:經濟學人撰文稱:中美均在準備或掂量關於台灣的戰爭 (rfi.fr)

經濟學人:美中為台灣而戰 避免戰爭須高度技巧

文/上報劉孜芹 

英國「經濟學人」最近關於台灣的系列報導指出,美國若想避免因為台灣而與中國開戰,必須非常小心行動。一方面,美國必須持續保持並加強與台灣的關係,讓中國不敢輕舉妄動;但另一方面,美國又不能「過火地」支援台灣,讓中國害怕若再不攻台,就會永遠地失去台灣,因而選擇發動戰爭。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周刊最近發表報導,以台灣風雲作為封面,標題為「為台灣而戰」(The Struggle for Taiwan),報導共有8篇,涵蓋歷史、政治、兩岸、國防、國際關係、經濟、半導體等角度,深入分析台灣在中國的武力威脅下,如何發展經濟及防衛戰力,其中一篇談及美中角力之下,美國將如何為台灣之戰做準備,或是避免這場戰爭。

這篇報導指出,美國未來若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美軍印太司令海軍上將阿基里諾(Admiral John Aquilino)將負責作戰。阿基里諾表示,他的首要任務仍是「竭盡所能避免衝突」,他認為,與中國交戰並非無可避免,也非迫在眉睫,但如果美國未能成功嚇阻中國發動戰爭,就必須準備戰鬥並贏得勝利,而且台海作戰也像俄烏戰爭一樣,「不可能速戰速決」。

報導分析,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能夠選擇何時發動戰爭,如果他選擇武力統一台灣,那麼最開始行動可能偽裝成「軍演」。美國國防官員表示,美國可能只有兩個星期的時間,能夠看到中國準備開戰的明確跡象,例如儲備血庫等行動。而且,如果解放軍只打算占領兩岸之間規模較小的島嶼,那提前預警的時間恐怕只有幾個小時。

就像俄烏戰爭,美國會盡早揭發中國的戰爭準備工作,並敦促國際社會合作,以遏阻中國的侵略野心。對美國來說,若中國直接攻打台灣,那相對容易贏得國際輿論的支持;但如果中國模糊台灣的國際地位,並以台灣的「挑釁行為」作為藉口,發動封鎖等非戰爭級別的行動,美國及其盟友便無法果斷行動。

而中國也須決定,是否只攻打台灣,趁著美國及其盟邦猶預豫不決時造成既成事實?但即便如此,美國也可以攻擊中國的侵略艦隊。另一個選項是,中國是否要攻擊區域內的美軍,製造另一起珍珠港事件?這將導致美國直接參戰,而且如果中國攻擊的是駐日美軍基地等其他國家,日本、南韓或菲律賓也都有可能參戰。

報導指出,美國官員在談及戰爭的可能性時,態度可能有些矛盾,一方面樂觀地認為美國能夠藉由新戰術及科技,獲得勝利;另一方面又對中國軍力的提高而感到不安,便有官員坦言:「我每天都為他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能力所震驚。」

與此同時,美國官員特別強調「分散式殺傷力」(distributed lethality)的重要性,亦即部隊必須能夠分散並不斷移動,以避免淪為容易攻擊的目標,同時還要維持戰鬥集結與協調攻擊的能力。分散式殺傷力仰賴美軍的協同作戰經驗及能力,也就是不同兵種及武器系統的合作與配合。

報導也提及,在戰爭初期擊沉中國侵略艦隊能否成功保衛台灣的關鍵,這項任務主要由潛艦及長程轟炸機肩負。儘管美國船艦的數量不如中國,但在水下作戰方面,美國仍保有優勢。不過,潛艦裝配的魚雷、水雷及巡弋飛彈會有用完的可能,這時美軍便須前往關島等地補充彈藥,在此過程,美方機艦也可能遭受攻擊。

許多軍事戰略家擔憂,如果失去台灣,由美國領導的亞洲區域秩序,恐怕會被中國的意志所取代,日本與南韓為了自保,也可能被迫發展自己的核子武器。一名美國軍官直言,台灣就有如瓶口的軟木塞,一旦失守,第一島鏈便不再是嚇阻中國的最前線,反而會落在中國手中,成為中國威脅全球的投射平台。

報導坦言,美國確實因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失敗而放鬆,因為俄軍的受挫,已經增加習近平對解放軍軍奪台能力的疑慮。不過,如果像要維持台海目前的危險平衡,美國必須發揮技巧,一方面持續加強與台灣及其他盟友的關係,削減習近平侵台的意願,但同時又不能「過火」到習近平按捺不住,而直接發動攻擊。

連結:經濟學人:美中為台灣而戰 避免戰爭須高度技巧 — 上報 / 國際 (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