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文視界:黨政機構改革,習近平為什麼五年要折騰一次
文/VOA鄧聿文
在乏善可陳的中國兩會上,黨政機構改革無疑是個重頭戲。在二中全會宣佈要部署新一輪機構改革後,外界充滿好奇,等待著兩會端出一盤怎樣的機構改革「大餐」來,港台媒體更預先放出消息,吊足了人們的胃口。不過,從兩會公佈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看,似乎有點雷聲大雨點小,傳言中的將公安和國安兩部劃出國務院,歸屬要成立的中央內務委員會管理沒有出現;雖然組建了一個新的金融監管機構,但也未暗示會成立中央金融工委。
習近平在2月28日舉行的民主協商會上,聲稱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突出重點行業和領域,針對性比較強,力度比較大,涉及面比較廣,觸及的利益比較深,著力解決一些事關重大、社會關注的難點問題,對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國務院的機構改革方案似未印證其話,現在看到的所謂改革,主要是重組了科技部,並新組建了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和國家資料局,調整了農業農村部職責,同時不再保留中國銀保監會和國家鄉村振興局——這兩個機構是上一次改革的產物,也對老齡工作體制和智慧財產權管理體制有所改動,此外,按5%的比例精減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這就是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全部內部,它的力度和涉及的部門,遠不能和2018年3月那次相提並論。
若僅僅是這種機構改革,還要中共開一次中央全會來審議和部署,有點小題大做,政治局決定就行了。從機構改革的新聞效應看,外界最關注的是公安部和國安部這兩個強力機構是否劃出國務院,劃出表明國務院再被削權,但如今沒劃出,意味著之前流傳的中央內務委員會或中央金融工委之類就不會再有?恐怕還不能下這個結論。因為國務院機構改革只涉政的部分,黨的那塊還得等兩會結束後才見分曉。此前二中全會公報披露,機構改革將聚焦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完善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優化機構編制資源配置,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理順行業協會、學會、商會黨建工作管理體制等七個方面,其中前三者又是重點。國務院這次機構改革方案涉及的也主要是前三個方面,但也非全部,後幾個方面則基本沒有涉及。因此,不排除設立中央內務委員會、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中央群團工作委員會等機構的可能性。
習近平上台後,在機構的設立及其職能配置上,特別看重兩樣東西,一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二是加強党的全面領導,党要統領一切。它們成為2018年黨政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同樣也是這次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只是此次和上次的區別,更在於強化黨的統領作用。因為在習近平看來,在中美對抗以及西方對中國的圍堵、遏制和打壓下,經濟安全、政權安全和國家安全問題空前凸顯,尤其科技和金融等是中國的短板,科技易被美國卡脖子,金融則易發生風險。這些問題和風險都是聯動的,牽一發動全身,而且外部的壓力會透過某種媒介轉移到內部。鑒於習這幾年的霸道和權力通吃,在黨內外得罪的人越來越多,他的政敵也很可能利用經濟、科技和金融上的漏洞給他挖坑,製造風險事件,讓危機升級,引發政治安全問題,進而動搖政權穩定。就此而言,經濟、金融和科技問題也是政治問題,馬虎不得。換言之,對習來說,強化這些領域的安全,既針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也針對黨內外的政敵可能的破壞活動。他對政權內部敵人的戒備其實不亞於前者。而加強党的領導,讓党更深地滲透進這些領域,能夠防範各類風險,阻截這些領域的風險外溢到政治領域,從而很好地防護政治和政權安全,可以說,這才是他在今年推動黨政機構改革的主要考量。
為更好說明這一點,以科技和金融為例。此次重組科技部,是要通過新型舉國體制,使政府、企業、學校形成一體化的國家主導的科研體系,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統籌領導,來應對美國對中國在晶片等產業的卡脖子行為。故把原科技部的高新司併入工信部,農村司併入農村部,外專局併入人社部,社發司併入衛計委等,讓科技部專司從研發到應用的科研全流程管理,主抓戰略規劃、重大專項、國家實驗室等事項,並由中央來統籌協調,以當年「兩彈一星」的模式,攻克晶片產業的發展瓶頸。
如果說科技管理體制的改革主要是為應對外部威脅,那麼金融體制的改革更多出於防風險的考慮。新設金融監管總局,將除證券外的所有金融領域的業務都歸這個新機構管理,同時撤銷原來的銀保監會,用這種合併監管的方式,擴大管理部門的監管半徑,讓其監管職責更明確,權力更集中,統籌性綜合性監管能力更強,從而達到加強對系統性、綜合性風險的防範能力的意圖。對習而言,金融領域的相對特殊性,是最易讓黨內外、國內外的敵人「興風作浪」的,而金融業一旦爆發系統性風險,將具極大的傳導性,波及經濟進而政治,危及政權安全。所以必須將金融監管機構牢牢控制在黨手中,並派自己信得過的人掌控它,習才會放心。對科技管理機構,也一樣必須控制在自己信得過的人手上。
儘管二中全會審議的黨政機構改革方案全文尚未發佈,外界也需要真正瞭解中國這次機構改革的內涵和意圖。某種程度上,它確實有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的一面,可萬改不會離其宗,本質上,是要強化中共的一黨統治體制,進而鞏固習的一人統治,防住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不讓某一領域的風險變成系統性風險影響乃至衝擊中共統治,不論這個風險來自外部還是政權內部。從此角度說,保經濟金融科技安全實際是保政權安全,也是保習的統治安全。理解了這次機構改革的此一根本目的,未來幾天若看到設立類似中央內務委員會等機構,是一點也不要奇怪的;相反,若不設立,反讓人生疑。
連結:聿文视界:党政机构改革,习近平为什么五年要折腾一次 (voachinese.com)
台學者看兩會:機構改革方案體現安全仍是重中之重
文/法廣
正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3月7日開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預計在10日表決通過。去年年底的中共20大為習近平開始第三個黨政最高權力任期鋪平道路,而國務院則要在本屆人大會議期間換屆改組,這項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是否傳遞某些資訊?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習近平第三任期的政策走向?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及東亞所特聘教授間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先生接受本台電話採訪時認為,這項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整體體現了習近平在中共20大上宣講的路線基調,改革措施雖然涉及多個領域,但體現的仍然是執政當局對安全議題的重視,安全始終是重中之重。
寇健文:「首先,從這次機構改革的目的來說,中共的慣性思維是確定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之後,通過組織路線來落實。所以,人事佈局、機構調整等,都是去年中共20大定調之後的延續和收尾。這次公佈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只是整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一部分,因為在兩會召開之前的二十屆二中全會,談到的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但現在只公佈了涉及國務院的這部分內容。關於黨中央的機構改革還沒有公佈。這是第一個要明確之處。」
「第二點,這次機構改革有一個背景。二十大的報告中提到了這個背景,也就是整個中國大陸,官方認為面對一個不安全或是正在轉變中的國內外環境,面對比較大的挑戰和機遇。面對這樣一個不確定的外在環境,機構改革的方向選擇了權力集中,也就是它的解決方案是權力集中。按照官方的說法,就是集中統一領導。目的就是要滿足國家安全的需求。這是我對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內容的理解。這個大致方向也和過去十年來中國政治發展方向,比如個人集權、黨委擴權、強國家弱社會等趨勢相近。」
「就改革的領域來說,目前公佈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共有13項,我們大致上可以把這13項內容分成幾個部分。一是科技領域,所以科技部重新組建,設立中央科技委員會、國家數位局、知識產權局等,這些機構或者是新組建,或者是做出調整。」
「第二個大的領域與金融業有關,這其中涉及到人民銀行,涉及銀監會改組——新組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的性質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也提到要深化地方金融管理體制等,大概有五六項(措施)都是屬於金融領域的……」
法廣:為什麼金融領域機構改革占這麼大篇幅?
寇健文:「這就要回看(中國金融業的)隱憂和碰到的問題。主要有兩大部分。第一是金融系統的腐敗。《人民日報》自己也有報道說,2022年上半年,金融系統已經有超過60位官員落馬。但腐敗之外,當局更擔心的是,這可能引起更大的金融風險。中共二十大報告一再強調安全。安全議題對中共來說,是重中之重。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安全這個名詞的頻率是91次!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高。但他們所說的安全並不只是單純的軍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也包含金融、環保等等。為什麼有這麼多涉及金融領域改革的內容,這實際上與金融安全,或者說與經濟安全有很大關係。」
「金融系統腐敗問題之外的第二大問題,是地方金融機構的監管問題。去年就曾發生河南省儲戶取款困難,就是儲戶取不出錢的問題,這實際上是監管問題。所以,在這次機構改革中,金融是很重要的一個改革領域。」
法廣:您覺得目前宣佈的這些改革措施能夠達到既打貪腐,又改善地方金融監管的目的嗎?
寇健文:「從方案內容整體來看,他們不太信任地方,所以要把權力向上收。這也是為什麼,對於他們所面對的轉變、不安全、不穩定的內外環境,官方一再強調集中統一領導。這裡的集中是向上集中,比如縣級的事務拉到地區一級。包括原編製的考核任用也變成以垂直領導為主。這是他們的習慣性思維,遇到問題,遇到挑戰或不確定的狀況的時候,他們相信的是舉國體制,權力向上集中。」
法廣:改革方案裡提到要設立國家數據局。這個安排的意義是什麼?
寇健文:「數據局設立與科技領域的改革有關,屬於科技領域的改革內容之一。正如我剛才所說,科技領域的改革不是只有科技部重組。在未來,數據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
「第三部分改革內容涉及到維穩。這與社會安全有些關係。這裡有三個部分 。第一是優化,農業農村部,農業部要牽頭返貧監測和幫扶,第二是完善老齡工作體制,這主要由民政部負責;第三是國家信訪局的行政地位改為國務院直屬。這三部分看起來互不相干,其實都涉及維穩,也就是社會穩定。」
「就是說,機構改革不能只看這次公佈的內容,而是要聯合二十大的背景,這樣整體看起來,我覺得其中邏輯很連貫,也就是安全二字是重中之重。」
總體而言,這項改革方案實際上是在進一步將權力向上集中,向黨中央集中。先於人大政協年會舉行的中共二十屆二中全會實際上為隨後提交人大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了框架,這個框架就是在各個改革領域,加強「黨建」。
兩會召開前,有香港媒體依據此前中共二中全會有關機構改革方案的表述,揣測公安部和國家安全部會脫離國務院,置身中共中央控制,組成所謂的內務委員會。人大期間公佈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對此沒有提及。但寇健文教授對此指出,這並不意味著這項方案不會提出,因為目前對外公佈的只是國務院機構改革,並不涉及黨務機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