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

中國發表文件促俄烏和談 布林肯表態台海危機非中國內政

烏克蘭戰事進入第二年。圖爲2023年2月24日,烏克蘭部隊和英國及加拿大的軍人一同在英國某基地,於戰爭週年紀念日進行哀悼。

文/rfa

在俄烏戰爭週年之際,中國外交部發表所謂的「涉烏立場文件」列出12點立場,中方雖強調停火止戰、啓動和談,但不見譴責俄羅斯,還要求停止單邊制裁。有專家提出,若俄羅斯失敗與重創,將對中國產生遏阻對台動武的省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台海危機並非中國內戰,這是確確實實的全球性議題。

中國外交部在2月24日俄烏戰爭一週年當天發佈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12點立場,包括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啓動和談、解決人道危機、保護平民和戰俘、維護核電站安全、減少戰略風險、保障糧食外運、停止單邊制裁、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推動戰後重建。

「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中方表態,「爲重啓談判創造條件和提供平台。中方願繼續爲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文件並未出現任何譴責俄羅斯的字眼,僅以不點名的情況下提到,「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使用生化武器。」

另一方面,中方要求停止單邊制裁。「單邊制裁、極限施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製造出新的問題。」

根據BBC中文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獲悉中國將就俄烏戰爭提出政治解決倡議表示,還未看到有關檔,將在看到具體內容後得出一些結論,強調「我們希望與中國進行會晤」。「我認爲總體來說,中國開始談論烏克蘭並且發出一些信號,是非常好的事。」澤倫斯基說。

中國扮調停者意圖爲何

台灣的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接受訪問分析,俄烏雙方在冬天集結部隊與武器,爲三月的Spring Offensive(春季攻勢)做準備。他認爲,民主國家極度缺乏彈藥,高強度戰爭不會持續太久,最後可能仍是平分秋色,兩種極端可能發生。

其一,俄羅斯總統普京可能在國內被推翻政局動盪,這是中國不樂見;其二,普京可能使用戰術性核武,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因此,在戰爭週年前夕美國總統拜登訪基輔、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訪莫斯科,意在瞭解俄烏對和平談判看法以及相互之間的底線。

郭育仁預期,「從這邊可以確定習近平一定會訪問莫斯科,王毅是先頭軍,之後三四月戰爭告一段落,習近平就會出訪(俄國)。主因是美中必須介入協調俄烏兩國。」

林正義:烏克蘭戰爭對中國影響 拜登政府須提早因應「台灣有事」

台灣的前陸委會副主委、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在國策院一場座談表示,習近平對普京戰爭的支持雖有所剋制,但也沒有與俄羅斯保持距離,中俄經濟關係加強,俄羅斯原油輸出到中國也未受到阻礙。

在經濟安全上,俄羅斯可能更需要依賴中國。北京對俄羅斯的援助要求低調回應,不可能完全予以拒絕。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之後,成爲直接更加威脅美國的來源,使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 2049 年前成爲世界領導強權的長期戰略目標,受到更大的國際警覺。

「北京最關注的是俄羅斯發動侵略後受到的國際經濟制裁,可能影響到假如中國侵略台灣,可能會有的經濟制裁效應。」林正義補充說明。

他認爲,「對北京而言,無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結果爲何,絕不可能放棄對台動武的選項。」林正義進一步分析,若烏克蘭敗,普京重建軍隊,將進一步對北約維持侵略的態勢,也會間接鼓勵北京領導人對台灣的冒險行動;反之,俄羅斯失敗,對中國產生遏阻對台動武的省思較大。

林正義點出,烏克蘭戰爭對中國的最重要影響是,「拜登政府警覺美國必須要提早因應 ‘台灣有事’的各種軍事準備。」

布林肯:台海危機並非中國內政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3日接受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總編高德柏格(Jeffrey Goldberg)線上專訪。根據國務院披露的專訪內容,當被問及去年烏克蘭的再次入侵,使中國對台採取行動的可能性增加或降低?

布林肯回應表示,這也是許多遠在歐洲以外國家努力的原因之一,日、韓和其他國家加入支持烏克蘭的行列在於,如果允許侵略行爲不受懲罰,它可能會打開一個潘朵拉盒子,讓潛在的侵略者認爲「他們可以動手並逃脫懲罰。」

他強調,許多國家團結在一起,不僅僅是對烏克蘭的支持,還有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和出口管制,造成嚴重的損害還在累積中。布林肯認爲,「這是中國在思考未來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它必須將俄羅斯已經產生的巨大成本納入。」

布林肯提醒,全世界如此關注台海危機的原因之一,「這不是一箇中國所宣稱基於其主權的內政問題。」這是全球關注的議題。他解釋,每天有50%的商業運輸要經過台灣海峽。從智慧手機、洗碗機到汽車所需要的大部分半導體都是在台灣生產。如果由於中國侵台導致危機,這對世界經濟和世界各國將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連結:中國發表文件促俄烏和談 布林肯表態臺海危機非中國內政 — 普通話主頁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