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

美中新冷戰持續:即使布林肯訪中成行也料「乍暖還寒」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暫停訪中

文/ BBC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原計劃於2月5日至6日訪問中國。如果此計畫成行,他將是2018年10月以來首位訪中的美國國務卿,也是拜登政府自2021年執政以來訪中級別最高的美國官員。

然而,美國國務院2月3日臨時決定推遲此次訪中計畫,原因是一個中國飛行物體2月1日出現在美國領空。 北京於其後承認屬於中國,並解釋是「民用飛艇」,因西風帶影響和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而嚴重偏離預定航線。

美國當局批評,事件侵犯主權及違反國際法,並擔心布林肯若如期訪中,討論的議程將大幅收窄。 不過,華府也表明相信能以外交處理雙方關係,布林肯亦會在情況許可下儘快訪中。

美國追蹤到疑似中國偵察氣球在敏感地點上空飛行

此行是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印尼G20峰會見面後敲定。此前,外界曾觀望兩國關係能否藉布林肯訪中進一步破冰,惟學者普遍認為不應抱有太大期望。

「這次訪問的象徵意義將大於實際意義。」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國際關係系教授朱志群對BBC中文說。

「訪問的重要性是在於保持兩國高層級溝通管道暢通,但基於雙方在台灣等關鍵爭議上立場南轅北轍,可預期會面不會有實質性的成果。」

官方未公佈行程

美中雙方遲遲未就布林肯訪中的具體行程公佈細節,也引起外界揣測。英國《金融時報》2月2日引述消息報導,布林肯預計會與習近平會面。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月31日確認布林肯的訪中日期,但沒有公佈訪問行程。

他表示美方將與中國官員討論俄烏戰爭,又說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去年8月訪問台灣後,北京擱置了美中關於軍事及氣候變化的會談,布林肯將尋求恢復這些對話。

北京方面,中國外交部2月1日回應布林肯訪中時表示,「目前沒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同日發表署名「鐘聲」、題為《中美必須找到正確相處之道》的評論文章,指「搞盲目反華是行不通的」,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前一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表示「美方不能一邊要溝通、談合作,一邊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警告美方不要試圖突破這條紅線。

台灣議題升溫

台灣問題顯然是美中衝突的主要癥結,在布林肯訪中前夕,美國政治新聞網站《酒杯新聞》(Punchbowl News)引述華府官員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計畫春季訪問台灣。

他若成行,將是繼裴洛西(Nancy Pelosi,裴洛西)去年8月訪台之後,又一位將到台北的美國眾議院議長。

麥卡錫最新回應稱「目前無計畫到訪台灣」,但強調中國不能左右他要去哪裡。

此前,美國眾議院在1月10日以365票贊成、65票反對表決通過,成立「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

該委員會是麥卡錫競選議長時的政見,成立後有委員稱要在台灣開聽證會,討論軍售等問題。

學者朱志群強調,美中如在台灣問題上無法解決分歧,雙方都不可能在真正意義上緩和關係,而兩國在台灣問題的取態都受到各自的國內政治影響。

他解釋,中國民族主義高漲,中國領導人不太可能在關鍵的台灣問題上妥協。而在三權分立的美國,行政部門試圖遵循「一個中國」,國會卻不斷提升美國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一些國會議員甚至主張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完全放棄「一中政策」,這種不一致和矛盾的政策讓事情變得更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政治學者宋文笛對BBC中文指出,預料布林肯訪中時將澄清,美國國會和台灣之間的關係升溫並不代表拜登政府,拜登也沒有直接控制權,因此中國不應對美國國會的動作過度反應。

貿易科技戰

在布林肯訪中前的一周,美中貿易、科技戰也持續白熱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佈2022年售賣侵權產品「惡名市場」名單,點名微信、淘寶等多個中國網購平台。

高科技方面,傳出美國已經與日本、荷蘭達成協議,將對出口到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實施新限制。

另有報導指拜登政府正在制定不對華為供貨的正式政策,其中包括5G級別以下的產品,例如4G設備、Wifi6和Wifi7、人工智慧、高性能運算和雲端,並擬切斷英特爾(Intel)和高通(Qualcomm)等對華為供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1月31日表示,中方對有關報導表示「嚴重關切」,指責美國的行為是「赤裸裸的科技霸權」。

學者宋文笛預期布林肯訪中時將傳達一個訊息,就是即使在美中戰略競爭下,在高等技術脫鉤和經濟遏制之間仍有合作空間。

事實上,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料今年將訪問中國,她上月曾在瑞士蘇黎世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面對面會談。

新冷戰結構持續

分析認為,美中可在氣候變化及部分經濟議題上合作,但從根本上改善兩國關係的空間很小。

拜登去年10月公佈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點名中俄是首要挑戰,指中國是「美國最大競爭對手」,華府不尋求與北京發生衝突或新冷戰,但需展開有效競爭,未來10年將會相當關鍵。

學者朱志群指出,儘管華府強調無意與中國開展新冷戰,但新冷戰事實上正在進行。「這是由於與全球權力轉型——中國崛起而美國相對衰落——所引起的內在衝突,兩國關係的對抗性結構將在可見的將來持續下去,短期內不會有改變或突破。」

研究美中台關係的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美中衝突的原因,是中國在民族主義推動下試圖挑戰國際秩序及美國地位,而美國也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者,「上一個是蘇聯」,在這個大格局下雙方關係不會「回暖」。

「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高層官員增加來往交流是很正常的事,是為了管控分歧避免誤判,因為戰爭往往是由於誤判。但是他們的結構性競爭關係完全不會改變,所以沒有暖不暖的問題。」

連結:美中新冷战持续:即使布林肯访华成行也料“乍暖还寒” – BBC News 中文

中國承認飛行物「誤入」美國領空 華府斥侵犯主權推遲布林肯訪中

文/ BBC

中國外交部在週五(2月3日)晚上承認飛越美國領空的飛行物體是屬於中國的「民用飛艇」後,美國國務院宣佈,推遲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原定下周初訪中的計劃。

美國國務院一名高級官員週五晚上向BBC表示,華府留意到中國已表示遺憾,但此事是無可置疑的侵犯主權和違反國際法,當局經內部諮詢後認為目前情況下不應出訪,否則議程將大幅收窄。

不過,該官員說,當局仍然相信透過外交來處理關係,並致力在任何時間保持開放溝通,包括就今次的事件,布林肯將會在情況許可下盡早訪中。

在華府宣佈其決定前不足3小時,中國外交部發出聲明,承認該「民用」飛行物體屬於中國,用於氣象等科研。

外交部表示:「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對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中方將繼續同美方保持溝通,妥善處理這次因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情況。」

美國國防部官員較早之前稱,他們確信「高空偵察氣球」屬於中國。它最近出現在美國西部蒙大拿州上空。

但美國軍方領導人決定不將其擊落,因為擔心殘骸掉落產生危險。

美國國務院宣佈,推遲國務卿布林肯訪中的計劃。

加拿大週五(2月3日)表示,它正在監測涉及偵察氣球的「可能的第二次事件」,但沒有說明幕後國家。加拿大在聲明中表示,正在與美國緊密合作,以「保護加拿大的敏感資訊免受外國情報威脅」。

官員指,氣球週三(2月1日)出現在美國蒙大拿州比林斯市之前,飛越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和加拿大。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高級國防官員表示,政府凖備了包括「F-22」戰鬥機在內的戰機,以備白宮下令擊落它。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在內的高級軍事領導人週三開會評估了這一威脅。奧斯汀當時正在菲律賓旅行。

但他們建議不要對氣球採取「動能行動」,因為掉落的碎片可能會對地面上的人員造成危險。

美國蒙大拿州人口稀少,有馬姆斯卓空軍基地(Malmstrom Air Force Base),也有全美僅有的三個核導彈發射井之一。官員們表示,這顯然是偵察氣球,正在敏感地點上空收集資訊。

但這名國防官員表示,美國情報遭到破壞的「威脅並未顯著增強」,因為美國官員「確切知道這個氣球的位置以及它經過的確切位置」。

他還說,這對民用航空也沒有威脅,因為氣球的高度「大大」高於商業航空公司使用的高度。

星期四在五角大樓舉行的簡報會上,官員們拒絕透露氣球目前的位置。他們也拒絕提供其更多細節,包括它的大小。

「有報告稱,儘管它在空中很高的地方,但飛行員看到了這個東西,」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防官員說,「所以你知道,它是相當大的。」

他們還說,過去幾年也曾追蹤到這種監視氣球,但這次這個氣球「似乎停留了更長時間」。

蒙大拿州的社交媒體用戶對此感到困惑,一些用戶發佈了天空中一個白色圓形物體的圖片。還有人報告稱,在該地區看到了美國軍用飛機,飛機顯然是在監視該物體。

比靈斯的辦公室職員多克(Chase Doak)告訴美聯社,他注意到「天空中有一個白色的大圓圈」,於是回家拿了一台更好的相機。

「我想這可能是一個合法的UFO,」他說,「所以我想確保我記錄下它,並盡可能多拍了照片。」

事件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被廣泛討論,許多人對報道中使用氣球進行監視感到有趣。

「我們有這麼多衛星,為什麼還要用氣球。」一名用戶在微博上寫道。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副主席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抨擊了中國所謂的氣球。

他在推特上寫道:「在過去5年裏,中國針對我們國家的間諜活動明顯變得更加猛烈和明目張膽。」

蒙大拿州州長、共和黨人強佛特(Greg Gianforte)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已經聽取了有關簡報,情況「令人深感不安」。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週四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一場無關活動上發表講話,他沒有提到氣球,但稱中國是美國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

氣球是最古老的監視技術之一。與其他空中監視設備相比,它們可以在沒有人員的情況下操作,費用低廉,同時能夠長時間置於空中。

中國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週五下午回應說,中方正在瞭解核實情況, 強調中國一直嚴格遵守國際法,無意侵犯任何主權國家的領土及領空。

她還表示,事實真相澄清之前,猜測及炒作無助於妥善解決問題,中方正在瞭解核實情況,希望雙方能共同冷靜及謹慎處理。

不過,在同日晚上9時35分,中國外交部網站發出聲明,承認該「民用」飛行物體屬於中國。

聲明寫道:「該飛艇來自中國,屬民用性質,用於氣象等科研。受西風帶影響,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該飛艇嚴重偏離預定航線。中方對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表示遺憾。中方將繼續同美方保持溝通,妥善處理這次因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情況。」

在外交部發表這篇聲明之前,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週五發表報道稱,多位相關領域專家認為美方的指控欠缺依據,探空氣球從中國本土飛往美國大陸的可能性很小,「在美國上空從事監視活動」更是無稽之談。

報道引述空間科技資訊專家,科技情報公司覓熵科技負責人劉明稱,這種探空氣球從中國本土飛往美國的概率極小。

劉明認為,這種探空氣球一般都在平流層高度飛行,方向難以控制,通常都是借助風力飛行,或者是通過「發氣」的方式控制方向,因此氣球的生命週期有限,想從中國本土釋放,精凖飛往美國軍事要地上空可能性微乎其微,這些探空氣球更有可能來自在美國西海岸航行的各國商船。

《環球時報》還在推特上評論稱:「如果其他國家的氣球真的能順利進入美國大陸,甚至進入某些州的上空,那只能證明美國的防空系統完全是擺設,不值得信任。」

連結:中国承认飞行物“误入”美国领空 华府斥侵犯主权推迟布林肯访华 – BBC New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