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中國防疫:從「新冠可怕」到「新冠不可怕」

12月8日,北京街頭的行人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多項放鬆防疫限制的措施顯示,中國正在放棄過去的「清零」政策。鐘南山表示,預計明年上半年中國能夠恢復到疫情前生活狀態,並強調預防重心要從預防感染轉到預防重症。彭博社則注意到,本週在黃山開會的IMF等國際組織領導人似乎獲准不用隔離。

隨著中國逐步放棄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旨在加快供應鏈恢復順暢的措施也不斷出台。週六,中國政府宣佈,不再對境內承運貨物的卡車司機和貨船船員進行新冠核酸檢測。

此前北京已經大幅減少了核酸檢測,並且允許那些無症狀或者只有輕微症狀的新冠感染者居家隔離。路透社指出,防疫限制的放開得到了不少民眾的歡迎,但公眾的擔憂很快轉移到感染人數迅速激增和醫療系統不堪重負上面。

從「新冠可怕」到「新冠不可怕」:民眾一時難以適應

從中國武漢爆發新冠疫情至今已有三年,不少民眾急切地盼望政府逐漸與世界上其它國家看齊,與新冠病毒共生共存。在11月底各地爆發示威抗議之後,北京當局調整了政策路線,開始放鬆防疫規定。

然而相對較低的疫苗接種率,加上此前官方宣傳造成的民眾對於新冠病毒的普遍恐懼,使得民眾對於放開之後的疫情發展充滿擔憂。

由於不再強制進行大範圍的核酸檢測,因此目前的感染人數很難準確估計。有不少北京居民在社交網路上分享自己「陽」了之後的經歷。不少關於新冠感染、發燒處理的話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比如「得了新冠怎麼自癒」、「年輕人陽性了可以不吃藥嗎」、「體溫超過38.5°C就要吃退燒藥」等等。

鐘南山:預防重心從預防感染轉到預防重症

官方媒體和醫學專家也開始逐步放出「新冠感染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可怕」的訊號。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週五表示,當前預防重心要從預防感染轉到預防重症,加強新冠疫苗接種是下一步關鍵。他預計明年上半年中國能夠恢復到疫情前生活狀態。

鐘南山強調:「感染奧密克戎後,99%都不是重症。」他表示,感染之後,大多數患者能在5-7天內好轉,「不要覺得得了新冠就很害怕,更不應該歧視感染者。」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近期在員工內部影片中分享了自己感染新冠的經歷。「根據我個人感受來講,真的是比感冒還要輕微。」

劉強東表示,80%的人都覺得比感冒、重感冒、流感症狀要輕微,現在主要是還沒得過的一些人心理上略恐慌。他還呼籲大家把醫院的資源留給有需要的老年人。

京滬居民:心情複雜

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不少商鋪店主表示,自從防疫措施放鬆之後,生意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改善。北京朝陽區一位姓陳的美發沙龍店主對路透社表示,在放寬防疫規定之後,很多人還是十分謹慎,到美發沙龍光顧的顧客反而比一週半以前減少了六成。

在上海,人們不再需要提供核酸測試陰性結果就能出入餐廳。一位在外灘拍攝照片的市民表示:「我很高興上海終於恢復了生機,但我們仍然要注意自己的健康。我們應該戴口罩,小心保護自己。」

美媒:世行和IMF領導人在黃山開會沒隔離?

據彭博社報導,本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的領導人在安徽黃山參加會議時,似乎獲准無需隔離就直接與中國領導人和媒體代表見面,顯示北京正在釋放

出更多開放的訊號。

該媒體從世行行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以及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社交平台上透露的行蹤分析,他們本週早些時間還分別在華盛頓和日內瓦開會,而兩天之後就已經在中國參與會議,以此或可推斷他們在入境之後沒有按照中國目前的防疫規定進行所謂的「5+3」隔離(5天集中隔離加3天居家健康監測)。

格奧爾基耶娃還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表示「非常感謝李克強總理和中國當局召集我們以線下方式參加第七次『1+6』圓桌對話會。今年的圓桌對話會以『加強多邊合作,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為主題,這再及時不過了。」

連結:中國防疫:從「新冠可怕」到「新冠不可怕」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10.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