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中國為何難棄清零 或因恐爆確診海嘯

文/法廣

在中國多地爆發白紙運動,民眾開始勇於表達對清零政策的看法後,中國官方正逐漸放寬原本過於嚴格的封控手段,但根據模型分析,如果中國放棄清零,恐將面臨大規模染疫與死亡的危機。

據台媒上報12月7日援引「科學」(Science)網站,模型顯示中國仍欠缺與病毒共存的準備,鬆綁控管後可能引發大規模染疫,導致醫療機構不堪負荷、死亡人數也將大幅增加。新西蘭歐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公衛科學家威爾森(Nick Wilson)表示,目前中國疫苗接種率不足,且未採用防疫力最佳的疫苗;此外,官方對於如何從消滅病毒轉向與病毒共存的公眾溝通也不足。

威爾森表示,反觀新西蘭等同樣在疫情初期採取清零政策的國家,則是利用這段時間,爭取提升疫苗接種率、增加抗病毒藥品存量與強化重症照護能量。

報導指出,一篇今年5月登載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若在今年3月時鬆綁清零政策,中國將於半年內面臨「確診海嘯」,估計將有1.12億人染疫,其中有270萬名重症患者,並將有160萬人死亡,在疫情最高峰,加護病房床位需求將達100萬床,是目前全中國總量的15倍之多。

位於英國倫敦的分析公司Airfinity則在11月28日公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面對疫情仍脆弱不堪,此時若放棄清零,在83天之內將會有1.67億至2.79億人確診,死亡人數則將介於130萬至210萬之間。

報導表示,這也許就是中國雖採取逐步放寬管控,但遲遲未改變防疫政策走向的原因。不具名的中國科學家則表示,中國政府目前的作法,除了有助緩解社會在嚴格管控下的疲乏,也能減輕經濟負擔,預期未來會有更多限制獲得鬆綁。

連結:中國為何難棄清零 或因恐爆確診海嘯 (rfi.fr)

華爾街日報:共青團中央評論顯示防疫鬆綁是回應抗議

文/法廣

據中國共青團中央發表的評論顯示,減少封控和大規模核酸檢測是針對全國範圍內對防疫措施的抗議做出的回應。華爾街日報今天登出報道說,這是一個罕見跡象,表明中國政府正聽取抗議者的意見,並開始為重新開放該國經濟奠定基礎。

華爾街日報今天援引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4日發文說:「前幾天,在線線下比較集中地出現了對一些地方疫情防控措施的意見,通過及時溝通、完善改進,事情本已平息。」

文中指出,中國對於群眾呼聲、對信訪意見的重視程度和響應速度,在全世界也找不出第2個。

文章提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中國防疫政策評頭品足,還有一些美國政客發出支持抗議者的聲音,都是美國打算在中國「製造混亂」的跡象。

該文章稱:「中國人自己的家事關美何事?莫不是這些事件是你們策畫的?」

華日報導認為,共青團中央的文章相當於公開承認民眾對長期嚴格的防疫舉措感到憤怒,這可能是官方首次承認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批準的「動態清零」政策有缺陷。

報導表示,共青團中央的文章也顯示,中國減少封控和大規模核酸檢測是回應民眾對防疫措施的抗議,這種回應屬罕見,也表明中國政府開始為重新開放經濟奠定基礎。

報導表示,疫情正在中國各地蔓延之際,許多大城市取消部分疫情防控措施,新增感染病例下降,部分原因可能是大規模核酸檢測減少,導致發現的病例也減少。

據悉,中國近日新增感染病例數降至3萬例以下,低於11月底的每天新增超過3萬8000例。官方數據顯示,一些疫情最嚴重地區的新增病例數已經從高點下降了一半或更多。動態清零政策成功保護中國人口免受病毒侵襲,但也意味着民眾的自然和後天抵抗力很低,而且老人和其他高危群體的疫苗接種率也很低。

此外,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預測,從香港和台灣的經驗來看,到1月份,中國的病例可能在每天300萬到1300萬例之間。死亡人數是否也會激增,取決於政府提高疫苗接種率的能力。

連結:華爾街日報:共青團中央評論顯示防疫鬆綁是回應抗議 (rfi.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