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處長孫曉雅:「拜習會」是美中關係走緩的定心丸 避戰為各國共同責任
文/美國之音楊安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週二(11月29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拜習會」已讓各界對美中關係的走緩吃下定心丸,而除了兩國領袖的會晤以外,美中其他層級的官員也將安排會面,顯示「避戰」是各國的共同責任。
美中緊張關係漸趨白熱化之際,兩國領袖11月中旬於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前夕的面對面會晤時,皆釋出了「管控衝突」的意願,代表美中關係未來可望緩和,更促成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明年出訪中國的計畫。
孫曉雅:「拜習會」為台海緊張局勢降溫
AIT處長孫曉雅11月29日在就任以來的第二場記者會上被問及「拜習會」是否為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所引發的台海緊張局勢帶來降溫效果?她表示,在巴厘島舉行的美中領袖會議成果豐碩。
孫曉雅說:「作為一個超過三十年經歷的外交官,我可以說,面對面會談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高興看到‘拜習會’能夠舉行,我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會議,讓全球觀察人士對美中關係的走勢感到放心一點,因為美中已經舉行過一個坦誠、開放且有建設性的對談。」
「拜習會」後,美國國務院證實,拜登政府將派國務卿布林肯出訪問中國,時間暫定明年初,目前雙方正積極安排行程。
孫曉雅說,除美中兩國領袖外,其他層級官員的會面也將陸續登場,例如,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才剛見過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
孫曉雅表示,布林肯訪中預計對話的議題,將聚焦在美方于「拜習會」所關切的問題,包括俄烏戰爭、北韓、氣候變遷、糧食安全、台灣與兩岸關係等方面。
對此,位於台北的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指出,孫曉雅的說法符合白宮與國務院定調的方向,亦即,美中關係雖然是激烈競爭,但是仍會有可合作的項目。他說,隨著「拜習會」確認衝突「護欄」後,兩國國安階層的對話可望漸漸恢復。
位於南台灣台南的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宏仁也認為,孫曉雅的發言再次顯示,從華府到台北所營造的氛圍是,美國和其他西方領袖已與中國達成默契,各方都願意管控分歧。
孫曉雅:「避戰」是共同責任
而台灣的九合一地方選舉才剛落幕,對於民進黨的慘敗和國民黨的大勝,孫曉雅也在記者會上分享了她的看法,雖然她並未正面回應,台灣人民的票決結果是否釋出了「親中」立場的轉變。
她表示,AIT認知到,此次選舉中,地方議題扮演著重大角色。因此,未來AIT將持續與全台縣市首長保持合作。
至於國民黨的「避戰」主張,孫曉雅說:「避免戰爭是所有政策制定者、利害相關者與外交官員共同責任,戰爭造成慘絕人寰的悲劇,就像我們看到正在發生的烏克蘭戰事一樣,所有人都應該竭盡全力以避免戰爭發生。」
孫曉雅還說,雖然避戰是各國的共同責任,但唯有具備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才能有效嚇阻與真正避免戰爭爆發。因此,美國認真看待其在《台灣關係法》下的責任,並與不分黨派的台灣民選代表合作,草擬相關軍售計畫。她說,數十年以來,不論台灣選舉結果如何或是哪一黨執政,美國都是維持一貫做法,沒有任何改變。
孫曉雅強調,美國深信維持現狀是印太區域繁榮和平的基礎,對台灣、中國或印太區域的未來發展都至關重要,印太區域在全球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維持現狀對各方都有好處。
學者:美國不願輕易派兵 盼台加強嚇阻能力
面對孫曉雅的避戰論,曾任國民黨副秘書長的黃奎博說,他對美國協防台灣的承諾不是太有信心。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到現任總統拜登都不曾對海外加派用兵,特朗普是為了省錢,拜登則屬於選擇走外交途徑,來解決問題的老派政治人物,兩人出發點雖不同,但心態都是不想被捲入戰事,從孫曉雅的發言,看得出她也是非常謹守美國官方對台政策的基調。
黃奎博說:「美國從川普到拜登看起來都是以避戰為最高原則,他們思考的原因不一樣,但結論都是避戰,千萬不要輕啟戰端,不要輕易派兵。」
不過,成大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認為,AIT雖不便對台灣選舉表態,但其實AIT並不樂見,選舉結果偏向某政黨,尤其是國民黨,而她口中所追求的避戰方式也和國民黨的和談模式非常不同。
王宏仁說:「避戰有很多方式,其實她(孫曉雅)不是要走國民黨那個(和談)方式,現在美國希望台灣走的方式就是要嚇阻,就是我們要有足夠的嚇阻能力。」
王宏仁指出,孫曉雅一再重申美國將依循《台灣關係法》,支持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代表她所謂的避戰並非「降而不戰」。此外,美國也希望台灣借鏡烏克蘭,強化在遭受攻擊之後恢復供水、供電、供網的能力,也就是在軍事戰爭層面之外,必須加強台灣基礎建設、社會和民心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