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仍清零 國際聚焦入境開了窗口
文/法廣
中國官方周五宣布放寬幾項新冠病毒疫情防疫措施,這對要前往中國旅行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在放寬的疫情措施里,尤其包括減少入境檢疫和不再突然取消航班。
據法新社今天報道,中國簡化了國際入境手續。中國是最後一個對冠狀病毒保持嚴格清零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的邊界仍然對大多數外國國民關閉。
中國的清零防疫戰略,雖然旨在盡一切可能防止陽性病例發生,而且一旦爆發,就立即封控整個街區或城市,隔離受感染的人,並推行幾乎每天都進行PCR測試。但這種缺乏靈活性的政策正在對中國經濟、全球供應鏈、商業士氣、國家形象以及中國人和外國人之間的國際流動性產生重大影響。
在中國國家電視台央視CCTV周五的互聯網上發布的一份公告中,中國政府的衛生機構宣布了政策放寬的幾項措施。
抵達中國的中國人和外國人現在只需接受8天的檢疫,而以前是10天。和以前一樣,最後三天可以在旅行者的中國家裡度過。然而,頭五天的隔離仍必須在專門的設置中心或酒店度過,住宿和食物的費用由被禁閉者自己承擔。
另一個新放寬是,重要的經濟界人士和體育代表團如果在逗留期間受到衛生泡泡措施保護,將免於檢測。
中國政府還在周五宣布,備受批評的 取消航班機制 將停止使用。此前根據這一規定,如果在航班抵達時發現飛機上有過量受感染的乘客,飛往中國的國際航班將被取消一到兩周。
周五的公告對許多旅行者來說是一種解脫,直到現在他們還在擔心他們的航班會在最後一刻被取消。他們被迫在中國境外等待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夠再次挪身。
對於來自國外的旅行者來說,另一個好消息是他們只須提供在登機前48小時內進行的一次PCR檢測的結果,而不是現在所要求的兩次檢測。
據法新社,所有這些措施都是在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中國共產黨(CCP)七位最高領導人中常委周四的會議後宣布的。他們宣布北京堅定不移堅持推動清零政策。不過情況顯示這並不妨礙做些調整。
據中國衛生部周五宣布,在過去24小時內,中國有10535個新病例檢測結果呈陽性,這些陽性者絕大多數是無癥狀的。這個數字在最近幾周一直在上升,但仍然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低得多。
中國官方說,雖然清零政策對經濟造成嚴重打擊,並嚴重影響了中國人的士氣,但清零政策無疑使我們能夠非常顯著地限制感染的數量。根據官方數字,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中國官方記錄的死亡人數只有5,200多一點,而美國的死亡人數超過了100萬。
但是清零政策在民眾中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不滿,甚至還有零星的示威活動。而經濟受到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大多數分析家現在認為中國不可能在2022年實現所制定的 5.5%左右 的增長目標。
法新社稱,中國政府正處於刀刃上,周五公布的說明還伴隨其他幾項放寬措施。官方嚴格禁止預防性或過長的禁封、未經當局批準的學校關閉等。官方還要求在加快疫苗接種,特別是呼籲目前仍然非常不情願的老人打疫苗,並要求醫院接診嚴重病患。
連結:中國仍“清零” 國際聚焦入境開了窗口 (rfi.fr)
習近平重申「動態清零」廿條措施糾正「層層加碼」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習近平10日在政治局常委會議中重申要堅定貫徹「動態清零」,但要糾正「一刀切」與「層層加碼」。隨後公佈的優化防控的二十條措施,令中國媒體歡呼「好消息」。
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週四(11月10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這是中共二十大後,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首次會議,會議聽取了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匯報,習近平重申要「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
會議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同時,會議承諾將改進防疫政策,「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糾正『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做法」,保障民眾生產生活服務、看病就醫、加大幫助弱勢群體等基本民生需求。
縮短隔離、不得隨意封控、拒診
中國國家衛健委當天發布改善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其中包括多項放鬆防疫管制的內容。按照新規定,對密切接觸者的「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取消「次密接」(密接的密接);風險區劃分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改為「7天居家隔離」。
此外,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在入境管制方面,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登機前只須一次48小時內核酸檢測;對入境人員的「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且目的地不得重複隔離。
檔強調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准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對「一刀切」、層層加碼要加大整治;加強封控隔離人員服務保障,完善物資配送;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症搶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拒診,保障居民治療、用藥等需求。
民眾被封控,經濟受壓抑
中國近期防疫「亂象」頻傳,從鄭州富士康廠內疫情引發大量員工徒步返鄉、甘肅蘭州3歲幼童一氧化碳中毒後因封控搶救不及、到內蒙古呼和浩特一母親跳樓,女兒想求救但門遭焊死…,各種悲劇引發民怨四起。
在週四的政治局常委會議之前,中國衛健委日前曾明確批評「一刀切」和「層層加碼」是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政治局常委會議指出,中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一些地區的疫情還有一定規模,防控形勢仍然嚴峻。
新公佈的措施還計劃制定分級分類診療方案,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準備,增加救治資源;摸清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孕產婦、血液透析患者等群體底數,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改善校園、企業、工業園區疫情防控措施。整治防控不力和過度防疫問題。
20條措施中還包括為進一步放開做準備的步驟,如制定加快推進疫苗接種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群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等。
美聯社報導,有衛生專家和經濟學家判斷「動態清零」政策可能還會持續一年以上。他們表示,中國數以百萬計的老人群體必須先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中國才有可能放寬入境檢疫限制。
週五20條措施一公佈,立即在中國金融市場被視為利好消息。當天港A股大漲,恆生指數漲幅擴大至7.7%,滬指漲2.6%,深成指漲幅3%。人民幣匯率也直線走高。
中國本波疫情是過去約半年以來的新高峰,路透社報導,全國各地居民和企業都受到幹擾,並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有經濟專家預計,中國2022年度經濟增長將降至3%,連去年的8.1%一半都不到。
經濟增速放緩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繼2021年中國經濟出現復甦後,2022年和2023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原因是中國國內需求低迷的情況仍未改善。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20日對中國今年的增長預期進一步下調至4.4%。這個數字遠低於年初北京設下的5.5%目標。下調主因是中國抗疫採取強硬的清零政策、廣泛封控影響經濟活動,加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劇了對中國經濟的壓力。
廣東與北京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最新通報,11月9日中國大陸新增1133名本土確診感染者和7691名本土無症狀感染者。疫情遍佈幾乎所有省份,廣東、河南、內蒙古情況最為嚴重。
中國本波疫情重災區之一的廣州,儘管還沒有採取全城封鎖措施,但當局在10日敦促居民居家辦公,並啟動大規模核酸檢測。廣州擁有近1900萬人口,是中國製造業重鎮。路透社報導,該地病例已連續第三天超過2000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難說廣州是否會重蹈上海今年春天的覆轍。」野村證券分析師10日在一份說明中寫道,若廣州步上海封城的後塵,「將引發對中國新一輪的悲觀情緒」。
廣州一家遊戲公司的職員Mason Long告訴路透社,當地部分居民正在為封城做準備,許多人已經或正計劃要逃離廣州。
在首都北京,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10日宣佈,鑑於疫情防控將暫停舉辦2022年北京車展。過去一個月,因中共二十大在北京舉行,且當地疫情反覆,有大量民眾反應因被「彈窗」而無法進返北京。
「彈窗」是中國防疫管制手段之一,通過大數據平臺,有針對性地讓民眾的手機健康碼APP出現不可消除的警告訊息。在出入公共場合需要掃瞄健康碼的中國,出現彈窗就意味著寸步難行。
北京11月9日通報新增共95宗本土確診病例,包含無症狀感染者,數字持續上升。
在北京部分地區,居民被要求每天進行新冠檢測。路透社報導,在朝陽區一個住宅大院外,一台大喇叭就反覆播放著呼籲聲音:「在這段大規模的篩檢測試期間,沒有人可以被遺漏。每天都要做新冠檢測。」
連結:習近平重申「動態清零」廿條措施糾正「層層加碼」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11.11.2022
陸放寬防疫規定! 入境隔離7+3將改5+3 實施日期未公布
文/中時藍孝威
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天發布新規《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對入境人員,將隔離時間「7+3」調整為「5+3」;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但是通知中並未公布實施日期。
這份通知對境外入境人員來說是個好消息。新規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並將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入境後的「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後,目的地不得重複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對於入境重要商務人員、體育團組等,「點對點」轉運至免隔離閉環管理區(「閉環泡泡」),開展商務、訓練、比賽等活動,期間賦碼管理,不可離開管理區。中方人員進入管理區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完成工作後根據風險大小採取相應的隔離管理或健康監測措施。
此外,新規明確入境人員陽性判定標準為核酸檢測Ct值<35,對解除集中隔離時核酸檢測Ct值35—40的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如為既往感染,居家隔離期間「三天兩檢」、賦碼管理、不得外出。
對於境內疫情的管控也有新作法。新規定要求,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對密切接觸者,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將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離第1、3、5、7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畫定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畫定,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畫定為低風險區。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制定規範核酸檢測的具體實施辦法,重申和細化有關要求,糾正「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
☆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1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各成員單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多輪疫情流行的衝擊,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彙報,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為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抓好疫情防控和優化調整措施的實施,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學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當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全球疫情仍處於流行態勢,國內新發疫情不斷出現。我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一些地區的疫情還有一定規模。受病毒變異和冬春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範圍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防控形勢仍然嚴峻複雜,必須保持戰略定力,科學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適應病毒快速傳播特點,以快制快,採取更為堅決、果斷的措施,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集中力量打好重點地區疫情殲滅戰。各地各部門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堅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針,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二、落實黨中央部署,積極穩妥抓好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
黨中央對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要不折不扣把各項優化措施落實到位。
(一)對密切接觸者,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二)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將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離第1、3、5、7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四)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划定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划定,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五)對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或7天居家隔離」調整為「5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賦碼管理,第1、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非必要不外出,確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員密集公共場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制定規範核酸檢測的具體實施辦法,重申和細化有關要求,糾正「一天兩檢」、「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並將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八)對於入境重要商務人員、體育團組等,「點對點」轉運至免隔離閉環管理區(「閉環泡泡」),開展商務、訓練、比賽等活動,期間賦碼管理,不可離開管理區。中方人員進入管理區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完成工作後根據風險大小採取相應的隔離管理或健康監測措施。
(九)明確入境人員陽性判定標準為核酸檢測Ct值<35,對解除集中隔離時核酸檢測Ct值35—40的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如為既往感染,居家隔離期間「三天兩檢」、賦碼管理、不得外出。
(十)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後,目的地不得重復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十一)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制定分級分類診療方案、不同臨床嚴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標準、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疫情和醫務人員感染處置方案,做好醫務人員全員培訓。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準備,增加救治資源。
(十二)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制定加快推進疫苗接種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群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加快開展具有廣譜保護作用的單價或多價疫苗研發,依法依規推進審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做好供應儲備,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風險和老年患者治療需求。重視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做好有效中醫藥方藥的儲備。加強急救藥品和醫療設備的儲備。
(十四)強化重點機構、重點人群保護。摸清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孕產婦、血液透析患者等群體底數,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優化對養老院、精神專科醫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場所的管理。
(十五)落實「四早」要求,減少疫情規模和處置時間。各地要進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監測預警和多點觸發機制,面向跨省流動人員開展「落地檢」,發現感染者依法及時報告,第一時間做好流調和風險人員管控,嚴格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避免戰線擴大、時間延長,決不能等待觀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地方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准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發揮各級整治層層加碼問題工作專班作用,高效做好舉報線索收集轉辦,督促地方及時整改到位。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運輸部等各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行業系統的督促指導,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實起到震懾作用。
(十七)加強封控隔離人員服務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資保障工作專班,及時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封閉小區配送、區域聯保聯供等預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儲備。全面摸排社區常住人口基礎信息,掌握空巢獨居老年人、困境兒童、孕產婦、基礎病患者等重點人員情況,建立重點人員清單、疫情期間需求清單。優化封閉區域終端配送,明確生活物資供應專門力量,在小區內划出固定接收點,打通配送「最後一米」。指導社區與醫療機構、藥房等建立直通熱線,小區配備專車,做好服務銜接,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症搶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拒診,保障居民治療、用藥等需求。做好封控隔離人員心理疏導,加大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關心幫助力度,解決好人民群眾實際困難。
(十八)優化校園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協同機制,聯防聯控加強校園疫情應急處置保障,優先安排校園轉運隔離、核酸檢測、流調溯源、環境消毒、生活物資保障等工作,提升學校疫情應急處置能力,支持學校以快制快處置疫情。各地各校要嚴格執行國家和教育部門防控措施,堅決落實科學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碼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級、地市級教育部門牽頭成立工作專班,逐一排查校園隨意封控、封控時間過長、長時間不開展線下教學、生活保障跟不上、師生員工家屬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問題並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過度防疫問題。各級教育部門設立投訴平台和熱線電話,及時受理、轉辦和回應,建立「接訴即辦」機制,健全問題快速反應和解決反饋機制,及時推動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問題。
(十九)落實企業和工業園區防控措施。各地聯防聯控機制要成立專班,摸清轄區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企業和工業園區底數,「一企一策」「一園一策」制定疫情防控處置預案。落實企業和工業園區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建立從企業、園區管理層到車間班組、一線職工的疫情防控全員責任體系,細化全環節、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賬。嚴格返崗人員涉疫風險核查,確認健康後方可返崗。加強對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員工的生活、防疫和輪崗備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員管理辦法,嚴格社會面人員出入管理。發生疫情期間,要全力保障物流通暢,不得擅自要求事關產業鏈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點企業停工停產,落實好「白名單」制度。
(二十)分類有序做好滯留人員疏解。發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時精准划定風險區域,對不在高風險區的外地人員,評估風險後允許其離開,避免發生滯留,返程途中做好防護。發生較多人員滯留的地方,要專門制定疏解方案,出發地與目的地加強信息溝通和協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穩妥安排,交通運輸、民航、國鐵等單位要積極給予交通運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強大局意識,不得拒絕接受滯留人員返回,並按照要求落實好返回人員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碼管控。
三、強化風險防範,把應對風險隱患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各地各部門要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做好優化調整措施實施中的有序工作銜接,把握關鍵環節,做好相關風險防範應對,確保疫情風險總體可控。
(一)關於風險人員管控。各地要嚴格做好集中隔離點的管理,避免隔離點交叉感染。指導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人員在居家隔離期間嚴格落實有關要求,一旦檢出陽性,開展傳播風險研判並追蹤管理相關風險人員,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者仍實行集中隔離。要加強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作業期間的閉環管理和個人防護,避免工作期間感染。指導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嚴格落實有關要求,一旦檢出陽性,立即開展傳播風險研判並追蹤管理相關風險人員,防止疫情外溢。
(二)關於風險區域畫定。各地在疫情發生後,要及時划定高風險區並對外發佈。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划定高風險區,在疫情傳播風險不明確或存在廣泛社區傳播的情況下,可適度擴大高風險區劃定範圍。
(三)關於外防輸入措施的調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離資源儲備,規範設置集中隔離點並嚴格實施管理。加強入境人員居家隔離期間的規範管理。對免隔離閉環管理區(「閉環泡泡」)內外方和中方人員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個人防護、核酸檢測等要求,嚴防「破環」。對核酸檢測Ct值35—40的入境人員予以進一步甄別,24小時後再完成一次核酸檢測,如核酸檢測Ct值<35,立即轉運至定點醫院或方艙醫院隔離治療;如核酸檢測Ct值≥35,一般為既往感染,居家隔離期間「三天兩檢」、賦碼管理、不得外出。
四、加強優化調整工作的組織保障
落實好優化調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讀、培訓指導和責任落實,進一步凝聚全社會共識,避免和消除對措施優化調整的誤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大規模疫情的底線。
(一)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加強對優化調整政策的解讀,強調繼續堅持我國疫情防控總策略總方針,引導全社會充分認識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是為了防控更加科學精准,決不能造成放鬆疫情防控,甚至放開、「躺平」的誤讀。引導客觀認識我國防控政策措施的優化調整是基於病毒變異的特點,既是科學的更是必要的,爭取廣大群眾和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的理解和支持,築牢群防群控基礎。加強輿情監測,及時回應群眾關切。
(二)加強工作指導和各級培訓。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擔負起責任,加強對本行業本領域優化調整工作的指導,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項措施落實。各地要準確把握政策要義,進行全面部署,細化具體工作要求,深入開展面向各級防控工作人員的培訓,通過組織培訓,推動提升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聯防聯控機制、基層防控一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明確責任分工,結合實際周密組織實施,加強政策培訓、力量統籌和物資保障,有力有序推進防控措施優化調整,不折不扣落實各項任務。要充分認識抗疫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反復性,強化責任擔當,增強鬥爭本領,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保障,切實滿足疫情處置期間群眾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醫等基本民生服務,盡力維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要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既要反對不負責任的態度,不能落實不到位,造成防控風險放大,又要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做法,把優化調整的措施抓扎實,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實際行動體現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
(國家衛生健康委代章)
2022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