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社會政治

G20峰會過招?美期中選舉結果或給拜習會增添新挑戰

拜登總統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後在他的推特上發佈的照片。(2022年7月28日)

文/美國之音孫承

距離在印尼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僅剩不到一個星期,美中兩國官員仍在積極籌畫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間隙舉行的首腦會晤。

在拜登總統即將啟程會晤習近平之際,美國星期二(11月8日)舉行了備受矚目的期中選舉,目前最終結果尚未完全出爐,但是人們普遍預計,民主黨很可能在眾議院失去多數黨地位,美國國會和兩黨政治也將進一步兩極化。分析人士擔心,這次選舉將對拜登總統未來兩年的施政方向產生重大影響,也會給美中兩國首腦可能的面對面會晤增添新的挑戰。

「習近平和拜登抵達巴厘島的背景大不相同。」非黨派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DD)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說。「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上鞏固了權力控制,攜最大的實力赴會,而拜登則將在其政黨在期中選舉中受挫後不久來到印尼。」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最近的二十大上不僅破例拿下第三任期,還成功地使六名常委清一色都是他最信任的官員。相比之下,拜登所在的民主黨不但失去一些大州州長寶座,還可能失去眾議院的控制權。

「這是一個非常不平衡的情況。」華盛頓智庫「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IAGS) 聯合主任蓋爾·盧夫特(Gal Luft)對美國之音說。他指出,其中一方非常強勢,是自毛澤東以來最有權勢的中國領導人;另一方面,美國則是一位弱勢的總統,這種不平衡不利於峰會取得成功。

「拜登總統知道共和黨人會盯著他的一言一行,因此,他將無法作出妥協,無法給人他對中國軟弱的印象。而習近平則沉浸在自己的成功中,他覺得沒有必要妥協。所以我認為,這兩位領導人相對權力之間的這種不平衡,不利於會晤的成功。」盧夫特說。

但另一方面,分析人士也指出,在美國制度之下,即使共和黨在這次選舉中獲勝,總統仍然在外交方面可以大有作為,中國也很清楚這一點。

國際安全公司「環球監護之秀」(Global Guardian)的首席執行官戴爾·巴克納(Dale Buckner)說,共和黨人無力單方面阻止政府意在推動的議程,也不能為美中談判定基調。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們現在說的是外交和定下基調並打開暢通的溝通管道,共和黨人無法阻止這一點,他們無法阻止拜登總統和美國國務院與中國開啟清晰、明確的對話和溝通。因此,無論美國在政治上發生什麼,無論如何,這都不會阻止總統或行政當局的任何人進行這些討論。」

拜登和習近平的第一次面對面會晤是在十多年前,當時拜登是美國的副總統,習近平是中國的國家副主席。目前兩國政府尚未最終確定拜習會是否會舉行,如果峰會如期登場,這將是拜登入主白宮以來兩人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習強勢重返世界舞台

自新冠疫情大流行爆發以來兩年多的時間裡,習近平極少外出訪問或接待外國領導人。然而,在上月底的領導層改組中進一步牢固領導地位之後,習近平最近開始重返世界舞臺,接連會晤多國領導人,來訪的外國元首包括德國總理朔爾茨,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坦尚尼亞總統哈桑。

印尼總統佐科星期二(11月8日)透露說,已有17個國家的領導人確認出席本屆峰會,其中包括拜登和習近平。

除了拜登以外,預計習近平下星期將會晤的重要外國領導人還可能包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分析人士稱,二十大之後的這一系列密集會晤從某種意義上是要彰顯國際社會對習近平重整最高領導層的的尊重和認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篇報導說,習近平外交日程表明,他不再願意放棄躋身世界領導人的地位。報導說,如果只派王毅參加峰會,對於一個在致力於提升中國的全球地位的領導人來說,減少在世界舞臺上的親自現身可能會阻礙習近平的個人外交影響力。

近年來隨著兩國關係的急劇惡化,雙方政府官員的接觸也大幅減少,新冠疫情更加劇了這一趨勢。《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兩國官員們說,這提升了拜習會這一溝通管道的重要性。此外,兩國官員都認為,拜登與習近平直接會談是美中兩個大國之間最有效的溝通管道。

在習近平史無前例的第三個領導任期開始後不久,中國最近似乎也接連釋出一些可被視為希望減輕摩擦、緩解緊張關係的信號。

中國外長王毅上個月底在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話時表示,希望兩國關係「重回穩定發展軌道」,稱這符合中美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習近平在同一天給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的一封信時也說,中國「願同美方一道,尋找新時代的正確相處之道」。

捍衛民主基金會的辛格爾頓說,習近平很可能將巴厘島G20會議變成為中國爭奪國際話語權的「零點地帶」。他在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習近平將竭力展示中國的治理模式遠遠優於美國和其他主要民主國家,「為人類提供新的選擇」。他說:「他將試圖以有利於北京的方式將西方民主和中國專制進行比較,即把中國的專制描繪成井然有序,將西方的民主斥成亂作一團。」

重開溝通大門?

澳大利亞智庫「戰略情報研究小組」(The Strategic Intelligence Research Group, SIRG)的主任希思·斯隆(Heath Sloane)說,這次峰會正值美中關係的一個關鍵時期。拜登政府最近針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採取了嚴厲的限制措施,這將對今後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及相關產業帶來嚴重的直接和長期影響。「這也許讓中國更加更願意與美國進行高層對話。」

斯隆說,中國一直在密切關注美國的期中選舉,看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主掌國會。中國在這個時候選擇這次峰會的時間點是一個戰略性的考慮。他說:「我認為時機對雙方都很重要,希望這意味著雙方都認為目前所處地位可以令各自進行誠實和有價值的討論。」

這位中國問題專家說,兩國關係中的大勢所趨自然不是一次會議就能左右的,因此,我們需要將其理解為美國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全球舞臺上取得領導地位的一個更大背景的一部分。至於峰會的議程,他說:「如果我不得不猜測的話,我會說將包括最近我們限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措施,包括全球經濟狀況,我還認為臺灣問題等都是首要議題。」

「環球監護之秀」首席執行官巴克納也認為,臺灣問題是一個關乎全球福祉的重大議題,一旦爆發衝突,其影響程度遠遠超過目前的烏克蘭戰爭,這次峰會應該成為緩和台海局勢的第一步。

「環球監護之秀」上個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企業高管們對台海局勢深表擔憂。這家企業安全諮詢公司對250名擁有一萬名以上員工的大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發現,擔心中國可能入侵臺灣比例高達58%。報告還指出,如果台海衝突升級,幾乎所有美國大公司都可能遭受某種程度的經濟和安全風險。

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的盧夫特說,從晶片限制措施到準備在澳大利亞部署遠端轟炸機,拜登政府近幾個星期已接連令中國感到憤怒,中國不會無動於衷的,很可能會採取報復措施。他說,如果峰會確實舉行,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發展。但是,雙方缺乏信任,實質性的問題是很難解決。

「它(峰會)本身就具有象徵意義,但是,在涉及到根本問題時,仍然存在重大分歧,無法解決,當然不是一兩小時談話的事。」盧夫特說。

前美軍軍官巴克納說,人們對拜習會期望不會很高,最重要的是能夠開啟對話就已經很好了。他說,這次會晤不會改變中國和美國的意圖,如果進展順利,本次會議的結果是,雙方同意需要開始討論,並且同意必須達成妥協。

「如果我們能得到這兩件事,同意打開管道,開啟真正的對話,不是花言巧語,不是大綱要點,而是以外交方式在幕後進行真正的討論,這才是我們應該期待的。」巴克納說。

連結:G20峰会过招?美中期选举结果或给拜习会增添新挑战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