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茲警示北京:台灣現狀的改變必須是和平的或經過雙方同意
文/voa松仁
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在北京表示,德國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但是台灣現狀的任何改變都必須是和平或經過雙方同意的。蕭茲同時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形成了很多問題,而德中兩國領導人在緊張的國際局勢下舉行面對面的會晤是有益的。
蕭茲是星期五(11月4日)對中國進行歷時11個小時的旋風式訪問期間,在北京作上述表示的。
蕭茲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位訪問北京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之一的國家領導人,也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首位訪問北京的歐洲國家領導人。但是他的這次訪問也因為中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默認、德中經濟關係以及中國人權問題而備受爭議。連蕭茲的聯合政府內也有人持反對立場。
儘管歐盟許多國家都在重新思考與中國的關係,但德中經濟關係十分密切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兩國在汽車和其他製造業上的合作尤其密切。僅賓士汽車去年一年在中國的銷售量就達到75萬8863輛,超過在全球其他任何國家的銷售量。
蕭茲此次中國之行,還有十幾位德國商界領袖伴隨,凸顯德中經濟關係的密切程度以及德國企業進一步發展德中經貿關係的願望。而剛剛在中共二十大上謀取到第三個中共中央總書記五年任期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對二十大後首位訪華的西方國家領導人表現出特別的熱情。
習近平星期五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晤蕭茲時表示,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交流互鑒、合作共贏原則,兩國關係的大方向就不會偏,步子也會走得很穩。
習近平對蕭茲說:「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中德作為有影響力的大國,在變局、亂局中更應該攜手合作,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在談到烏克蘭問題時,習近平表示支持德國和歐洲為「勸和促談」發揮重要作用。
習近平說:「當前國際社會應共同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並呼籲有關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儘快開展直接接觸,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
習近平還表示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他說:「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
根據德意志新聞社(DPA)的報導,蕭茲在致辭時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製造了幾百萬難民,並重創了世界糧食和能源市場。
德新社引述蕭茲的話說,「我們是在緊張局勢嚴重的時刻見面會晤的。我要特別強調,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對我們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構成了很多問題。」
德中經貿關係雖然密切,但是很多德國人士已經提出德國是否過分依賴中國市場的問題,就像德國此前過分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一樣。蕭茲前往北京前曾在《法蘭克福彙報》上撰文表示,「我們要根據明智的多元精神減少一面倒的依賴。」他還表示,他這次去北京也要討論諸如新疆維吾爾族人人權的「困難問題」。
蕭茲星期五下午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了會談。蕭茲向李克強表示,很清楚中國和德國不是兩個要「脫鉤」的朋友。
蕭茲訪問北京之際,台海兩岸的局勢也日趨緊張,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的活動日益頻繁,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和恫嚇也越來越大。
會談結束後,蕭茲在與李克強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特別談到台灣問題,並表明德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蕭茲說:「與美國和其他國家一樣,我們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但是我也同樣清楚表明,台灣現狀的任何改變都必須是和平的或經過雙方同意的。」
蕭茲一行乘專機星期五一早抵達北京的機場時,身穿全套防護服的中方醫護人員曾登機對德國代表團所有成員作核酸檢測。核酸採樣結束後,代表團前往釣魚台國賓館等待檢測結果,不過蕭茲的陰性檢測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因此他也可以立即參與與習近平等中方領導人的會見活動。
德國的專機為了避免機組人員接受檢測或隔離,則在蕭茲一行離開飛機後飛往韓國機場等待。當天稍晚在蕭茲一行結束訪問後再返回北京的機場,將蕭茲一行接送回國。
連結:德国总理朔尔茨警示北京:台湾现状的改变必须是和平的或经过双方同意 (voachinese.com)
蕭茲訪中意在美中之間搞平衡
文/rfa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日在北京會晤德國總理蕭茲,習近平表示,中德作為有影響力的大國,在變局、亂局中更應該攜手合作。蕭茲對習近平表示,在俄烏戰後,兩國領導人能親自會面是好事。分析指,蕭茲有意當「勃蘭特第二」,他的政治願景是推動德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才會做出表面矛盾、實際搞平衡的大國遊戲。
根據中國官媒央視報導,習近平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正式訪問的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
習近平一開始特別強調蕭茲造訪的時機,「你是中共二十大召開後首位來訪的歐洲領導人,這也是你就任以來首次訪中。」
習近平稱,相信訪問將增進雙方瞭解和互信,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為下階段中德關係發展做好謀劃。
據蕭茲代表團隨行的路透社記者報導,蕭茲告訴習近平,「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帶來問題的緊張時期,兩位領導人能親自會面是件好事。」他還表示,「兩人將討論有關歐中關係、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饑餓問題,以及如何發展中德經濟關係並涉及兩國視角不同的話題。」
德國想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作為疫情三年來首位訪中的G7主要國家領袖,蕭茲的訪中行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際都引起極大的爭議。他本人出訪前也在媒體投書強調,德國將在符合雙方利益的前提下,尋求與中國合作,「決不會忽視爭議」。
北京獨立學者吳強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蕭茲上任後,積極發展跨大西洋關係,尤其是德美關係。他在左派的社民黨表現最親美,這種作風與60年代末德國總理勃蘭特(Willy Brandt)很相似,高度親美外,也推動對蘇聯緩和政策。
「蕭茲似乎在扮演第二個勃蘭特,在新冷戰的幕牆逐漸形成之際,他試圖一方面促進社民黨轉向親美,另一方面保持對華政治、經濟的聯繫。」吳強說。
吳強進一步分析,二戰後德國外交採取「兩線討好、兩線平衡」戰略。東西「兩線」平衡,西方指的是以德美關係為軸心;東方則以俄、中為新軸心,這能幫助德國因應後冷戰結束、進入新冷戰的時代變化。蕭茲的政治願景就是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員。
「政治願景的實現,很大程度依賴著他在美中之間扮演特殊國家地位的角色。蕭茲正走在幫助德國成為世界大國道路上,在做表面上很矛盾、實際上搞平衡的大國之間遊戲。」吳強補充說道。
對中依賴更甚以往 德國重量級企業家隨行訪中
此行隨蕭茲訪中的12家企業,涵蓋德國汽車產業的大眾、寶馬集團,德意志銀行、西門子、愛迪達,還有德國默克集團、拜耳集團、拜恩泰科(BioNTech)等新興的生物科技公司等重量級企業。綜合媒體報導,其中,大中華區是化工巨頭巴斯夫的全球第二市場,2021年銷售額約為120億歐元;兩家汽車集團2021年在中國交付汽車超過400萬輛。
據CNN報導,「德國的領導人和頂級企業CEO們抵達北京,他們比以往更需要中國」(They need China more than ever)。報導指,此行,他們帶著一個明確的資訊抵達中國,那就是「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業務必須繼續。」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湯紹成對記者表示,蕭茲訪中在德國國內掀起高度爭議,歐盟也提出強烈批評。他說,「蕭茲其實不想傳遞訊息,他只是想救德國經濟。他主要是要參加G20之前‘順道’訪問北京。」
此次蕭茲的訪中行只有短短24小時,湯紹成說,蕭茲以防疫為藉口,主要還是顧慮國內紛擾,訪中只蜻蜓點水一下,幫企業界把橋架好就閃人。「汽車業占了兩個,這些企業要生存,這些企業給蕭茲壓力,國家利益優於意識形態。」湯紹成補充說道。
吳強解讀,一天的訪中行,象徵性意義比實質性合作要大。「這種象徵性對中國足夠重要,對於穩定現有的中德經濟合作與交流,特別保障德國大型企業在華的利益和自主性相當重要。」
德國總理訪中送出錯誤信號?
政治評論家江峰在「亞洲很想聊」節目中批評蕭茲到中國會帶來很不良的影響。回顧過去的歷史,德國幾次都與錯誤的國家進行錯誤的結盟。包括二戰與日本結成盟友成為軸心國,日本最後發動侵略,某種程度是認為在歐洲、西方獲得強大有力的軍事盟友支持,進而激化帝國主義侵略野心。
江峰說,習近平此時不一定具有當年日本軍國主義侵吞東亞、發動對美戰爭的實力,蕭茲也不像當年希特勒一樣走極端國家主義路線。但是,「當走投無路的敗家子一定會走出一些極端路線時,此時任何西方的示好,主動來給‘拿破崙三世’(諷刺習稱帝)加冕典禮道賀的行為,會加速實現其野心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