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日本將如何調整習近平第三任期內的日中關係?
文/voa向淩
中共政治局新成員名單確定,前中國駐日大使、現任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進入中央政治局,他將接替楊潔篪,成為新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專家認為,新的一輪人事佈局中改革派的退場與財政專業幕僚的減少將導致中國的對日外交更加強硬,未來日中之間較難展開高層級的對話。
改革派退場 日中關係恐難改善
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10月24日出席記者會,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第三個任期內的日中關係問題發表評論,稱「在雙方努力下構建起有建設性且穩定的關係很重要」。
中共二十大10月22日閉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正式開啟第三個五年的任期。10月23日公佈的新一屆政治局委員與常委名單多為習近平的親信及舊屬,這打破過了行之有年的「七上八下」、「派系共治」、「老領導推舉」、「女性入(政治)局」等慣例,顯示習近平對人事權的掌控較過去更為提升。
分析人士認為,從中共未來5年的最高領導層的名單看來,習近平完全壟斷了黨內大權,更加獨裁統治,在涉外人事方面也透露大幅調整的症兆。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未入選中央委員,王毅進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他將接替楊潔篪的外事辦主任一職,成為中國最高外交官。
王毅大學主修日語專業,1982年自北京二外畢業後分配到中國外交部工作。在大約四十年的外交生涯中,王毅曾多年在中國駐日大使館工作,2004年至2007年擔任中國駐日大使,2013年起擔任外交部長至今。
王毅升任中國最高外交官,將對未來的中日關係產生什麼影響,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
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川島真(Shin Kawashima)認為,雖然近年來日中關係走下坡,但是中國有派遣官員參加9月27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9月29日在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紀念活動上,習近平也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交換電報,因此日中之間依然維持某種程度的外交與經濟往來,但是未來恐怕會有變化。他指出,中共新一屆的政治局委員與常委名單沒有所謂的改革派,似乎顯示出中國對美、日等西方國家的態度會趨向強硬。
川島真對美國之音說:「因為如果中國推動改革政策,還是稍微改善跟西方的關係。他們(中國)融入了所謂的雙迴圈,或是共同富裕,他們要追求經濟發展,要推動經濟發展的話,不得不重視跟國際社會推動貿易關係,就不得不靠西方的經濟。所以如果中國國內推動改革或是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就能稍微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中國這次人事案中所謂的改革派都不見了,經濟的改革派以及懂金融的人、瞭解財政的人也減少了,這種部分當然影響到(中國)新的政策中的對外政策。」
川島真認為,隨著新一輪人事佈局中改革派的退場與財政專業幕僚的減少,未來中國對於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國家之態度與政策都會更加強硬,很可能不會注重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日本立教大學亞洲地域研究所特任研究員高橋孝治(Koji Takahashi)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自從2014年台灣的太陽花革命與香港的雨傘運動開始,中國就發現需要與日本維持友好關係,才不至於和大部分的近鄰政體都交惡。他認為,在二十大之後,兩岸關係會更加緊繃,因此中國將會格外重視對日政策,更希望與日本保持友好,但是日本未必會有正面的回應。
高橋孝治說:「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支持俄羅斯政府,而俄羅斯侵略了烏克蘭,日本會在意是否要與支持侵略方的國家交好,可以說,日本的決策者與政治家對於和中國友好這件事都會抱持相當大的疑問。所以,即使中國在對日政策上想要提升日中關係……,日本也不太會積極回應中國,自然使日中關係陷入停滯狀態。」
關於日、中、俄近期的關係,東京大學大學院學者川島真指出,中國自十九大以來,在國防安保與領土爭議方面始終抱持強硬姿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日本周邊的活動愈來愈活躍,日本特別注意近期中國與俄羅斯愈來愈頻繁的共同軍事活動,比如中俄兩國軍艦通過日本的津輕海峽等,讓日本感到十分警戒,因此日本可能會在今年年底公佈的國安三大檔中寫入針對中國的安保對策。不過他認為,日本與中國的經濟往來目前不會因為政治關係而有太大的改變,只是在經濟安保對策上需要調整。
川島真說:「日本這五十年來都採用‘政經分離’,(也就是)政治和經濟分離,所以有二十年前的‘政冷經熱’的狀態。但是現在有所謂的‘經濟安保’的問題,經濟和政治變得有些難分開。中國也重視‘國家安全’,主張經濟與安全的統籌,雙方都意識到經濟裡與安全相關的部分,中日如何把那些敏感部分分開,這是一個新的課題。」
日中高官對話近期難以實現
日本政府近期數次展現與中國進行對話的意願,但是至今尚未有日中之間的高層級對話,也尚未有日中首腦會談的安排。
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自8月初以來數次公開表示與中國對話的意願;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0月17日在國會的預算委員會接受質詢時強調,必須將日本對於台海問題的立場直接傳達給中國」。
二十大落幕之後,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10月24日在記者會上強調對於中國「將要求採取負責任的行動,同時持續對話,就共同課題展開合作。」他表示,現階段並無舉行日中首腦會談的安排,他說「願意在各級別展開多次對話」。
東京大學大學院的川島真教授認為,未來短期內日中之間的對話會以官僚系統為主,日本高級官員與中國直接對話有相當程度的困難。
他說:「岸田文雄首相與外務大臣林芳正都害怕被日本國民認為是親中派。(前首相)安倍先生本來就是日本的保守派,所以安倍接近中國是不會被認為親中的。但是岸田不是,林也不是,他們本來就是比較屬於穩健派,所以他們很容易被日本的保守派或一般人民認為是親中的。你們也瞭解,日本的國民有80%以上都是對中國沒有好感,所以岸田和林芳正基本上要先尊重國民的感情,然後才能有一些施政。」
川島真指出,官僚與政治家不同,不必面臨選舉,目前日中官僚對話依然持續中,例如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就在8月中旬赴中國天津,與中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舉行會談。他認為,未來岸田或林芳正若是有關於改善日中關係的想法,應該還是會透過高級官僚與中國溝通。
秋葉剛男應中國邀請訪中,8月17日與楊潔篪舉行了約七小時的會談,雙方對日中繼續對話達成共識。
日本立教大學亞洲地域專家高橋孝治認為,日中之間的對話重點,除了安全問題之外,最緊迫的還有經濟問題。
他說:「大部分的人都把焦點放在安全保障上面,這確實是日本感到十分憂慮的地方。另一方面,日本的經濟在這一段時間受到了疫情的嚴重衝擊,以前中國的觀光客為日本帶來豐厚的觀光收入。現在中國的防疫措施依然嚴格,國門並未開放,我想開放觀光等經貿議題會是日本希望與中國對話的重點。」
模擬「台灣有事」的應對措施
在中共新的一輪人事佈局中,中國國務院台辦主任劉結一未能連任中央委員,這似乎已經提前預告國台辦高層將作出重大調整。
中共二十大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於涉台部分加入「…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
分析人士認為,種種跡象都顯示中共將重新改組「一國兩制」的應對邏輯,對台灣很可能採取更強硬的政策。
日本立教大學亞洲地域專家高橋孝治認為,日本確實很關注台海局勢,因此前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雖然這可能讓台灣人認為萬一台海衝突發生,日本將支持台灣,但是日本在憲法約束上有相當的執行困難,因此未來岸田政府可能會儘量減少提及台海議題。
他說:「萬一台海戰爭爆發,雖然對日本是有不小的影響,讓日本感到很大的威脅,但畢竟不是中國針對日本領土直接攻擊。日本若要出動自衛隊參與台海戰爭,在法律上是許可的,但是目前在憲法層面上依然很有問題。至少在修憲之前,日本因為台海問題要真的出動自衛隊,很可能在法院會變成違憲,這絕對是岸田政府想要避免的狀況。」
日本防衛研究所主任研究官山口信治10月24日接受日媒《每日新聞》的採訪時指出,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中國實施大規模軍演對台施壓,但也儘量避免變成無法控制的局面,因此不太扇風點火,可能是不希望國內炒熱此問題。山口研判,中國勢必維持採取對台施壓的路線,但不會立即武力犯台。
東京大學大學院教授川島真表示,關注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是目前日本的原則,未來有不會改變,另一方面也不會否認所謂的「七二體制」,也就是日本的「一個中國」政策,岸田政府在未來的任何台灣相關政策都不會跳脫「七二體制」,但是日本似乎對於台灣問題的準備並不充分。
他說:「去年7月,當時的副首相麻生太郎曾經說過,我們(日本)可以考慮在台灣有事時,我們如何對待,麻生說,我們可以考慮很多可能性,做很多的模擬。那日本高層沒有做過模擬嗎? 有可能。防衛省他們做了,但是不一定在整個日本政府裡面(做過)。今年年底日本會發表新的安保檔,裡面可能會有跟台灣相關的部分,以後日本政府或防衛省可能會依據這些檔來準備關於台灣有事的應對措施。」
川島真認為,中國在二十大之後未必很快就對台灣動武,目前中國的政策是提高解放軍的能力以威嚇台灣,利用資訊戰動搖台灣的民主等,同時也使用對台(廣義的)經濟制裁施壓。對日本來說,與台灣難以進行軍事的合作,所以軍售合作以美國為主,在資訊戰與經濟方面則可以和台灣合作,特別是經濟安保的合作,這些合作應該是日台相互學習,平等互惠的。因此岸田政府除了向中國直接傳達對台海的立場以外,更要好好策劃自己的台灣政策,並向台灣明確傳達。
他說,所謂的台灣有事不應該是日本與美國對話而已,那會變成「沒有台灣的台灣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