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制衡他,習近平到底會不會攻打台灣?
文/voa斯洋
在剛剛結束的中共二十大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不僅獲得了第三個任期,而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被他的親信們所把持著。把統一台灣當作自己政治遺產的習近平,在權力不會遭遇任何制衡的情況下是否會攻打台灣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二十大通過了黨章修正案,將反對和遏制「台獨」等內容寫入黨章,同時,習近平還告訴中共黨員們,「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另外, 最新一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在解放軍東部戰區歷練多年的「台海幫」得到異常晉升。有人認為,這些都顯示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已經有了緊迫感,要對台灣動手。
在美國,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10月17日表示,中國當局正在「大大加快」實施吞併台灣的計畫。10月19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邁克爾·吉爾代(Michael Gilday)也警告說,中國可能在2024年之前武力犯台。
兩岸關係只在他一念之間–習近平集權加劇了武統台灣的風險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10月26日在該智庫舉行的對二十大進行解讀的視頻研討會上說,從長遠來看,二十大的涉台內容是「一種不祥之兆」,因為這表明習近平決心在他的任期內在這個問題上取得某種形式的進展。不過,他說,習近平和中共應該沒有制定時間表「和平統一」或是「統一」台灣。
薩克斯目前在台灣訪問。他說,他與台灣朋友交談,大家擔心的是兩岸關係現在只存在習近平的一念之間。
「第一個擔心就是習近平權力集中,這增加了誤判甚至可能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沒有任何制衡,因此兩岸關係真的取決於一個人的突發奇想。我們不知道他的想法。但如果他決定對台灣採取行動,並大幅升級與台灣的衝突,那基本上沒有人會阻止他,或是告訴他,或許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重新考慮。」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主任曾銳生 (Steve Tsang)在接受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採訪時說,中共二十大的人士安排增加了中共在台灣問題上使用武力的風險。
他說,在先前的領導層中,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提出反對意見,「現在在黨內,包括軍中,用親信和效忠自己的人替代以前的非效忠力量,習近平是在確保沒有人可以提出反對意見。」他還說,「一個人作出壞的判斷,發動戰爭的風險要大於一群人這麼做。」
「台海幫」得勢,針對台灣的灰色壓力增長
10月23日,中共公佈的最新一屆中央軍事委員會名單更是加劇了外界在這個問題上的擔憂。根據新的名單,習近平繼續擔任軍委主席,副主席是張又俠和何衛東,委員包括李尚福、劉振立、苗華和張升民。其中,在解放軍東部戰區歷練多年的何衛東和苗華的提升特別令人關注引入注目。何衛東和苗華兩人都被視為「台海幫」。
65歲的陸軍上將何衛東曾任負責對台作戰的東部戰區司令員,具有台灣事務經驗。一些媒體報導說,他也是8月中國對台大規模實彈軍演的主要規劃者。
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10月25日也舉辦了一場有關中共二十大的研討會上。該中心中國力量專案主任林洋(Bonny Lin)認為,不能把何衛東被提拔視為中國將對台灣動武的跡象。她說,何得到晉升可能不僅僅因為他有東部戰區經歷,而是因為他與習近平關係密切。
「你看看他和他的任期,特別是在東部戰區的任期,很難說,他不是因為與習近平的關係密切而被提拔,考慮到習曾在東部戰區工作超過22年。 建立信任和建立忠誠度需要時間。如果習近平試圖在軍隊中提升自己的人,我們就應該會看到更多有東部戰區經歷的人。」
何衛東和苗華都來自解放軍福建31集團軍,而當年福建軍區政委正是習近平。這位元曾在五角大廈領導台灣事務部擔任過領導職位的專家說,她沒有看到有任何時間線上的重大變化。也不覺得新的中央軍委的組成意味著中國準備對台灣使用武力。
中國戰略集團首席執行官、前中央情報局中國政治分析師張克斯(Christopher Johnson)10月27日在亞洲協會的一場相關的研討會上說,張又俠和何衛東進入政治局的確預示著中國在加強備戰,但是並不代表中國馬上會對台灣採取行動。
張克斯認為,台灣應該是習近平最不感到緊迫的地方。他覺得習近平關於台灣的講話更像是在向美國傳遞一個訊息。
他說:「你如果看他的涉台講話,他的確第一次提到,中國‘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但是,如果你往下讀,很清楚,他的軍力威脅的目標是‘外部(美國)勢力’和‘台獨’勢力。所以,他向美國傳遞的訊息基本上是,如果你停止在台灣問題上的‘鬧劇’,給台灣施壓或是一步步背棄一個中國的承諾,我沒有興趣侵犯台灣。」
對外關係委員會的薩克斯也認為台海幫的晉升並不意味著「台灣戰時委員會」的建立,但是他認為,何衛東和台海幫的存在至少代表著解放軍圍繞台灣的軍事行動和其他灰色行動會增加。
「但這表明,圍繞台灣的軍事活動將會增加,對台灣的灰色地帶壓力和其他形式的脅迫也會增加。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的底線看法是,我不認為這表明台灣有新的緊迫性,即習近平認為必須在未來一兩年內完成的事情。或者附有明確的時間表,但我確實認為我們現在有某種新常態和兩岸的進展關係會繼續保持相當高的水準。
自美國眾議院議長南茜·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問台灣後,解放軍已不再遵守台灣海峽中線。薩克斯說:「北京已經讓軍事活動離台灣更近常態化。未來,我們將在多個領域看到台灣面臨的更大壓力。不過,可以這麼說,我不認為習近平真的會鬆開腳刹。」
台灣外長吳釗燮10月26日表示,中共二十大之後,北京當局對台灣的安全威脅與外交打壓恐將只增不減,而台灣僅剩的邦交國也可能成為北京挖角的對象。
習近平確實有緊迫感,但並非針對台灣
習近平在二十大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速建設中國軍隊的能力。在談到與台灣的統一問題時,他說,國家統一必須實現,而且一定可以實現。而在2019年,他只是說,統一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地拖延。外界認為,這顯示習近平在統一問題上已經有了緊迫感。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的林洋認為,習近平報告中的緊迫感應該針對解放軍整體作戰能力的提升,而並非針對台灣。
她說:「解放軍2027年目標,它並不是專門針對台灣,而是關於達到現代化的基本水準,這可能與台灣有關,但也可能與中國面臨的其他突發事件有關,中印邊界、東中國海、或者南中國海。我認為我們不必將習近平敦促解放軍取得更多進展視為中國將在台灣問題上行動得更快。一個可能更安全的解釋是習近平希望解放軍做好準備,為他日後需要使用武力(做好準備)。但這並不意味著習近平已經設定了時間表並希望現在就對台灣採取行動。」
美國研究機構海軍分析中心中國和印太安全事務部主任馮德威(David Finkelstein)也認為,習近平敦促軍隊提高迅速戰鬥力,並非僅僅為了台灣。他說,習近平自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以來,就一直在發展軍隊實力為其戰略目標服務。習近平報告中的2027、2035 和2049等時間點為提升解放軍的能力設定的,而不是為突發事件設定的。
馮德威表示,從中國領導人的角度來看,中國周邊環境複雜,真的不清楚哪天哪裡會出現問題,需要動用武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解放軍需要隨時做好準備。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真的存在問題。有台灣問題吧?事情並沒有朝著他們想要的方向發展。你有世界上最強大、最有戰鬥力的軍隊–美軍如此迫近,你有像日本這樣的國家,他們開始很嚴肅認真地提升他們的國防戰力,你有美英澳三邊安全協議(AUKUS),你有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所以,我現在是站在他們的軍事規劃者的角度來說的。您環顧四周,對了,你還有印度問題。另外,雖然他們說的不多,他們與越南也打過一場仗。當然,他們在北方也有問題,在朝鮮問題總是在那兒。如果你是一名軍事規劃者,你所在的社區並不美好。」
他說,這種緊迫感早就存在,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九屆五中全會都有體現,現在是再次強調。
「戴維森視窗」和中國力量達到峰值的壓力?
2021年3月,原美國海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菲力浦·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說,中國計畫在未來六年具備侵台能力。從那以後,在台灣問題上,「戴維森視窗」就一直被引用和討論。
另有一些人認為,未來五年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因為在這個時間內中國的力量會達到峰值,在這之後,中國會因為國內的一系列問題會走向衰落。因此未來五年,將是中國認為的解決台灣問題最佳的視窗期, 因此中國有一種緊迫感必須儘快採取行動。
斯坦福大學弗裡曼·史波格利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 10月26日在美國對外關係協會舉行的另外一場研討會上說,她不認為中國的力量很快達到峰值,她認為習近平可以把台灣問題擱置15年。
「也有人提中國的力量會達到峰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軍事,這是最底線的。從軍事方面看,如果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完全停滯不前,這是不太可能的。在全球化的環境中,他們的經濟停滯不前,美國經濟卻不受影響,雖然這很奇怪。假設他們的經濟完全停滯不前,他們也會有更多的資源。未來25年,他們的經濟將要比過去25年更強。在軍事上,資源比美國少得多。 20 年前,他們的國防預算低於我們在核武器上的花費,但是,他們還是建立了一隻軍隊,在亞洲的某些突發事件中可以挑戰美國。另外,從他們的公開講話中,我也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他們認為自己的崛起已經結束。我不認為,他們現在必須去打台灣,否則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她認為,美國應該做的是「少說多做」,而不是現在的「多說少做」。她認為美國應該採取經濟和軍事措施真正提升威懾力。
中國的過度擴張和過度反應
中國經濟的確面臨很大的壓力,嚴厲的「清零」政策,對私營企業的打壓導致經濟滑坡、企業大批倒閉、失業率飆升。有人認為,習近平可能會為了轉移民眾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而發動針對台灣的戰爭。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中國及台灣事務前顧問麥艾文(Evan Medeiros)在同一個研討會上說,他不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習近平身邊都是自己的人,他的地位不會受到挑戰。他擔心的是中國面臨國內的壓力時,在處理國際問題上會出現「過度擴張」和「過度反應」。
「我擔心的是,當中國感到自己面臨著各種國內經濟政治社會挑戰時,他們對他人的外部行動變得過度敏感。不是說局勢因為這些不重要的事情而改變,而是在某種意義上,由於國內的挑戰,不安全感增長的,這導致了中國人的過度擴張和過度反應。」
他認為2020年,中國在南中國海有爭議海域與馬來西亞的對峙,以及中印邊境衝突都是中國新冠疫情高度不安,從而導致了過度擴張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