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

拜登聯大演說首度提台海局勢 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美國總統拜登。(圖/達志影像)
美國總統拜登。

文/中時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在聯合國大會演說,強調美國致力維護台海和平,奉行一中政策,反對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在台海緊張的背景下,美國總統罕見在聯大場合重申美方立場。

第77屆聯大總辯論邁入第2天,拜登發言近半小時,嚴詞譴責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並在攻勢受挫後揚言擴大戰事,並在發言後半重申美國外交政策立場時提到台海。這是拜登去年1月就任總統以來首度在聯大總辯論提及台海局勢。

拜登說:「我們會以外交作為指引,致力和平解決衝突。我們尋求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奉行40年來防止衝突發生的一中政策,持續反對兩岸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不顧北京警告訪台後,中國連日在台灣周邊舉行實彈軍事演習,台海緊張局勢升溫。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本週稍早播出的節目「60分鐘」(60 Minutes)中,拜登再次表明,如果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美軍會介入保衛台灣。

拜登屢次公開表態美國會在台海衝突時出兵協防台灣,違背美方奉行數十年的「戰略模糊」,白宮事後再度重申美方對台政策不變。

近年兩岸關係惡化、北京對台加強文攻武嚇,引發世界各國關注。在美國主導下,七大工業國集團(G7)等國際組織愈來愈常在會議公報納入關切台海和平,鼓勵和平解決兩岸議題等字句。

拜登談及美中競爭時重申美國「不追求衝突、不追求冷戰」立場,並說華府不要求任何國家在美國或其他國家間選邊站,僅致力實現自由、開放、安全、繁榮的世界。

談到持續近7個月的俄烏戰爭,拜登指責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卻侵犯鄰國,企圖讓烏克蘭從地圖上消失,「無恥違反聯合國憲章核心宗旨」。

烏克蘭軍隊近期猛烈反擊,在東部地區收復大片失土。眼見戰事告急,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21日在全國演說中威脅動用核武,並下令動員後備軍人參戰,這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歐陸最大規模戰爭短期內恐難結束。

拜登重申與盟國支持烏克蘭,並向莫斯科喊話「核戰是打不贏的」。他說,俄羅斯企圖消滅烏克蘭以國家地位存在的權利,沒有人威脅俄羅斯,只有俄羅斯追求衝突。

俄烏戰爭加劇全球糧食危機,拜登承諾美國今年為全球糧食安全加碼捐款29億美元,並駁斥莫斯科聲稱西方制裁釀成糧食危機的說法,強調歐美國家制裁容許俄羅斯出口糧食與肥料,沒有限制。

拜登說:「糧食不安全惡化是俄羅斯開戰造成的,只有俄羅斯能結束戰爭。」

拜登並以人民受苦為由呼籲各國不要禁止糧食出口或囤積榖物,「世界所有國家無論存有什麼分歧,如果家長無法餵飽孩子,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連結:拜登聯大演說首度提台海局勢 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 國際 – 中央社 (chinatimes.com)

拜登聯大演說重批俄侵烏「令人髮指」 警告核戰「絕不能打」

文/自由時報

美國總統拜登21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直指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入侵鄰國烏克蘭,「無恥地違反」聯合國憲章的核心原則,俄國總統普廷正試圖「從地圖上抹去一個主權國家」,全世界都應該看到「這些令人髮指的行為」。

綜合外媒報導,第77屆聯合國大會20日起展開一般性辯論,各國領袖陸續報告各自對關注議題的立場與計畫。拜登在台灣時間21日深夜登台演說,列出了世界各國面臨的一些挑戰,包括糧食不安全、衝突和自然災害,並強烈譴責俄國入侵烏克蘭所引發的戰事。

拜登表示,在過去一年中,世界經歷巨大的動盪,「有一個人選擇了野蠻且不必要的戰爭」,入侵鄰國的俄國「無恥地違反」聯合國憲章的核心原則,普廷試圖「從地圖上抹去一個主權國家」,計畫在俄國控制的烏克蘭領土上舉行「虛假」的公投,「極其嚴重地違反聯合國憲章」。

拜登說,「普廷聲稱他必須採取行動,因為俄國正遭受威脅,但沒有人威脅俄國,除了俄國之外,沒有人尋求衝突。」他說,普廷已經對歐洲發出核戰威脅,正召集更多士兵參戰,試圖併吞烏克蘭部分領土「世界應該看到這些令人髮指的行為」。

拜登指出,這場戰事是俄國為了消滅烏克蘭「作為國家、作為一個民族存在」的權利,從對學校、車站、醫院的襲擊,都是俄國犯下可怕戰爭罪行的證據,這些都會讓你不寒而慄。

拜登呼籲所有國家,無論是民主國家還是專制國家,都公開反對俄羅斯的入侵,並支持烏克蘭自衛的努力,「我們將團結一致反對俄羅斯的侵略,就是這樣!」

拜登說,美國希望這場戰爭以「公正的條件」結束,「根據我們都同意的條件─你不能隨意奪取一個國家的領土」,但「唯一阻礙這一點的國家是俄國」。

針對普廷發出核武威脅,拜登在演說中敦促所有國家,重新承諾通過外交加強核不擴散制度。他警告,「核戰沒有贏家,也絕不能打」,批評俄國威脅使用核武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連結:拜登聯大演說重批俄侵烏「令人髮指」 警告核戰「絕不能打」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