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焦點社會政治

《2022年台灣政策法 》:法新社認為美國議員在幫台灣方面比白宮走得更遠

美國國會

文/法廣

美國會外交關係委員會週三(9月14日)投票通過了《2022年台灣政策法 》,法案涉及到對台灣的首次直接軍事援助。法新社評論認為,美國議員在幫助台灣方面顯然比白宮走得更遠。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訪台曾引發北京的大型軍演抗議,這個新法案也再次讓北京憤怒。

《2022年台灣政策法 》法案由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通過,其中規定在未來四年向台灣提供近45億美元的直接軍事援助。它還要求美國總統對主要的中國金融機構實施制裁,以應對任何 對台灣的敵對行為的升級。該法案也將給予該島 主要非北約盟友 的地位。

議案的倡導者是美參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梅南德斯(Bob Menendez),他指出這是自1979年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重要的一次全面改革。

 台灣總統蔡英文辦公室對美國表示 真誠感謝,稱美國 再次展示了其兩黨對台灣的友誼和支持。

法新社報導分析認為,該委員會的投票只是漫長的立法過程中的第一步,法案現在必須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上通過,然後在眾議院通過,最後由總統喬-拜登頒布。但是,這無疑至少標誌著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關係處於幾十年來最低水準的時候,美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有了重大緩和。

因此,白宮正在非常謹慎地處理這個問題。 白宮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星期三表示將繼續就這一文本與國會直接溝通。她隨後說拜登政府將 繼續以強有力的外交、經濟和軍事支持深化與台灣的夥伴關係。

中國外交部週四也對《2022年台灣政策法 》做出回應,認為該法案嚴重違背美方在台灣問題上對中方所作承諾,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干涉中國內政,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還要求美國停止打台灣牌搞以台制華,停止推進審議有關法案。稱中方將視該案進展情況和最終結果,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美國國會的這次投票是在華盛頓向台北出售價值11億美元的武器後幾天進行的,也是在眾議院議長南茜-裴洛西訪問台灣後一個多月,裴洛西的訪問激起了北京的怒火,中國隨後在台灣周圍發起了其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演習。

裴洛西是幾十年來訪問該島的最高級別的美國官員,在她訪台之前,白宮人員已經告訴北京,在三權分立的體制下,美國國會是政府的一個獨立部門,裴洛西是政壇第三號人物,但她並不代表政府的政策。

連結:《2022年台灣政策法 》:法新社認為美國議員在幫台灣方面比白宮走得更遠 (rfi.fr)

《台灣政策法》通過 分析:最清晰的模糊

文/rfa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14日表決通過《台灣政策法》,分析認爲,這項法案是自1979年《台灣關係法》後,40年來美國對台政策在法理上最大的調整與改變。台灣的總統府15日回應表示,該項法案強化台美安全合作、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及提升台灣國際參與等,有助於多方位促進台美合作夥伴關係。有台灣學者形容,這是美國對台政策最清晰的模糊。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以17票贊成、5票反對,表決通過《2022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下一步要送參議院全院審查。

據路透報導,外委會主席梅南德斯(Bob Menendez)表示,通過的版本在象徵性條文上有些微修改,像是駐美代表處更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任命需國會通過兩項條文改爲建議性質,其他有關國際參與或安全、經濟實質內容等沒有異動。

《台灣政策法》內容包括透過台灣安全協助倡議(Taiwan Security Assistance Initiative),4年間授權45億美元的對台軍事融資,加速台灣國防能力的現代化,還有一份5年計劃,優先將美國多出的國防資源轉讓至台灣,且第5年再加碼20億美元,形同直接軍援台灣65億美元,且註明是無須償還的援助性融資(grant assistance),等同直接軍援。並提供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待遇。

法案通過表達對全面提升台美關係、強化台美安全與經貿關係、台灣國際參與、反制中國脅迫等重大議題的堅定支持。

台灣的外交部副發言人崔靜麟15日在例行記者會做上述回應。外交部特別感謝兩位提案議員梅南德斯與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在過程中所展現的積極領導。他強調,期待在本屆國會的有限會期中,能促成這項立法往前推進,不斷深化台美友好夥伴關係。

《台灣政策法》是更重要的法理基礎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接受訪問時指出,如果法案能順利通過,美國總統拜登也簽字,將嚴重或清楚地牽動美中台三邊互動架構。它比原有的《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是更爲重要的法理基礎。規範或讓美國行政當局處理美台關係,不會受到美中關係的牽制。

翁明賢解釋,此法案已把美中、美台、兩岸關係徹底區隔。未來中國如果講‘干涉內政’,美國可稱這是美國國內法規範與友好國家之間的關係,與‘一中’政策毫無關係。

他提醒,法案內容中都加上一個關鍵點,任何內容都不得解讀爲跟台灣恢復官方外交關係,或是改變美國政府對台灣國際地位的立場。他解讀法案是‘類’外交關係法或是‘類’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政府的角度。

它是一個全面影響台美關係綜合性集成法案。1979年《台灣關係法》通過以來最大的、有實質意義,台美關係之間新的進展。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如此解讀法案的象徵意義。

台灣駐處改名不列爲政策 降低敏感性

原提案要求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爲台灣代表處的內容,本來是列爲美國政策,修正微調後的版本爲國會意見,不具有強制效力。黃介正指出,北京在意的是,代表處有沒有更名,通過的版本改成國會意見,至於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處長任命,提案版本要求比照駐外大使辦理,須經參議院同意,通過的版本刪除此條文。他說:這個法案中本來就有一大區塊探討主權象徵問題,目前看來在外委會已做稍微淡化處理,仍把主要裁量權留給行政部門。

主要非北約盟友 軍事與經濟優先待遇

據台媒聯合報報導,原提案規劃,美國在未來4年提供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新版增加2027財年撥款20億美元,讓總額達到65億美元,並備註無償提供(grant)。

爲降低敏感性,原提案文字指定台灣爲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MNNA),以提供台灣外援和武器出口優惠;新版將指定(designation)改爲提供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待遇(treatment)。

翁明賢認爲,這還是很重要身份地位的給予,台灣就能獲得跟美國與北約30多國,類似軍事跟經濟優先待遇。未來軍售將加速、同時軍事協助、交流將增加。他表示,當然中國大陸會聚焦美台軍事交流深化過程,會不會邀請台灣參加2024環太平洋軍演,這是可能的過程。

黃介正說明,美國20多年來都有不同程度地針對非北約盟國的待遇,執行台美間軍事合作,這並非是一個過去沒有而法條增加有大幅度改變的問題。這個概念的初始是在於處理對台軍售流程,是不是能比照非北約盟國簡化流程、加快速度的統稱,並非給我們一個‘軍事同盟’或‘類軍事同盟’地位。

美國對台政策戰略模糊有改變?

彭博日前曾披露,拜登政府憂心牴觸數十年來美國對台海的戰略模糊政策。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日前接受專訪曾表示,台灣周圍發生軍事事件的威脅仍然顯著,中共官方政策明指不排除入侵台灣。他認爲,法案部分內容能有效強化美國對台灣的安全協助,改善台灣安全,但坦承部分內容讓我們有些擔憂。

該法案是否意味美國對台政策揚棄多年的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黃介正表示,應該說‘最清晰的模糊’(the most clear ambiguity),距離徹底動搖‘戰略模糊’還差一小步,那一步就是把台灣主權象徵推到極致。

翁明賢認爲,法案在形式上打破台海戰略模糊,但是美國行政部門主導美國的國際外交,對台、對中政策還是以戰略模糊爲主。實際上美國是模糊、清晰,左、右交互運用達成他最大的國家利益。翁明賢補充說道。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4日曾表示,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美國國會議員炮製涉台議案嚴重違反一中原則,中方堅決反對,民進黨拉攏美國搞涉台議案,台獨圖謀不會得逞。

連結:《臺灣政策法》通過 分析:最清晰的模糊 — 普通話主頁 (rfa.org)

《台灣政策法》未正式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週三,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台灣政策法案》。但同最初版本相比,一些條款已被刪除或弱化。

《台灣政策法》的原始文本中,曾要求確定台灣為主要非北約盟友,並升格派駐對方機構的地位,比如將當前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命名為台灣代表處。

但週三參議院外委會通過的版本中,則將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改為在軍備轉讓問題上,應以主要非北約盟國待遇予以對待。

澎湃社此前報導稱,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同國會領導人會晤之後,參議會外委會決定刪除法案中一些「激進」的提議。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民主黨籍政治家梅南德斯(Bob Menendez)在法案通過後對媒體表示,經修改過的版本在象徵性的條文內容與原始法案有所不同,但法案的核心並沒有改變。他表示,同防務援助條款相比,這些修改「微不足道」。

「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 縮寫MNNA)是指美國政府確認與美軍有戰略合作關係但不是北約成員的國家。按照美國政府官網的說法:「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待遇是美國與這些國家密切關係的強有力象徵,並表明美國對上述國家之間友誼的重視。雖然MNNA地位提供了軍事和經濟特權,但它並不意味著對被指定國家的任何安全承諾。」

目前美國政府認定的「主要非北約盟友」包括:澳洲、巴西、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和韓國等18個國家。而根據美國國會2002年9月30日通過的一項法案,台灣一直被視作事實上的主要非北約盟友。

連結:《台灣政策法》未正式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15.0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