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習近平出訪中亞 「全球發展倡議」取代「一帶一路」

習近平

文/ RFA

本週預期的中亞之旅,是習近平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三年以來,首次出訪外國。外界關注習近平出訪的時間恰逢中共二十大之前,此行能否成功無疑將檢驗習近平對當前中國政治局勢的信心。此外,受疫情和經濟衰退影響,「一帶一路」所經中亞國家普遍債務沉重,而習近平任內借「一帶一路」打造的中方影響力也正面臨壓力。

除了「一帶一路」項目,習近平在2021年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也是本次其中亞出訪的輿論關注熱點。亞洲基金會(The Asia Foundation)國際發展合作高級主任穆拉卡拉(Anthea Mulakala)9月12日在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的研討會上指出,中國在未來會將「一帶一路」與「全球發展倡議」並行。

穆拉卡拉表示:「‘全球發展倡議’和‘一帶一路’的目的很像,它們都是在提供一個名目,把中國在世界各地的發展計劃串聯起來。同時,它們也用來協助推廣中國政府的觀點。」不過,不同於「一帶一路」注重經濟成長與基礎設施建設,「全球發展倡議」則更注重發展與軟實力;同時,不同於「一帶一路」由中國政府全權掌控,「全球發展倡議」提供私營機構的參與空間,是一種多元合作的方式。

學者:「全球發展倡議」的目的是規避風險

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援助數據實驗室政策研究主任卡斯特(Samantha Custer)在研討會上表示,「一帶一路」對中國以及借貸國來說,都是件高風險的事,因此中國纔會在去年提出「全球發展倡議」,以進行較小規模的建設項目。卡斯特表示,「一帶一路」對借貸國來說風險高,因爲「一帶一路」的建設項目時常缺乏透明度,同時借貸國也要面對中國可能的違約。而對中國而言,「一帶一路」也使北京需要面對不能拿回钜額投資成本的風險,外交上,又要接受國際社會有關「北京對發展中國家設置債務陷阱」的批評,安全上,中國則必須確定國外具備穩定的項目建設環境,同時穩定國內政治。

非洲民調機構非洲晴雨錶(Afrobarometer)執行長安孫卡(Joseph Asunka)也表示,北京從「一帶一路」轉而聚焦「全球發展倡議」具有風險管控的意義: 「(全球發展倡議)把投資規模縮小,以降低投資風險……。新冠疫情以及烏克蘭戰爭使中國開始對非洲的投資變得保守,北京開始擔心無法投資回本。同時,‘全球發展倡議’推動小而精巧的項目,也可以幫助中國擺脫債務陷阱外交的國際指責。」

「全球發展倡議」目的仍在爲北京進行政治服務

卡斯特認爲,「全球發展倡議」雖然能協助發展中國家,但其推出的根本目的仍是出於擴展中國利益。中國不僅看重「全球發展倡議」能爲其開啓更大的投資與商品市場,同時,中方著重投資的國家皆擁有豐富的天然能源,這些國傢俱有向中國提供能源的潛力。此外,當中國對外國的經濟影響力上升,就能使中國在地緣政治上享有戰略利益。

學者:北京將吸取「一帶一路」教訓  減少投資

不過,研討會與會學者一致認爲,中國並不會以「全球發展倡議」替代「一帶一路」,兩者將會同時推進。

穆拉卡拉表示:「因爲新冠疫情影響,中國‘一帶一路’的投資金額減少,而中國現在重視的是把正在進行中的‘一帶一路’建設完成。……中國在未來會吸取在「一帶一路」上得到的教訓,限縮發展項目,不會再如以前一般大規模投資。」

連結:習近平出訪中亞 “全球發展倡議”或取代”一帶一路” — 普通話主頁 (rfa.org)

三年來首次出訪 習近平赴中亞出席上合峰會

文/ RFA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本週三至週五出訪中亞,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並訪問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學者認為,習近平此行打算重整「一帶一路」計畫,加強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合作,同時還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探討如何應對國際局勢。

本週一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佈:9月14日至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在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並應哈薩克共和國總統托卡耶夫、烏茲別克共和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邀請, 到兩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三年來,習近平首次出訪中亞兩國。

中國媒體國際新聞前資深編輯胡強,當天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習近平選擇在中共二十大會議前夕出國,表明他繼續連任已經沒有懸念,國內大部分政治分歧基本解決。他說:

「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示一下,他目前地位穩固。他也有可能借此機會向俄羅斯解釋一些複雜而幾句話說不清楚的關係。見普京是最大概率的事情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將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烏茲別克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峰會,排在習近平出訪行程的第一位。胡強說,習近平將通過上合峰會表達對俄羅斯的友好:

「解決俄羅斯的難題可能是成員國一個共同的問題,上合組織成員國與俄羅斯都是相對關係比較密切的國家。除印度之外,剩下的國家可能會對俄羅斯提供幫助,中國出錢更多,這種可能性較大。」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於2001年,成員國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九國。成員總面積為約3600萬平方公里,約為亞歐大陸總面積的五分之三,人口約34億,約為世界總人口的43%。

貴州大學學者馬大為接受採訪時說,中俄兩國元首會晤是習近平出訪的主要事項之一,以便瞭解俄羅斯的真實情況:

「探一下烏克蘭的局勢,他‘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就在中亞,中亞國家現在也不穩定。對中國的‘一帶一路’也不太買帳,現在如果就此罷手,會貽笑大方。他想把‘一帶一路’再拾起來。實際上,無論是海上絲綢之路還是陸上絲綢之路,這兩條路根本帶動不起來。這是現有的局面。」

有評論認為,中國希望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峰會加強經貿合作,以抗衡美國的制裁。而俄羅斯是中國當下最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

馬大為說:「俄羅斯這個陣營他們不能丟掉,現在是一損俱損。習近平上一次是在北京冬奧會上會見的普京。那個時候的局面和現在大不一樣。」

北京獨立政治學者吳強認為,在習近平之前,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到訪俄羅斯會見普京。習近平訪問哈薩克雖然是年初和該國總統托卡耶夫的約定,但是過去近半年發生了俄烏戰爭,中亞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此行無疑受到外界關注,他說:

「我相信在北戴河會議結束之後,中共黨內侭管面臨很多的壓力,但是已經取得關於人事安排、權力安排以及二十大賦予習連任的共識。俄烏戰爭半年多後,中俄關係陷入前所未有挑戰之際,也是中國面臨國際社會巨大壓力之際。中共黨內似乎形成較之前更為強大的一種團結。」

吳強認為,中共內部近期的團結,是習近平安心離開北京出國訪問的關鍵因素。

連結:三年来首次出访 习近平赴中亚出席上合峰会 — 普通话主页 (rfa.org)

北京證實習近平將訪中亞 疫情後首次出國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有關消息傳出數周後,中國政府週一宣佈,習近平即將訪問中亞鄰國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週一(9月1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宣佈,9月14日至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在撒馬爾罕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並應哈薩克共和國總統托卡耶夫、烏茲別克共和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邀請對兩國進行國事訪問。

上個月,美國《華爾街日報》就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習近平將於9月中旬前往中亞,出席在烏茲別克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此外峰會期間他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等其他國家領導人會面。

哈薩克外交部9月5日也在一次媒體吹風會上表示,習近平將於9月14日訪問該國。但北京方面一直到本週都沒有正式宣佈。

俄羅斯總統外交政策助理尤李-烏沙科夫(Yuri Ushakov)上週也告訴路透社,普丁預計將在峰會上與習近平會面。但克里姆林宮拒絕透露他們會談的細節。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將在9月15日至16日在烏茲別克古城撒馬爾罕舉行。這裡曾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貿重鎮。

上合組織成立於2001年6月15日,成員國包括中國、俄羅斯、吉爾吉斯、塔吉克、哈薩克、烏茲別克、印度和巴基斯坦。

習近平此次出訪,將是他在新冠大流行之後第一次邁出國門。今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將召開備受矚目的二十大,習近平預計將在會議上完成連任程式。因此他在會前不久出訪更加引起注意。

也有分析指出,這是為習近平今年晚些時候的國際行程,包括G20峰會做準備。印尼總統佐科威在8月透露,習近平和普丁都計劃參加今年11月在印尼峇裡島舉行的G20國家領導人峰會。

此外,《華爾街日報》還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由於拜登預計也將出席在印尼舉行的G20峰會,中美兩國領導人可能於11月在東南亞會晤。

連結:北京證實習近平將訪中亞 疫情後首次出國 | 德國之聲 來自德國 介紹德國 | DW | 12.0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