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李喜明:台灣不改革 中共武統可能提前上陣
文/美國之音陳筠
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最近出版新書《台灣的勝算》,指出中共的意圖與能力決定了它是否對台武統。李喜明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中共的內部因素、美國的嚇阻能力,以及兩岸軍事失衡程度,是中共考量武統的三個關鍵因素,中共必須對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具備合理的信心,才可能以軍事手段跨海入侵台灣。他並提醒,在習近平的野心企圖下,2027年確實是一個值得警惕的時間點。
中共機艦近來屢屢跨越台灣海峽中線,造成台灣空防壓力。台灣國防部發佈,中共9月7日有共機12架次、共艦5艘次在台灣周邊海空域活動,其中有三架次的共機逾越海峽中線。台灣國軍運用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嚴密監控與應處。
在台海局勢升溫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之際,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近日出版新書《台灣的勝算》並接受美國之音專訪。
他表示,中共的意圖與能力決定兩岸是否發生戰爭,而意圖與能力兩者之間互為影響,有意圖沒能力,或者有能力沒意圖,都不會引起戰爭。不過,意圖的強烈會影響能力的增長,而能力的增長自然也會帶動意圖的提升。
他表示,在過去二、三十年前,中共沒有能力攻打台灣,所以台灣一直都很安心;但近二、三十年來,中共經濟發展快速,也帶動軍事發展,中共開始慢慢有能力用武力來解決台灣問題。尤其,習近平自2012年上台提出「中國夢」後,中國大陸的民族主義意識高漲,兩岸在政治上的大局被定調為一條單行道。中共要完成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最終目標,統一台灣是必不能缺的元素。對此,中共提出唯一能和平解決的方案就是「一國兩制」,但大家心知肚明,台灣絕不可能同意。在這種情況下,兩岸是否會因此產生衝突進而發生戰爭,就是個無法回避的嚴肅問題了。
李喜明說:「你想要叫它不武統,在我來看是不太可能,但是我們要想辦法做的是叫它覺得,它一直沒有辦法達到武統的目的,覺得時間還沒到,我得等明年,我再等後年,我得永遠都等下去,那我們當然就可以達到避免戰爭的目的。」
武統考量因素
李喜明表示,不論中共領導階層對武力統一台灣的意圖有多強烈,有多少內外因素必須考量,但回歸基本面,他們都必須對三個問題的答案具備合理的信心,才可能以軍事手段跨海入侵台灣。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解放軍是否具備跨海犯台且能全面控制台灣的能力、台灣國軍是否有能力阻止解放軍的武力統一、以及北京能否承受美國介入的模式及手段。
李喜明表示,共軍至今還沒有進犯台灣有四個原因:「第一個,當然是台灣海峽對它來說是一個困難的障礙;第二個是它的能力還不足以進犯;第三個是我們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第四個是美國在這個區域的影響力,它扮演一定的嚇阻能力。」
美方的角色
李喜明說,台灣一直冀望美軍能在台海爆發戰事時馳援台灣,然而中國軍力快速擴張,尤其是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發展,使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衝突的風險愈來愈高,嚇阻效果也逐漸遞減,但若美方不為數十年來的民主盟友出手,對美國而言會是一場大災難。特別對於美國的亞洲盟友而言,美方棄台將使過去的安全承諾全數作廢,因此美國當然必須持續支持台灣。
他說,目前美國不斷釋出訊息,當中國威脅以武力統一台灣或是無故發動戰爭,美國不會坐視不管。在戰略模糊的政策下,美國雖然未必會直接出兵護台,然而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未必只在戰場之內的軍事行動,因此美國對台灣以非兵力直接介入的援台手段,仍將限制中共的武力犯台計畫。中共不會願意將自己陷入處處為敵的處境,因為對台動武是非贏不可的豪賭,美國因素橫亙在前,中共非得詳加盤算。
李喜明說,但中國如果越來越強,強到美國可能都已經沒有辦法制止的時候,那麼上述幾個尚未進犯台灣的因素就會產生變化,台灣海峽對中共也不再構成一個嚴重的障礙,那麼中共在民族主義與獨裁系統的強烈意志之下就可能會動手,甚至武統可能提前上陣。
2027時間點
李喜明說:「如果說你要問實際的情況,我是覺得我們必須要重視2027年,因為這是大衛森將軍他在國會作證的證詞,我一再強調他在國會的證詞是他整個情報團體的綜合研析,也是他個人的意見,那美國的情報研析跟偵搜能力是很強的,這個我們必須要正視。」
李喜明說,如果習近平在二十大順利續任中央總書記,2027年將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三任期屆滿,又是再逢繼續掌權的關鍵時刻。如果共軍提前具備全面侵台能力,輔以習近平的野心企圖,中共在2027年動手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可能性,實值台灣警惕。
進犯台灣的手段
他表示,中共進犯台灣的手段也會根據它的目的而有所不同。如果按照中共的說法要給台灣一個教訓的話,它可以直接做一些遠距離的隔離性攻擊,就像八月份的圍島軍演,中共可以用長程導彈、遠端火箭直接攻擊台灣任一重要的軍政設施,台灣也奈何不了,因為台灣在這種長距離的武器跟中共相比,顯得太微不足道。
其次,李喜明說,中共也可以奪取台灣任何一個外島,問題是如果中共拿下任何一個外島也沒有把握讓台灣害怕到非要上談判桌不可的話,加上它還要面臨世界的譴責甚至制裁,那麼對中共來說也變得得不償失。
他說,中共第三種手段是採用封鎖、窒息戰,讓台灣的能源運輸停擺,但這個做法將影響到區域的穩定與區域國家的利益,如果這些國家聯合起來出手干涉,幫助台灣抵抗中共,對中共來說也是划不來的事。
李喜明說:「所以我覺得我們要把最大的心力跟最大的資源投入在這種全面性的侵犯,就是快速性的侵犯,它一下子就把台灣拿走了,整個自由世界根本來不及反應,事情就已經成為定局了,這是我提倡不對稱作戰主要的原因。」
李喜明表示,共軍已經具備遠距聯合火力打擊、奪取外島以及海空封鎖的能力,如果還不能達到統一的目的,那麼採取三棲登陸、全面犯台的模式將是唯一、也是終極的手段。
他預判,2027年前,共軍尚無法以全然軍事手段進行三棲登陸,不過將有能力透過軍民融合的方式,也就是使用正規三棲作戰部隊,配合滾裝貨輪、半潛船等民用輸具運送登陸部隊。
李喜明並表示,不對稱作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應該重新定義什麼叫做台灣的勝利。他說,他的定義就是讓中共奪台行動任務失敗,台灣在這個定義下準備自己、進行改革,不讓中國達到它的目標,並以此避免戰爭,就是台灣的勝算。
建立不對稱戰略
李喜明表示,2022年4月14日,烏克蘭在陸岸發射了兩枚海王星反艦飛彈,擊沈了俄羅斯巡洋艦莫斯科號,此一作戰結果揭示著新的戰爭時代已經來臨。在俄烏戰爭中,標誌性的陸地武器不是戰甲車,而是反戰甲飛彈及攻擊無人機;標誌性的空中武器不是戰機,而是防空飛彈;標誌性的海上武器不再是巨大的戰艦,而是反艦飛彈。他強調,載台不能殺敵,彈藥才能。面對敵軍,創新加上不對稱戰力才是台灣克敵制勝的利器。
他說,台灣與當前軍事強國的軍隊一樣,都是圍繞著戰機、戰艦、戰車等載台而打造。 擺脫以儎台為中心的建軍觀念既是一種觀念挑戰,也是一種文化挑戰,更是一種資源挑戰。擺明的事實是,台灣註定沒辦法和中國在傳統作戰能力上競爭,不斷提高國防預算並非解決之道,因為北京也會加碼挹注,最終只會導致台灣在軍備競賽上失敗。
因此,台灣必須要建立一個不對稱戰略。他說:「因為這個戰略決定了你的兵力結構,決定了你想要買什麼樣的武器,決定你應該怎麼跟敵人作作戰,決定你如何訓練你的部隊,然後決定你如何發展你自己的戰術戰法、準則教育等等,所以我們需要首先建立一個不對稱的戰略,這是非常重要的。」
李喜明強調,想要避免戰爭,就要設法嚇阻敵人不敢任意發動戰爭,但台灣沒有核子武器,不具備報復性的嚇阻能力,跟其他國家也沒有軍事同盟關係,因此無從以此種延伸式的軍事關係作為嚇阻手段。台灣唯一能做的就是憑藉著具有可信度的自我防衛能力,並建立國土防衛部隊,說服中國相信以武力統一不但會付出極端高昂的代價,而且還無法達成目標,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戰爭,而非焦土策略。
他說,台灣必須要讓中共相信,台灣有「正確的戰略」、「防衛的能力」、「堅定的意志」以及「韌性的社會」,中共才不敢輕舉妄動,達到嚇阻功效,也才能避免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