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春瑩的「餐館」和蘇州警察的「和服」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推文中的餐館和一位蘇州警察眼中的和服有什麼共同點?時評人長平認為,日常生活化的愛國主義「再教育」在中國並非徒增笑柄,而是相當成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可能會嫉妒蘇州一位年輕的警察。兩人分別在牆外和牆內做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利用日常生活煽動民族主義情緒。華春瑩引來的嘲諷雖然級別夠高,但是不如蘇州警察遭到的質疑更加廣泛和深入。
8月7日,華春瑩在推特發文,稱台北市共有山東餃子館38家,山西面館67家。味覺不會騙人,台灣一直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失散多年的孩子終將回家。她的言論瞬間化身為低級紅高級黑,給全球輿論帶來了一陣歡樂。其中最妙的回復來自她的同行、美國務院發言人奧爾塔古斯(Morgan Ortagus)的推文:中國有超過8500間的肯德基餐廳。味覺不會騙人,中國始終是肯塔基州的一部分,失散多年的孩子終將回家。
這種對照產生的荒誕性帶來的娛樂效果,容易讓人誤以為日常生活化的民族主義煽動和愛國主義教育並不多見,偶一為之也徒增笑柄而已。事實恰恰相反,這種再教育在中國相當成功。
華春瑩並非突發奇想即興創作
以飲食文化為例,中央電視台曾經在黃金檔位播出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成為全民追捧的文化熱點。在中國國內就有若干學者,以正面贊許的立場肯定了它在民族主義教育上的成功。學者於烜認為,這部記錄片以美食為承載,通過民族性格認同,民族情感認同,傳統、文化和文明認同,族群認同,完成了一次以國家認同為主題的主流意識形態價值的傳播。
學者張書認為,該片完成了國家柔性形象的大眾化、人性化傳播。另外兩位學者閻景娟和任傲塵的研究則表明,該片在宏大敘事方面的周到程度,與歷年春晚如出一轍。比如,堅持政治觀點正確,有代表性的省份一定要提及,如寶島台灣是祖國的一部分,《舌尖上的中國》展現了台灣的烏魚子和小吃夜市。為了頌揚了民族大團結,還展現從藏人的酥油奶茶到蒙古族的奶食等各民族的和諧生活。
閻景娟和任傲塵指出,《舌尖上的中國》在唯美、浮華的光影之下,一點也沒有觸碰在中國表現尖銳的食品安全問題,以及蔓延在社會各層面的信任危機。該片提供的,只是一種撫慰性的愉悅。它看上去和美、舒適、健康、積極,對於一部致力於建構國家形象的紀錄片來說,我們不能對它期待更多了。
由此可以看出,作為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那段推文並非突發奇想的即興創作,而是這類愛國主義飲食文化教育的自然延展。對於還沒有接受再教育的台灣人和沒有受過《舌尖上的中國》熏陶的外國人來說,她的邏輯有點蹩腳。同樣的話發在新浪微博上,在刪除嘲諷性評論之後,我們一定會看到一大片感動得熱淚盈眶的網民留言。
在日本風情街穿和服違法?
三天以後,在蘇州淮海街,一位網名叫是影子不是本人的中國女孩,模仿懸疑類日本漫畫《夏日重現》中的場景,身穿日式浴衣拍照,被一位年輕的警察大聲呵斥,並以涉嫌尋釁滋事帶到派出所訊問。
警察呵斥的話是:你穿漢服我一定不管你,你穿和服是什麼意思?中國人為什麼不能穿和服呢?不用說,上世紀的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帶來了至今未癒的深重創傷。但是,中國網民並不會從這位警察的呵斥中讀出反戰的訊息–和服並非侵華日軍軍服,何況很多人還沉浸在趁著佩洛西訪台一舉解放台灣的興奮之中–而是我是中國人這種民族主義建構,跟中國人不能過聖誕是同樣的道理。其重點訴求不是人類和平,而是仇日反美愛中共。
這起事件觸發了中國網民複雜的情緒。人們注意到,蘇州淮海街是當局刻意打造的日本風情街,遍佈日本特色的服裝店和餐館,號稱小東京、大阪街頭,2010年底被評為國家級著名和特色商業街區。這就意味著,警察不僅執法無據,不高興了就可以抓人,而且是選擇性執法,柿子撿軟的捏。更準確地說,無權無勢的升鬥小民必須做愛國奴才,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則可以結與國之歡心。
這也並非是這個警察的即興創作,而是整個社會圖景的協調組合。例如,華為高管孟晚舟可以在西方民主國家擁有永居權,以及數套豪宅,但她仍然被認為是愛國英雄;而普通民眾買一個蘋果手機,就有可能被罵崇洋媚外–人們擔心,以後甚至有被警察訊問的危險了。
蘇州警察對民眾的再教育
網民進一步發現,原來仇日反美的主要宣傳機器央視的台標竟然來自日本人的設計,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上的八個大燈籠也是日本人設計的。更不用說,改革開放以來,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地鐵1號線、13號線、首都機場二號航站樓、上海浦東機場、武漢長江第二大橋等等都受益於日本對華援助項目(ODA)。
這個名單還很長。人們發現,撇開日本人的貢獻,今天的中國人都不會說話。在中國的愛國主義宣傳話語中,要人民服從的組織,遵守的紀律,熱愛的黨和政府,擁護的社會主義,反對的資本主義,穿和服還是漢服的服裝美學……都來自日本人用日語或者借用古漢語對西方語言的翻譯。
還有網民感慨:「兩年多前,14歲日本女孩身著中國旗袍向路人鞠躬,為武漢肺炎患者募捐。兩年多後,一位中國女孩,因為身穿和服就被當街抓走。」
令人遺憾的是,網民們列舉的這些事實,對蘇州警察的教育效果微乎其微。有人認為這個警察素質差,不瞭解這些歷史知識。警察多瞭解一些歷史知識不是壞事,但是他們的行動指南來自現實政治。在當下的中國,一個警察再無知,也不會去抓普丁崇拜者,更不會去質問孟晚舟為什麼甘當外國名牌的免費模特兒。
因此,對於普通民眾來說,蘇州警察傳遞出的訊號仍然強烈而且有效的:那就是要強化仇日反美自覺意識,任何立場失誤都有可能帶來麻煩,而且這些麻煩正在升級。這是一個以暴力和恐嚇為基礎的「再教育」的典型案例。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